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诗佛可以为多个诗人的代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305022 上传时间:2025-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佛可以为多个诗人的代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佛可以为多个诗人的代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佛可以为多个诗人的代指,包括唐代诗人王维、清代诗人袁枚和吴嵩梁,一般以指王维居多,关于各个人物的介绍请参见百科中的具体词条。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第二章二曾指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影响是很显著的。因此早在生前,就得到‘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赞誉。后来,更得到‘诗佛’的称号。” 原因: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王维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通音乐,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苏轼评论他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21岁中进士,得到张九龄提拔,官至监察御史。张九龄罢相,他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他写了一些富有积极意义的诗,许多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园诗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与孟浩然等被人们称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早年即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信奉佛教,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衣不文采,居蓝田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弹琴赋诗,傲啸终日”,正如他自己写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后期的不少诗作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到“诗佛”的称号。“摩诘心淡泊,本学佛而善画,出则陪岐,薛诸王及贵主游,归则餍饫辋川山水,故其诗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宋张戒的话很好地概括了王维隐逸的独特之处,也是他人生最大的特色。   在盛唐炽盛的佛风中,王维虔诚地投向佛教,连他的名和字摩诘都昭示了他与佛教的契合紧密,佛教影响了他的生活节奏和政治态度,可以说,佛教左右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的一生与政治似远似近,对社会似亲似疏,对自我似执非执,他的一生是这样,他的诗与画也如此。考察当世一般的诗人甚至人,一般人只将佛境当作人生调节的手法,与现实,则是丁是丁,卯是卯,王维则不是他将佛引入人生,追求佛境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合一,佛境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佛境合一,佛教深深地融入他的社会生活、政治追求、艺术创作中,达到了政、艺、禅三位一体。   王维的禅心可以从他的许多诗中得到明证,如:“清浅白石滩,绿蒲尚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诗的禅理佛趣可以说是俯首即拾,触目菩提。  王维的禅心更可以从他的政治仕途中得到昭显。作为结束王维三十年知音不遇的苦闷,使王维得到再次入仕机遇的张九龄,可以说是王的恩师。但张九龄因与奸臣李林甫为敌而受到排挤,最终被唐玄宗找了个借口罢相,恩师的遭遇没有激发王维与奸臣斗争的义愤,相反却使王维以一种更圆滑的态度去对待政治,对李林甫,他肉麻地吹嘘,由此,他的官运较为通达,官职不断升迁。张九龄的罢相,使王维吸取了“教训”,改变了态度。产生这种影响的内在原因不是王维的品格,而是他所受的圆滑的佛教哲学,宗教信念使然。日日诵习禅理的王维出入于名山古寺,交游于名僧大家,但仍不忘往来于歌楼酒苑,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以说,作为诗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官吏,王维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格上伟人,王维是失败。甚至他是一个卑劣者。因为,禅的圆润使他没有了原则。王维在安史之乱迫受伪官之后,兼作俗人与超人的得意人目生,一度倾覆,使他内心羞愧得无以复加,其宗教心态也由“奉佛出尘”转向了“奉佛报恩”,达到了仕隐两相忘的境地。 王维(701~761) 中国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 。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40多岁时 ,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对后人影响很大。 诗佛王维 以禅入诗,为唐诗注入特有禅趣的王维(七○一至七六一,一作六九八至七五九),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故取字号“摩诘”。开元九年(七二一),举中进士。张九龄为宰相时,擢升他为右拾遗,不久转任监察御史;一直到他辞官退朝之前,官拜至尚书右丞,当时的人尊称他为“王右丞”。归隐后,时常与高僧共游,又和处士裴迪等日谈经典,兴趣浓厚,不觉疲乏。曾经皈依荷泽神会禅师,从之参禅。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兼通音乐。当时有被推崇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而王维则被称为“诗佛”,三人在盛唐诗坛上多有建树,可说是居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 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他一生习禅,与南、北二系的禅师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禅学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泽一系禅学思想的影响。他的母亲崔氏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大照禅师就是神秀的高足普寂。王维并写有《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谒璇上人并序》、《过福禅师兰若》等,大通就是神秀的諡号,璇上人就是瓦官寺的道璇,出于神秀门下,福禅师就是受神秀亲传,与普寂同门的义福或惠福,可见王维与北宗禅师有密切的接触交往。 王维与南宗的关系更为深厚,他除了皈依慧能大师的弟子神会外,还受神会之托,撰著《能禅师碑》,这是最早撰述南宗创始人思想的文献资料。他经常向神会请教佛法,他的许多诗作更常常“遥契南宗”,说明王维深受慧能、神会禅学思想的影响。另外,王维在《送衡岳瑗公南归诗序》中写到“滇阳有曹溪学者,为我谢之”,曹溪是慧能的传法处,曹溪学者是指南宗禅师,由此可知,他与南宗禅师交往的频繁密切。 王维非常推崇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尤其《维摩诘经》的“净名杜口,文殊绝名”的“不二法门”,对禅宗影响很大。所以王维推崇禅宗与推崇维摩诘居士是一致的。 此外,王维对于净土宗的信仰,也倾心归向,他在《西方净土变尽赞并序》中说:“愿以西方为导首,往生极乐性自在。”王维常去听法的香积寺,就是净土宗寺院。他还与传扬密宗的温古和尚交往颇深。这一切都说明了王维对于佛教十分崇信,而且涉猎很广。 在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安禄山拘留在洛阳,并被迫担任官职,待动乱平息,朝廷以附贼之罪要将他下狱,后来肃宗怜惜他的诗才,只贬了他的官职,让他任“太子中允”,再经多年的升迁,才任职尚书右丞。但是经过这一次的动乱,王维自觉倍受屈辱,又看到朝廷纲纪紊乱,不思振作,使他更想落尽繁华,回归田园。当时他一再表示要奉佛报恩,苦行斋戒,避开纷扰人世。于是他在京师每天供养十数名僧侣,以玄谈为乐。三十岁丧妻后,就不再续弦,独自生活三十年。平日茹素,不着彩衣,居室当中,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一般的生活。每当退朝后,在净室焚香坐禅诵经,别无余念。又营建辋川别墅,与友人裴迪谈禅赋诗,悠游度日,以至终老。 王维不仅对佛学有深厚素养,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修行者,他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禅宗思想相互印证后,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主张“自性内照”,强调以内心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因为自性本自清净,一切苦难的感受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要做到明心见性,就要能忍。这是他对禅宗哲学的一种深刻领会。 王维是一位优秀诗人,他不仅写过一些阐扬佛理的诗文,还把宗教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格。他所作的诗文,风格淡远,意境幽绝,王维的诗篇主要是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居生活和佛教禅理。如《辋川集.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他善于在诗中表现一种“空”、“寂”、“闲”的境界,正是得力于他的禅学修养的完美呈现。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禅宗影响王维的诗歌创作艺术,可分为三个层次:以禅语入诗、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入诗。如《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好诗,参入禅语,影响整体的禅趣。另有一首《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卧归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是表现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象征,也是“禅心”的流露。 王维的诗歌受佛教影响很深,因此早在生前,就得到“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赞誉,后来更有“诗佛”的美称。他不仅能把佛教义理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而且能以其对佛教的认识来丰富诗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