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圆的方程
一、知识点疏理
1. 知识精讲.
①圆的方程
(1)标准式:(x-a)2+(y-b)2=r2(r>0),其中r为圆的半径,(a,b)为圆心。
(2)一般式:x2+y2+Dx+Ey+F=0(D2+E2-4F>0),其中圆心为(-,-),半径为,
(3)直径式:(x-x1)(x-x2)+(y-y1)(y-y2)=0,其中点(x1,y1),(x2,y2)是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用向量法证之)
(4)半圆方程:等
(5)圆系方程:
i)过圆C:x2+y2+Dx+Ey+F=0和直线l:Ax+By+C=0的交点的圆的方程为x2+y2+Dx+Ey+F+λ(Ax+By+C)=0
ii)过两圆C1:x2+y2+D1x+E1y+F1=0,C2:x2+y2+D2x+E2y+F2=0的交点的圆的方程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1)该方程不包括圆C2;
(时为一条直线方程,相交两圆时为公共弦方程;两等圆时则为两圆的对称轴方程)
(6)圆的一般方程与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的关系;
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A=C≠0,B=0 ,D2+E2-4AF>0。
二、典型例题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
(1)和圆x2+y2=4相外切于点P(-1,),且半径为4;
(2)经过坐标原点和点P(1,1),并且圆心在直线2x+3y+1=0上;
(3)已知一圆过P(4,-2)、Q(-1,3)两点,且在y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圆的方程。
解:(1)设圆心Q的坐标为(a,b) ∵⊙O与⊙Q相外切于P
∴O、P、Q共线,且λ==-=- 由定比分点公式求得a=-3,b=3
∴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3)2=16
(2)显然,所求圆的圆心在OP的垂直平分线上,OP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 即x+y-1=0
解方程组 x+y-1=0
2x+3y+1=0 得圆心C的坐标为(4,-3)。又圆的半径r=|OC|=5
∴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3)2=25
(3)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 ① 将P、Q点的坐标分别代入①,得:
4D-2E+F=-20 ②
D-3E-F=10 ③ 令x=0,由①得y2+Ey+F=0 ④
由已知|y1-y2|=4,其中y1、y2是方程④的两根。
∴(y1-y2)2=(y1+y2)2-4y1y2=E2-4F=48 ⑤
②、③、⑤组成的方程组,得
D=-2 D= -10
E=0 或 E= -8
F= -12 F=4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x-12=0或x2+y2-10x-8y+4=0
[思维点拔]无论是圆的标准方程或是圆的一般方程,都有三个待定系数,因此求圆的方程,应有三个条件来求。一般地,已知圆心或半径的条件,选用标准式,否则选用一般式。
例2、 设为两定点,动点P到A点的距离与到B点的距离的比为定值,求P点的轨迹。
解:设动点P的坐标为(x,y). 由.
化简得
当,整理得.
当a=1时,化简得x=0.
所以当时,P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当a=1时,P点的轨迹为y轴。
【评述】上述解法是直接由题中条件,建立方程关系,,然后化简方程,这种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称为直接法。
例3、 一圆与y轴相切,圆心在直线上,且直线截圆所得的弦长为,求此圆的方程。
解:因圆与y轴相切,且圆心在直线上,故设圆方程为,由于直线截圆所得的弦长为,则有
解得,故所求圆方程为
或
【评述】求圆的弦长方法几何法:用弦心距,半径及半弦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B
O
M
A
C
x
y
例4、已知⊙O的半径为3,直线与⊙O相切,一动圆与相切,并与⊙O相交的公共弦恰为⊙O的直径,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解:取过O点且与平行的直线为x轴,过O点且垂直于
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动圆圆心为M(x,y),⊙O与⊙M的公共弦为
AB,⊙M与切于点C,则
AB为⊙O的直径,MO垂直
平分AB于O。
由勾股定理得
即: 这就是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点评】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能使求轨迹方程的过程较简单、所求方程的形式较“整齐”
备用题:
例5、设定点M(-3,4),动点N在圆x2+y2=4上运动,以OM、ON为两边作平行四边形MONP,求点P的轨迹。
