资源描述
天然气集团公司加工制造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
50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加工制造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
编制细则
(试行)
北京
编制说明
为规范加工制造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导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中油计字〔 〕735号)和股份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石油计字〔 〕218号),编制了<加工制造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编制细则>)。本<编制细则>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加工制造投资项目,集团公司的控股公司(企业)、参股公司(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加工制造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本<编制细则>主要针对机械加工制造投资项目编制,其它加工制造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在后评价报告实际编制过程中,可结合项目自身工程特点,对<编制细则>中所要求的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和评价深度做适当调整;相关批复性文件或意见作为报告附件。
项目简化后评价根据本<编制细则>所附简化后评价表格,以填表方式进行。
目 次
报告摘要 1
报告内容 1
前言 1
1 项目概况 2
1.1 项目情况简述 2
1.2 项目决策要点 2
1.3 项目实施情况 2
1.4 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3
2 前期工作评价 3
2.1 可行性研究评价 4
2.2 前评估报告评价 6
2.3 项目决策评价 6
2.4 初步设计评价 6
2.5 前期工作评价结论 9
3 建设实施评价 9
3.1 施工图设计评价 9
3.2 项目建设管理评价 10
3.3 建设实施评价结论 12
4 生产运行评价 12
4.1 生产准备评价 12
4.2 试生产情况评价 13
4.3 生产运行评价 13
4.4 生产运行评价结论 16
5 投资及财务效益评价 16
5.1 投资和执行情况评价 16
5.2 财务效益评价 19
5.3 投资与财务效益评价结论 23
6 影响与持续性评价 23
6.1 环境影响评价 23
6.2 社会影响评价 23
6.3 持续性评价 24
6.4 影响与持续性评价结论 25
7 项目后评价结论和主要经验教训 25
7.1 项目后评价结论 25
7.2 主要经验教训 27
7.3 问题及建议 27
附表 28
附录
1 报告封面样式…………………………………………………………32 2 报告签署页样式 ………………………………………………………33
3 项目编制人员及专家组成员 …………………………………………34
4 基础资料清单 …………………………………………………………35
5 简化后评价表 …………………………………………………………36
报告摘要
报告摘要是对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内容要点的摘录,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结论、经验教训和建议。
报告内容
前言
简述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后评价文件。说明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原则、后评价时点的确定和后评价范围的界定。
简述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始及完成时间,说明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工作过程。
简述项目后评价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及来源,包括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报告、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年度投资计划、项目调整报告及有关批复文件;项目竣工总结报告、验收报告及有关批准文件;项目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以及同类项目的相关资料、报告等。
简述后评价工作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情况简述
概述后评价项目所属加工制造企业名称、建设项目的名称、建设地点、管理归属、投资类型(全资、控股、参股及比例)和建设类型(新建、改扩建)。
1.2 项目决策要点
简述项目的建设背景、立项目的及预期目标。
1.3 项目实施情况
简述项目的实施程序,项当前期、建设、生产、运行全过程中各主要阶段的起止时间、承担和批准单位,并填写表1-1。
表1-1 项目建设程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
时间
承担
单位
备注
1
项目建议书(预可研)批复
批复单位及文号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编制单位
3
环评报告批复
批复单位及文号
4
安评报告批复
批复单位及文号
5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
评估单位
6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批复单位及文号
7
核准报告
批复单位及文号
8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
9
初步设计审查
审查单位
10
初步设计批复
批复单位及文号
11
施工图设计
编制单位
12
开工许可证
批复单位及文号
13
开工报告
施工单位提出并报给建设方与监理
14
投产运行
15
环保、消防等专项验收
验收单位
16
审计
审计单位
17
竣工验收
验收单位
简述项目实施的主要建设内容(共多少生产车间或生产线及相应配套系统)、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来源、实际完成投资情况,及其相对决策批准的变化情况,并填写表1-2。
表1-2 项目建设各阶段建设方案及投资情况表
序号
项目阶段
建设
内容a
建设规模
(单位/年)b
技术
来源
总投资a
(万元)
备注
1
项目建议书(预可研)
2
可行性研究
3
初步设计
4
施工图设计
5
竣工决算
注:a: 表中项目各阶段内容及投资若无变化则填”无”;有变化,则详细填写变化前后的值;
b: 根据后评价的项目选择合适的单位。
1.4 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简要说明项目运行现状和项目财务效益情况等。
