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填空1、语言学的最初的发源地有三个:古代中国的小学(传统语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古印度的语言学梵语,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学。2、信息传递的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3、语言研究的角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4、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言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5、严式标音(音素标音)宽式标音(音位标音)6、语音四要素:音高 、音强、 音长 、音质 7、一般将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词法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句法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 8、语言的
2、形态分类:1)孤立语(词根语)2)黏着语3)屈折语4)多式综合语 9、汉藏语系:汉、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10、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11、词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12、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13、反义词分为极性反义词和互补反义词。二、简答1、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
3、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等,但他们大多是语言或文字的再编码系统,自身有较大的局限性。(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定义: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
4、。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被社会所公认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的总和。(2)、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3)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语言的本质因素。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说和写的过程和结果,因此,除了具有社会因素外,还具有个人因素。二、联系。(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2)语言是抽象的规则,言语是语言具体的运用。(3)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过来作用于言语。3、符号和征候区别1) 征
5、候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础润而雨,月晕而风”,桂花飘香桂花开放,鼻塞、发烧感冒。2)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4、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也叫约定俗成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2)、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
6、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3)、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4)、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5)、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得最快,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5、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语言中的各种单
7、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分二层:底层和上层。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6、语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语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能否单独出现,可以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能单独出现的,也就是在言语活动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又叫成词语素。凡是不能够单独出
8、现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 (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又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3)词根和词缀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二者合称词干。(4)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改变原来的词类、不构成新词的语素,它的作用是表示一种语法关系,因此又叫变词语素、屈折语素。判定文字系统产生的条件。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
9、此不同。三、名词解释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语言意义的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性。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有声语言。2、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4、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原义是“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1888年,由英国的斯维斯特倡议,由法国的帕西和英国的琼斯等人完成,发表在语音教师上。5、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相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6、自由变体:是指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中而
10、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也就是处于“互混”关系的音素。例如,在武汉方言中,声母l n不分,“脑”发成nau或lau都可以,当地人清楚而不会引起歧义。由于它们之间的互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因此成为“自由变体”。7、条件变体:指的是属于同一音位具有互补关系且语音相似的一组音素。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而且在语音上相似。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例如/a/音位中的变体A a,a往往自成一个音节或单独跟声母组合,a出现在u后面或舌根鼻韵母前面。这些音素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而是有条件的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因此称为“条件变体”。8、以
11、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出发所划分出来的、以音质为语音形式的音位,是音质音位。9、以音高、音重、音长等非音质单位为语音形式而形成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三种。10、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音位的区别特征。11、聚合群: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12、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临时性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和换位等。13、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14、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
12、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又称“形态变化”、“词形变化”。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和异根等方面。 15、语法范畴:在词的范围内,相同语法意义的归类叫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16、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也就是从词的变化、组合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关系意义叫语法意义。17、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18、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型叫语法手段。19、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做句法同义。 20、句法多义: 是指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21、
13、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22、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23、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24、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25、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6、地域方言:与社会语言不同,是
14、同一个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27、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28、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29、借词: 即外来词,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30、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31、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被称为语言的底层。表现有两点,一个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发音习惯,另一个是地名。32、语言的
15、混合:指的是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同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它是语言接触的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混合现象主要有两种: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33、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最早是17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外语,是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34、克里奥耳(Creole)又称混合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克里奥耳语也是一种洋泾浜语。不同的是:洋泾浜
16、语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克里奥耳语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可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和使用。35、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种重要表现: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36、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37、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38、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39、语境: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话语需要与言谈现场的说话者、受话者以及说话时空及其存在正确地关联,才能准确地传递和被理解。40、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所谓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言外行为是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