解:本题关键是找出动点P与定点M及已知动点N之间的联系,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定理即可。 设P(x,y),N(x0,y0),则线段OP的中点坐标为(,),线段MN的中点坐标为(,)。
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故=,=
从而 x0=x+3
y0=y-4
N(x+3,y-4)在圆上,故(x+3)2+(y-4)2=4
因此所求轨迹为圆:(x+3)2+(y-4)2=4,但应除去两点:(-,)和(-,)
[思维点拔]: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充分利用圆的方程和圆的几何性质,找出动点与圆上点之间的关系或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
例6、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2ax+2(a-2)y+2=0,其中a≠1,且a∈R。
(1)求证:a取不为1的实数时,上述圆恒过定点;
(2)求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
(3)求圆心的轨迹方程。
解:将方程x2+y2-2ax+2(a-2)y+2=0整理得x2+y2-4y+2-a(2x-2y)=0
令 x2+y2-4y+2=0
x-y=0
解之得 x=1
y=1
∴定点为(1,1)
(2)易得已知圆的圆心坐标为(a,2-a),半径为|a-1|。
设所求切线方程为y=kx+b,即kx-y+b=0
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应等于圆的半径,即=|a-1|恒成立。
整理得2(1+k)2a2-4(1+k2)a+2(1+k2)=(k+1)2a2+2(b-2)(k+1)a+(b-2)2恒成立。
比较系数可得
2(1+k2)=(k+1)2
-4(1+k2)=2(b-2)(k+1)
2(1+k2)=(b-2)2 解之得k=1,b=0。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是y=x。
(3)圆心坐标为(a,a-2),又设圆心坐标为(x,y),则有
x=a
y=2-a
消去参数得x+y=2为所求的圆心的轨迹方程。
[思维点拔]:本题是含参数的圆的方程,与圆的参数方程有本质的区别。当参数取某一确定的值时,方程表示一个确定的圆,当a变动时,方程表示圆的集合,即圆系。解本题(1)可用分离系数法求解;(2)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3)可用配方法求解。
一般地,过两圆C1:f(x,y)=0与C2:g(x,y)=0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f(x,y)+λg(x,y)=0(λ为参数)。
三、课堂小结
1、求圆的方程:主要用待定系数法,有两种求数,一是利用圆的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二是利用圆的一般方程求出系数D、E、F的值。
2、已知圆经过两已知圆的交点,求圆的方程,用经过两圆交点的圆系方程简捷。
3、解答圆的问题,应注意数形结合,充分运用圆的几何性质,简化运算。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基础知识疏理
1、 若圆(x-a)2+(y-b) 2=r2,那么点(x0,y0)在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和相交。有两种判断方法:
(1) 代数法(判别式法)
(2) 几何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一般宜用几何法。
3、弦长与切线方程,切线长的求法
(1)弦长求法一般采用几何法:弦心距d,圆半径r,弦长l,则
(3) 改写圆方程写出圆的切线方程:(x0,y0)为切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分别以x0 x,
y0 y,改写圆方程中的x2,y2,x,y
(4)切线长
过圆外一点引圆:x2+y2+Dx+Ey+F=0(D2+E2-4F>0) 或(x-a)2+(y-b)2=r2(r>0)的切线
则切线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圆系方程
(1)以(a,b)为圆心的圆系方程: 。
(2)过两圆和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但不含C2
时,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其中当两圆相切时,L为过两圆公共切点所在直线的方程。
二、题型剖析
例1、 已知圆x2+y2+x-6y+m=0与直线x+2y-3=0相交于P,Q两点,O为原点,且OP^OQ,求该圆的圆心坐标及半径。
解法一设P(x1,y1), Q(x2,y2),由OP^OQ, 得: kOPkOQ= -1即= -1即x1x2+y1y2=0 ①
另一方面(x1,y1),(x2,y2)是方程组的实数解,
即x1,x2是5x2+10x+4m-27=0 ② 的两个实数根,∴x1+x2=-2,x1x2= ③
又P,Q在直线x+2y-3=0上,∴y1y2=(3-x1)(3-x2)= [9-3(x1+x2)+x1x2]
将③代入得y1y2= ④
将③④代入①知:m=3.