2 前期工作评价
主要是对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至初步设计各阶段工作的评价。经过项当前期工作与项目实施后情况的对比,评价项当前期工作的质量。重点对项目的原材料条件、市场分析预测、产品竞争力分析、外部协作及配套条件、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方案及建设程序等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2.1 可行性研究评价
2.1.1 项目立项依据评价
评价(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立项背景、立项目的和必要性的论述是否客观、合理。
2.1.2 编制单位资质和基础资料评价
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评价基础资料是否满足可行性研究的需要,如厂址条件、工程与水文地质、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社会依托条件等。若有变化并影响方案变更时,应说明变化的原因。
2.1.3 市场分析预测与生产规模、产品方案评价
将可行性研究中主要生产车间或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产品方案的预测值和投产至后评价时点各年的实际值进行对比,填写表2-1,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分析预测及所推荐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的前瞻性和合理性。若有较大差异,分析原因。对于改扩建工程要着重评价调整后的产品生产能否及时满足市场变化需求。
表2-1 项目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评价表
序号
生产车间或生产线
(产品名称)
生产能力
(单位/年)a
产品方案
开工率
××年b
××年
××年
××年
可研值
实际值
可研值
实际值
可研
实际
可研
实际
1
××车间或生产线(××产品)
2
××车间或生产线(××产品)
…
合计
注:a:根据后评价的项目选择合适的单位,若后面表格中出现此类单位不再重复说明;
b:按每年列表,投产时间短的也可是季或几个月。
2.1.4 厂址选择、原材料及外部协作条件评价
评价可研中推荐厂址方案的合理性,如有不合理之处,说明原因。
评价项目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与项目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如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来源、数量、质量、价格、运输、地点、供给可靠性及市场供给前景的预测分析,是否满足实际需要,若有变化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应分析原因。
2.1.5 生产工艺方案及主要设备选型评价
简述生产工艺方案包括的主要工序、工序之间的配套连续性,评价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存在瓶颈,以及为满足市场变化产品的生产能否及时调整。对于改扩建项目还要说明经过工艺技术改造是否达到了扩大生产能力或解决生产工艺瓶颈的目的。评价推荐生产工艺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适用性、灵活性,如生产工艺方案有较大变动,分析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简要说明可研中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配用电机功率、自动化程度、国产化率等,经过实际运行中主要设备的关键设计参数、备用情况、能力匹配等方面,评价主要设备选型的安全可靠性、先进性、合理性。如主要设备选型有较大变动,分析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评价项目整体技术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1.6 总图运输及系统配套工程评价
简要说明总图运输(生产车间或生产线之间是否保证原材料、产品运输通畅避免交叉,是否具有足够的停放空间)、系统配套工程的主要工程内容(水、电、暖、讯、路等公用工程),并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对比,说明有无较大变化,是否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如有较大变化,分析对项目投资及效益的影响。
2.1.7 风险分析、市场竞争力分析评价
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风险判断的准确程度,评价提出的规避和降低风险措施是否适当。
从项目的资源占有、生产工艺和主要设备、生产规模、原材料消耗、能耗、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以及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程度等方面,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竞争力分析进行对比,评价可行性研究市场竞争力分析内容是否全面,结论是否客观、准确。
2.2 前评估报告评价
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单位及其资质情况。
简要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工作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简述前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和意见,说明前评估报告意见的采纳情况以及对项目实施效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评价前评估报告的结论是否具体、客观、正确,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2.3 项目决策评价
分析说明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集团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评价项目决策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简要说明项目环境评价、安全预评价的批复情况,项目建议书(预可研)、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其批复等环节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
评价项当前期工作周期是否合理,即评价前期工作各个阶段的进度执行情况,如有拖延,说明原因。
分析建设时机对项目实施效果的影响。
2.4 初步设计评价
2.4.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评价
