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江西农业大学
《西医诊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以下关于其特点和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存在,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
C.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类型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从而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旦细胞发生分化,就不能再恢复到未分化状态,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细胞
2、在遗传学的实践中,当进行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时,以下哪种技术能够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精确修饰?( )
A. 锌指核酸酶技术
B.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
C.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相关蛋白技术
D. 以上都是
3、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有关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影响,以下哪种描述是恰当的?( )
A.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数目变异如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引起疾病或影响物种的进化
B.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没有任何影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C. 染色体变异只会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无性生殖不会出现
D. 染色体变异都是有害的,会导致生物死亡
4、在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中,当探讨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响应机制时,以下哪种信号分子通常能够在细胞内快速传递信号并引发一系列反应?( )
A. 激素
B. 神经递质
C. 第二信使
D. 细胞因子
5、对于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下关于其各级结构特点和功能体现的描述,哪一个是恰当的?( )
A. 蛋白质具有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线性排列,决定了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二级结构如α螺旋和β折叠通过氢键维持;三级结构由疏水相互作用等维持,形成特定的三维构象;四级结构是多个亚基的组合。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例如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特定的结构
B.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没有必然联系,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其功能
C.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其所有的功能
D.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从而限制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6、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配子的特殊分裂方式,它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例如,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以下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B. 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C. 减数分裂Ⅱ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但没有同源染色体
D.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
7、在生物化学的研究中,当探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时,以下哪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对于维持其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
A. α-螺旋
B. β-折叠
C. 无规卷曲
D. 环肽结构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弱
B.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 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甚至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D.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生态系统可以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保持长期的稳定
9、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以下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哪种表述是不准确的?( )
A.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B. 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它们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如鳃呼吸、鳍运动等
C. 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其生殖和发育仍离不开水
D. 鸟类和哺乳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已经非常完善,不会再发生进化
10、在微生物遗传学的学习中,当研究细菌的基因重组方式时,以下哪种方式能够实现不同细菌个体之间较大片段的基因交换?( )
A. 转化
B. 转导
C. 接合
D. 基因突变
11、对于神经生物学中的神经元信号传递,假设要研究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的作用,以下哪个方面是重要的?( )
A. 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和释放机制,了解它们如何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到突触间隙
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特性,包括亲和力和特异性,这决定了信号传递的强度和特异性
C. 突触后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和信号转导途径,以及如何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D. 以上方面都是研究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作用的重要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神经元之间复杂而精确的信号交流机制
12、对于动物的行为学,以下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如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可以对先天性行为进行补充和完善,两者共同使动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B.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没有任何关联
C. 动物只具有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中的一种,不会同时具备
D. 学习行为可以完全替代先天性行为,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13、基因工程的应用广泛,为人类带来了诸多益处。以下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生产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这些药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中大量表达
B.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的品种,如培育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C.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养能够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微生物,净化环境
D. 基因工程没有任何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不受任何限制
14、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对于植物激素的作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分化,在植物的向光性、顶端优势等现象中发挥重要作用
B.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和种子萌发,与生长素在某些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与脱落酸在调节细胞分裂方面存在拮抗关系
D. 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抑制植物生长,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较为单一
15、关于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在解释细胞分化的机制以及全能性的实现条件时,以下哪一种论述是最准确的?( )
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组合,从而形成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如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但其全能性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B.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过程,一旦细胞分化完成,就不能再恢复到未分化状态,全能性也随之丧失
C. 细胞的全能性意味着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不受细胞类型和发育阶段的影响
D. 细胞分化和全能性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由不同的机制控制的独立过程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5分)某种疾病的患病率为 8%,在一个 1000 人的社区中,有多少人可能患有该疾病?
2、(本题5分)某医院的门诊量为每天 400 人次,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占 8%,求该医院每天需要安排多少张病床?
3、(本题5分)某患者进行一项血常规检查,测得白细胞计数为 8.0×10⁹/L,中性粒细胞占比为 70%,求中性粒细胞的计数是多少?
4、(本题5分)某医院的病床周转率为 24 次/年,该医院共有病床 190 张,求该医院一年收治的患者总数是多少?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论述医学伦理学中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
2、(本题5分)论述病理学中细胞损伤的类型、原因及病理变化。
3、(本题5分)分析急诊医学中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4、(本题5分)阐述医学检验学中免疫学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本题5分)试分析偏头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四、病例分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本题10分)一名 47 岁男性,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就诊。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脑供血不足。请分析该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是什么?
2、(本题10分)一位 66 岁男性,反复咳嗽、咳痰 20 年,近 5 年出现活动后气促。胸部 CT 显示肺气肿改变,肺功能检查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请分析该患者的病情,可能的并发症有哪些,以及治疗措施。
3、(本题10分)一名 10 岁儿童,出现发热、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请诊断可能的疾病,并制定治疗计划。
4、(本题10分)一位 30 岁女性,因面色苍白、乏力 2 个月,牙龈出血 1 周入院。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穿刺涂片提示骨髓增生减低。请分析该患者可能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预后。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