代入方程②检验D>0成立. ∴m=3 圆心坐标为,半径为
解法二将3=x+2y代入圆的方程知:x2+y2+(x+2y)(x-6y)+ (x+2y)2=0, 整理得:(12+m)x2+4(m-3)x y+(4m-27)y2=0由于x≠0可得(4m-27)( )2+4(m-3) +12+m=0,∴kOP, kOQ是上方程的两根, 由kOPkOQ= -1知: =-1, 解得:m=3. 检验知m=3满足. D>0
∴ 圆心坐标为,半径为
【思维点拨】这是用韦达定理解题的典型题,在以后的圆锥曲线中也有同类型题,注意D>0的检验
练习1:若直线ax+by=1与圆x2+y2=1相交,则点P(a,b)的位置是(B )
A、在圆上 B、在圆外 C、在圆内 D、都有可能
变式2、过点(2,1)的直线中,被x2+y2-2x+4y=0截得的最长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A )
A、3x-y-5=0 B、 3x+y-7=0 C、 x+3y-5=0 D、x-3y+1=0
例2、已知圆C:直线.
(1) 证明不论m取什么实数,直线与圆恒交于两点;
(2) 求直线被圆C截得的弦最小时的方程.
解 (1)的方程为(x+y-4)+m(2x+y-7)=0 ∵mÎR ∴x+y-4=0,且2x+y-7=0,得x=3, y=1即恒过定点A(3,1).∵圆心C(1,2),|AC|=<5 ∴点A在圆C内,从而直线恒与圆C相交于两点.
(2)弦长最小值时,^AC 由kAC= - , 所以的方程为2x-y-5=0.
【思维点拨】用直线系方程求点。
若证明一条直线恒过定点或求一条直线必过定点,通常采用有分离系数法:
即将原方程改变成:f(x, y)+mg(x,y)=0的形式,此式的成立与
m的取值无关,故从而解出定点。
练习2:把直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直线正好与圆x2+y2+2x-4y=0相切,则实数的值为(A)
A、3或13 B、-3或13 C、3或-13 D、-3或-13
解:平移后直线,由题意,所以或13
例3、过圆x2+y2=r2(r>0)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证明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
证法一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A、B在已知圆x2+y2=r2上,过A、B的切线方程分别是x1x+y1y=r2 , x2x+y2y=r2
又P是两切线公共点, 即有x1x0+y1y0=r2 , x2x0+y2y0=r2
y
x
O
.P
A
B
上面两式表明点A(x1,y1), B(x2,y2)都在二元一次方程x0x+y0y=r2表示的直线上,所以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
证法二以OP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x0)2+(y- y0)2= (x02+y02)即x2+y2 -x0x-y0y=0又圆的方程是x2+y2=r2两式相减得x0x+y0y=r2. 这便是过切点AB直线方程。
【思维点拨】(1)体现了曲线与方程的关系;(2)两圆相减得公共弦直线方程
例4、已知两个圆C1:x2+y2=4,C2:x2+y2-2x-4y+4=0,直线L:x+2y=0,求经过C1和C2的交点且和L相切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x-4y+4+( x2+y2-4)=0
即(1+)x2+(1+)y2-2x-4y+4-4=0
所以圆心为半径为
依题意有解之得,舍去,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x-2y=0。
练习4: 过两圆x2+y2+6x-4=0和x2+y2+6y-28=0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x-y-4=0上的圆方程是( C )
(A)x2+y2+x-5y+2=0 (B)x2+y2-x-5y-2=0
(C)x2+y2-x+7y-32=0 (D)x2+y2+x+7y+32=0
备用题:
例5 已知与曲线C:x2+y2-2x-2y+1=0相切的直线L交x轴、 y轴于A、B两点, O为原点, 且|OA|=a, |OB|=b (a>2,b>2)
(1)求证曲线C与直线L相切的条件是(a-2)(b-2)=2
(2) 求线段AB中点的轨迹方程
(3)求ΔAOB面积的最小值.
解 依题意得,直线L的方程为 +=1即bx+ay-ab=0,圆C的方程为(x-1)2+(y-1)2=1
(1) ∵直线与圆相切, ∴=1,化简: (a-2)(b-2)=2 ①
(2) 设AB的中点坐标为(x,y), 则a=2x,b=2y, 代入①得(2x-2)(2y-2)=2, 即(x-1)(y-1)= (x>1,y>1)
(3) 由(a-2)(b-2)=2, 得ab=2a+2b-2 ∴SΔAOB=|ab|=a+b-1=(a-2)+(b-2)+3≥2+3=2+3, 当且仅当a=b=2+时,面积有最小值:2+3.