简要说明设计依据、基础资料是否明确、准确、齐全,评价其是否满足初步设计需要。
2.4.2 设计单位资质及选择方式评价
说明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说明设计单位的选择方式(招标或指定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4.3 初步设计与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性评价
从项目的工程内容、设计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及系统配套工程等方面,说明初步设计与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符合性,如有较大变化应说明变化内容,分析变化原因,并评价其变化的合理性。
填写表2-2、表2-3、表2-4,列出主要变化内容,如无变化可不填写。
表2-2 主要工程内容对比表
序号
生产车间或生产线
主要工程内容
变化原因
可研报告
初步设计
1
××车间或生产线
2
××车间或生产线
…
合计
表2-3 主要设备调整表
序号
生产车间或生产线
阶段
主要设备
设备主要性能参数
生产效率
备注
1
××车间或生产线
可研
初设
2
××车间或生产线
可研
初设
…
表2-4 总图运输、公用辅助工程量对比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可研报告
初步设计
备注
1
总图运输
1.1
占地面积
1.2
征地面积
1.3
建筑占地面积
1.4
拆迁面积
1.5
预留面积
1.6
定员
1.7
运输车辆
1.8
起吊设备
1.9
铁路专用线
1.10
绿化面积(绿化率)
1.11
厂区内外道路面积
1.12
停放场地面积
2
公用辅助工程
2.1
供电系统
2.2
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2.3
锅炉供热能力
2.4
通信系统
2.5
建构筑物单体
主厂房
办公用房
公用工程
中心试验室
空(水)压机站
维修站
生活服务设施
…
注:项目可酌情增减,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均指批复的数据。
2.4.4 初步设计质量和水平评价
说明初步设计的内容与深度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及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
从项目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主要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及系统配套工程设计方案等方面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要求,以及消防、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等措施是否合理、有效等方面,评价初步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2.4.5 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的评价
评价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以及对项目实施效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评价初步设计审查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5 前期工作评价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评价,对项当前期工作做出综合评价结论,重点是评价项目决策的程序是否合规、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前评估报告结论是否科学合理,评价项目初步设计的质量与水平,以及项目建设时机是否适时等。
3 建设实施评价
主要是对项目从施工图设计到竣工验收各阶段、各环节主要工作的评价。
3.1 施工图设计评价
3.1.1 施工图设计与批复初步设计符合性评价
从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方案及主要设备选型等方面,评价施工图设计与批复初步设计内容的符合性,如有变化,说明变化内容及原因,并评价其变化的合理性。填写表3-1。
表3-1 主要工程内容对比表
序号
主要工程内容
变化原因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1
2
…
3.1.2 施工图设计进度评价
说明施工图设计进度是否满足工程进度需要,对整个工程进度有影响时,应分析原因及其影响程度。
3.1.3 施工图设计质量评价
说明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及集团公司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说明是否按施工图会审意见进行修改;是否有较大的设计质量问题;说明设计变更情况及原因,是否造成经济损失;是否考虑了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评价施工图设计质量。
对涉及投资较大的设计变更,应分析原因,并列表说明,见表3-2。
表3-2 主要设计变更及原因
序号
生产车间或生产线
设计变更内容
设计变更金额
(万元)
设计变更
原因
审批
单位
备注
1
××车间或生产线
2
××车间或生产线
…
3.2 项目建设管理评价
3.2.1 工程管理评价
1)简要说明采用的项目建设管理方式、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及运行情况。
2)说明施工单位的资质情况。
3)说明监理单位的资质情况,评价工程监理实施对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和安全控制目标实现的作用。
4)评价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及合同管理方面的实施情况。
5)分析说明影响项目建设成功与失误的因素,总结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3.2.2 招投标及采购工作评价
1) 招投标工作评价
简要说明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选择方式,未采用招投标方式的应说明原因。
2) 设备订货及材料采购评价
简要说明主要设备及大宗材料的招投标率(数量、投资)、采购方式、性能质量、订货价格和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及其对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的影响,如有较大影响应分析原因。
3.2.3 施工准备评价
分析评价项目开工准备工作是否适应项目建设及施工的需要。
1)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是否审定;是否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2)项目是否征地、拆迁和施工场地”四通一平”工作是否完成,有关外部配套生产条件是否签定协议;
3)开工报告是否批复。
3.2.4 工程建设工期评价
评价项目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填写表3-3。如关键工程进度有较大变化时,应分析原因。评价建设工期目标确定的合理性。
表3-3 主体及配套工程建设进度情况表
序号
工程内容
开工时间
竣工时间
建设工期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1
××生产车间
…
2
××公用工程
…
3
××辅助设施
…
3.2.5 工程质量评价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评价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的实现情况。如有质量问题,应分析原因及其对项目的影响。
3.2.6 环境卫生等专项评价
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等专项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实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说明是否经过专项验收。
3.2.7 工程竣工验收评价
评价竣工验收方式、程序是否符合集团公司有关规定。
简要说明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的主要结论。
说明竣工验收报告提及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
3.3 建设实施评价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评价,对项目整个建设实施做出综合评价结论,重点评价项目建设实施各环节、各方面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
4 生产运行评价
主要是指从生产准备、生产运行至后评价时点的各项工作的评价。
4.1 生产准备评价
评价生产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满足投产需要。
1)评价管理组织机构及岗位的配置情况,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需要。
2)评价生产人员培训是否满足生产需要。简述主要设备或生产线运行之前,是否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是否进行了上岗考核。
3)评价岗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的完整性、适应性,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4)评价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情况。
5)评价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及消防等方面的准备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适合生产要求。
4.2 试生产情况评价
1)评价试生产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按程序审批,并按审批意见实施。
2)评价各生产车间或生产线运行以及系统配套情况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较大问题发生,应分析原因。
3)简要说明各生产车间或生产线的产品质量情况。
4)简要说明各生产车间或生产线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每一道工序的计划时间与实际完成时间。
5)简要说明各个车间或生产线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评价采取的解决措施是否合理。
6)简要说明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试生产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岗位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3 生产运行评价
4.3.1 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供应评价
评价生产运行期间的原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供应情况,是否满足生产需求,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来源、数量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无变化,填写表4-1,如有较大变化,应分析原因。
表4-1 主要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供应情况表
序号
原材料
(外购件/外协件)
名称规格
来源
数量(单位/年)
价格(元/单位)
备注
××年
××年
××年
××年
可研
实际
可研
实际
可研
实际
可研
实际
1
2
…
注:必要时说明外购件/外协件的质量情况。
4.3.2 生产能力达标评价
评价主要车间或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过考核结果与初步设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生产能力、消耗定额、产品质量等主要设计指标是否达到设计值,填写表4-2。
表4-2 ××车间或生产线生产分析
序号
项目
单位
初设值
实际值
备注
1
生产能力
××生产车间或生产线
单位/年
…
…
2
主要原材料
×××
吨/月
…
…
3
主要产品质量
×××
指标
…
4
公用工程消耗
水
吨/年
蒸汽
吨/年
电
千瓦
…
…
4.3.3 工艺技术及设备运行评价
评价工艺流程及生产线配置的合理性、先进性、灵活性。
评价主要生产车间或生产线采用的工艺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是否适应生产需要,开工率如何,如有问题分析原因,并简述整改措施。
说明主要设备自投产以来运行状况,是否满足生产要求。评价主要设备选型、能力匹配、主要参数和利用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瓶颈。
4.3.4 主要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
说明主要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包括销售范围、销量、价格和销售渠道等,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有较大变化,应分析原因。
4.3.5 总图布置及系统配套工程合理性评价
评价项目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