三、小结
1.有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般要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来确定。
2.弦长计算问题要用直角三角形。
3.直线系,圆系的应用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圆关于原点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 )
A. B.
C. D.
2.若为圆的弦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3.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值是( )
A. B. C. D.
4.将直线,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所得直线与
圆相切,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5.在坐标平面内,与点距离为,且与点
距离为的直线共有( )
A.条 B.条 C.条 D.条
6.圆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若经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此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 __________________.
2.由动点向圆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则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
3.圆心在直线上的圆与轴交于两点,则圆的方程为 .
4.已知圆和过原点的直线的交点为
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是直线上的动点,是圆的切线,是切点,是圆心,那么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点在直线上,求的最小值。
2.求以为直径两端点的圆的方程。
3.求过点和且与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4.已知圆和轴相切,圆心在直线上,且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求圆的方程。
[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
1.若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
则实数的值为( )
A.或 B.或 C.或 D.或
2.直线与圆交于两点,
则(是原点)的面积为( )
A. B. C. D.
3.直线过点,与圆有两个交点时,
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已知圆C的半径为,圆心在轴的正半轴上,直线与
圆C相切,则圆C的方程为( )
A. B.
C. D.
5.若过定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圆在
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设直线过点,且与圆相切,则的斜率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直线被曲线所截得的弦长等于
2.圆:的外有一点,由点向圆引切线的长______
2. 对于任意实数,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4.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5.为圆上的动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的
最小值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求过点向圆所引的切线方程。
2.求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
3.已知实数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4.已知两圆,
求(1)它们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公共弦长。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圆:和圆:交于两点,
则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2. 方程表示的曲线是( )
A.一个圆 B.两个半圆
C.两个圆 D.半圆
3.已知圆:及直线,
当直线被截得的弦长为时,则( )
A. B.
C. D.
4.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 )
A. B.
C. D.
5.直线截圆得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
A. B.
C. D.
6.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
A.6 B.4
C.5 D.1
7.两圆和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交
C.内切 D.外切
二、填空题
1.若点在轴上,且,则点的坐标为
2.若曲线与直线始终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若有一个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若有两个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3.把圆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圆的方程为,过点的直线与圆
交于两点,若使最小,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实数满足等式,那么的最大值是________。
6.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则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求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2.设求
的最小值。
3.求过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方程。
4.平面上有两点,点在圆周上,求使取最小值时点的坐标。
答案[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A 关于原点得,则得
2.A 设圆心为,则
3.B 圆心为
4.A 直线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得
圆的圆心为
5.B 两圆相交,外公切线有两条
6.D 的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二、填空题
1. 点在圆上,即切线为
2.
3. 圆心既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又在
上,即圆心为,
4. 设切线为,则
5. 当垂直于已知直线时,四边形的面积最小
三、解答题
1.解:的最小值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而,。
2.解:
得
3.解:圆心显然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设圆心为,半径为,则
,得,而
。
4.解:设圆心为半径为,令
而
,或
圆和方程 [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
1.D
2.D 弦长为,
3.C ,相切时的斜率为
4.D 设圆心为
5.A 圆与轴的正半轴交于
6.D 得三角形的三边,得的角
二、填空题
1. ,
2.
3.相切或相交 ;
另法:直线恒过,而在圆上
4. 圆心为,
令
5.
三、解答题
1.解:显然为所求切线之一;另设
而
或为所求。
2.解:圆心为,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半径为
得弦长的一半为,即弦长为。
3.解:令则可看作圆上的动点到点的连线的斜率
而相切时的斜率为,。
4.解:(1)①;②;
②①得: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弦长的一半为,公共弦长为。
第四章 圆和方程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C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连心线
2.B 对分类讨论得两种情况 3.C
4.A 5.C 直线的倾斜角为,得等边三角形
6.B 7.B
二、填空题
1. 设则
2.;; 曲线代表半圆
3.
4. 当时,最小,
5. 设,
另可考虑斜率的几何意义来做
6. 设切点为,则的方程为
的方程为,则
三、解答题
1. 解:当时,,表示的图形占整个图形的
而,表示的图形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半圆
2. 解:
可看作点和
到直线上的点的距离之和,作关于直线
对称的点,则
3.解:设圆心为,而圆心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即得圆心为,
4.解:在Δ中有,即当最小时,取最小值,而,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