评价系统配套工程设计能力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生产需要。
4.3.6 节能、节水和HSE专项评价
根据项目实施结果,评价节能、节水措施是否实施,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结论是否正确,评价三废及噪声等各项防治措施实施结果是否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要求。
4.4 生产运行评价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评价,对整个生产运行阶段做出综合评价结论。
5 投资及财务效益评价
主要包括投资和执行情况评价,项目投产以来效益状况分析以及财务效益评价。
5.1 投资和执行情况评价
5.1.1 投资控制及变动原因分析
将项目实际竣工决算与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及初步设计概算投资进行对比(包括总额和分项费用对比),填写投资变动情况表(表5-1)、工程费用变动情况表(表5-2)。如果相差在±10%以内,可只进行简要说明,相差在±10%及以上,应进行详细分析。在进行投资对比分析时,应注意工程造价范围的可比性。
评价项目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评价项目投资的总体控制水平,各关键环节采取的各项投资控制措施是否科学有效,评价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
对影响项目投资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的经验与教训,为提高以后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表5-1 投资变动情况表(万元、万美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投资估算
初设概算
竣工决算
决算与估算比较
决算与概算比较
差额
比例(%)
差额
比例(%)
批准单位
批准文号
一
建设投资
1
固定资产投资
1.1
工程费用
1.1.1
××生产车间
1.1.2
总图运输
1.1.3
辅助设施
1.1.4
生产管理设施
1.1.5
公用工程
1.1.6
厂外工程
1.1.7
其它工程
1.1.8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
1.2
固定资产其它费用
1.2.1
××费用
2
无形资产费用
2.1
××费用
3
递延资产费用
3.1
××费用
4
预备费用
4.1
基本预备费
4.2
价差预备费
二
建设期利息
三
铺底流动资金
报批项目总投资
其中:外汇
注:中外合资项目投资中含全部流动资金。
表5-2 工程费用变动情况表(万元、万美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投资
估算
初设
概算
竣工
决算
决算与估算比较
决算与概算比较
差额
比例(%)
差额
比例(%)
批准单位
批准文号
工程费用
其中:外汇
1
生产装置
其中:外汇
1.1
××生产车间
其中:外汇
1.1.1
设备购置费
其中:外汇
1.1.2
安装工程费
其中:外汇
1.1.3
建筑工程费
1.2
××生产车间
其中:外汇
1.2.1
设备购置费
其中:外汇
1.2.2
安装工程费
其中:外汇
1.2.3
建筑工程费
2
总图运输
3
储运工程
…
……
5.1.2 投资水平分析
将项目实际竣工决算投资与同类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本项目投资水平的高低。可从总投资指标、单位投资指标、结构指标等方面分别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5.1.3 融资方案及资金到位情况
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融资方案及资金的到位情况,并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资金筹措方案对比,说明资金来源是否变化,资金到位是否及时,以及它们的变化对项目投资效益的影响。
5.2 财务效益评价
财务效益评价,是以项目投产后实际取得的财务效益为基础,重新测算项目计算期内各主要财务效益指标,并与项当前期决策财务效益指标进行对比,说明财务效益变化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财务效益评价应着重分析增量投资带来的增量效果,突出项目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和影响。
5.2.1 项目投产以来生产经营及效益状况
简述项目投产及运营时间,说明投产以来加工原料的构成情况,主要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情况。汇总和计算项目从投产到后评价时点各年实际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水平等指标,并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标值进行逐年比较,分析变动原因。
填写表5-3生产经营及效益情况对比表。
表5-3 生产经营及效益情况对比表
项目
单位
××年份
××年份
可研
报告
实际
值
增减
(%)
可研
报告
实际
值
增减(%)
运行情况
开工天数
天
开工率
%
主要原材料和
外协(购)件价格
×××
×××
主要产品价格
×××
×××
主要产品年产量
×××
×××
主要产品年销售量
×××
×××
主要原材料和
外协(购)件消耗量
×××
×××
公用工程消耗量
×××
×××
主要经济指标
销售收入
万元
成本费用
万元
利润总额
万元
税后利润
万元
投资利润率
%
投资利税率
%
1) 销售收入变动分析
2) 成本费用变动分析
3) 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变动分析
4) 税后利润变动分析
经过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比,重点分析影响税后利润的增利因素、减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5.2.2 项目财务效益评价
1) 计算范围及评价方法
说明财务效益评价的计算范围及评价方法,若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一致,应说明原因。
2) 数据与参数选取
数据与参数的选取原则是后评价时点前的采用实际数据,后评价时点后的数据采用预测数据;各类数据口径应具可比性。
说明有关参数的选取,包括成本、收入和税金等。参数的选取应依据集团公司规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对于集团公司未规定的参数或没有按照规定选取的,应说明参数的确定原则。
3) 总成本费用估算
估算总成本费用,说明后评价时点后各项成本费用的估算方法、参数及数值。
4) 销售收入估算
说明预测产量和价格的依据,并计算分年度的销售收入。
5) 销售税金及附加
计算销售税金及附加。
6) 主要财务效益指标
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和相关预测数据编制后评价财务报表,根据项目财务后评价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并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值进行对比,说明差异变化程度。填写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表5-4)。
表5-4 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可研报告
后评价
差值
比例
(%)
备注
(1)
(2)
(2)-(1)
1
总投资
1.1
建设投资
万元
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
销售收入(生产期平均)
万元
3
生产成本费用(生产期平均)
万元
4
税后利润(生产期平均)
万元
5
投资利润率
%
6
投资利税率
%
7
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税后
8
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
万元
ic= %
9
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
年
含建设期
7) 财务效益变化原因及影响分析
在分析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变化因素时,应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生产负荷、产品价格、主要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价格及有关费用和税金计算等因素逐项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增利因素、减利因素分别计算分析其对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
对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分类分析,总结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改进项目经济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8) 影响未来财务效益的因素分析
后评价时项目的投资已经确定,影响效益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为主要投入物价格、主要产出物价格、生产负荷和经营成本等。
后评价时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基准收益率时的主要投入物价格、主要产出物价格、加工负荷和经营成本等的边际值,并填写不确定因素边际值表(表5-5)。定性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可能变化趋势并对其变化可能给项目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对策。
表5-5 不确定因素边际值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主要投入物价格
元/t
2
主要产出物价格
元/t
3
生产负荷
%
增减比例
4
经营成本
万元
5.3 投资与财务效益评价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评价,对项目投资及财务效益做出综合评价结论,重点是评价项目决策与实施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投资水平的合理性;经过分析项目投产至后评价时点前实际盈利能力和预测后评价时点后盈利能力,评价项目经济效益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6 影响与持续性评价
主要从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持续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
6.1 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价项目实施对当地环境质量的影响。简要说明环保达标、生态保护等情况,评价是否满足国家的有关标准要求。
6.2 社会影响评价
评价项目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当地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和对当地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福利和社会组织机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评价项目建成后对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3 持续性评价
根据项目现状,结合国家政策、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对项目的持续性进行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项目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等方面评价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
6.3.1 资源供给条件分析
分析项目所需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供给情况、价格优势以及供给的可持续性对项目持续发展和效益的影响。
6.3.2 项目规模与技术水平分析
经过对项目建设规模、能耗、材料消耗、工艺技术指标和设备水平等方面与同类项目对比,评价项目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及其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3.3 项目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分析是对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要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经过产品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市场及营销分析等因素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评价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填写表6-1。
表6-1 项目竞争力分析
序号
比较内容
同国内同类企业产品相比
同国外同类企业产品相比
项目
优劣势
评价程度
企业名称
评价程度
企业名称
1
生产规模
2
资源占有情况及价格
3
工艺技术、设备水平
4
产品质量
5
到目标市场成本
5.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