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山东建筑大学
《语言学概论(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假设在一次商务谈判中,双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了各自的需求和条件,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体现了语言信息传递功能的:( )
A. 准确性
B. 及时性
C. 有效性
D. 完整性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关于文字和语言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
B.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语言的规范和统一
C. 语言的发展变化会影响文字的演变,但文字的变化不会影响语言
D. 所有的语言都有与之对应的文字系统
3、语言的认知功能对于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世界起着重要作用。假设通过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不同的文化和观念,这体现了语言认知功能的:( )
A. 局限性
B. 多样性
C. 稳定性
D. 单一性
4、语言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商务、科技等。以下关于语言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 在教育领域,语言是知识传授和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要求准确、清晰、规范
B. 在商务领域,语言的使用注重效率、礼貌和准确性,有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C. 在科技领域,语言要求严谨、精确、客观,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和符号
D. 语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没有差异,遵循相同的规则和标准
5、语言测试是评估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关于语言测试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语言测试的类型包括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等,每种测试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用途
B. 语言测试的信度指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效度指测试能够准确测量被测试者语言能力的程度
C. 语言测试的题目设计应该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客观性等原则
D. 语言测试的结果可以完全准确地反映语言学习者的真实语言水平,不存在误差
6、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成果,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有多种。比如,“汪汪”理论认为语言起源于模仿动物的叫声。那么,以下哪种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更被广泛接受?( )
A. 感叹说
B. 劳动说
C. 手势说
D. 以上都不是
7、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具有多种属性。以下关于语言的属性,描述错误的是:( )
A.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构成
B. 语言具有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C. 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
D. 语言具有不变性,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8、语义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词汇意义和句子意义等多个层面。以下关于语义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词汇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附加意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会影响词汇的使用
B. 句子的意义不仅取决于词汇的意义,还受到语法结构、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C. 语义的理解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词语或句子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D. 语义是固定不变的,一旦确定就不会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改变
9、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关于语言演变的原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演变的根本原因,新的事物、观念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B. 语言的接触和融合会促使语言发生变化,借入其他语言的成分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C. 人类思维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会推动语言的演变,使语言更加精确、丰富
D. 语言的演变是由语言内部的因素决定的,与外部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10、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编码和解码是两个重要环节。以下关于编码和解码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编码是把要传递的信息转化为语言符号的过程
B. 解码是把接收到的语言符号还原为信息的过程
C. 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是完全对应的,不会出现偏差
D. 编码和解码的效果会受到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11、在语言的历史演变中,语音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以下关于语音演变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语音演变具有系统性,一个音位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相关音位的变化
B. 语音演变具有条件性,只有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才会发生
C. 语音演变是匀速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变化速度相同
D. 语音演变具有不可逆性,已经发生的变化一般不会再回到原来的状态
12、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理解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以下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不同文化中的词汇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联想意义
B. 语言的礼貌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差异
C. 非言语交际,如手势、面部表情等,在不同文化中具有相同的含义
D. 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差异有助于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
13、语言的神经语言学研究语言与大脑的关系,以下关于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 运用脑成像技术,如 fMRI、PET 等,观察大脑在语言处理过程中的活动
B. 通过对失语症患者的研究,了解语言功能在大脑中的定位和损伤机制
C. 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大脑的语言处理机制
D. 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理论推导和假设,不需要实证研究
14、语言的亲属关系是通过语言的历史比较来确定的。具有共同来源的语言称为亲属语言,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可以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印欧语系包括多个语族,如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等。以下关于语言亲属关系的描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汉语和藏语属于:( )
A. 同一语系
B. 同一语族
C. 同一语支
D. 不同语系
15、词汇的意义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假设在一种语言中,有一个词“book”,它既可以表示具体的“书本”这个物体,也可以表示“预订”这个动作。这种一个词具有多种相互关联的意义的现象被称为:( )
A. 同音词
B. 多义词
C. 同义词
D. 反义词
16、在语言的语音演变规律中,以下关于同化、异化和弱化的现象,阐述正确的是:( )
A. 同化是指一个音受到相邻音的影响而变得与其相似;异化是指一个音变得与相邻音不同;弱化是指音在语流中变得较弱、不清晰
B. 同化、异化和弱化只发生在元音之间,辅音不受影响
C. 这些语音演变规律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循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7、语言的亲属关系反映了语言的历史渊源。假设英语和德语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对应关系,这表明英语和德语:( )
A. 没有亲属关系
B. 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
C. 有亲属关系
D. 是相互借用的语言
18、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其产生和发展与语言密切相关。假设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文字的社会中,人们想要记录重要的信息和知识,最有可能首先发展出哪种类型的文字?( )
A. 表音文字
B. 表意文字
C. 象形文字
D. 音节文字
19、有关语言的韵律特征,以下对于重音、语调和谐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重音是在一个音节或单词中突出强调的部分,语调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模式,谐音是相同或相似的语音在不同词汇中的重复出现
B. 重音只存在于多音节词中,语调只影响句子的语气,谐音对语言的意义表达没有作用
C. 重音和语调是随意的,没有规律可循,谐音是语言中的偶然现象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0、词汇的发展变化不仅体现在新词的产生,还包括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演变。假设一个旧词由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不再存在而逐渐不再被使用,这属于词汇发展变化的哪种情况?( )
A. 新词产生
B. 旧词消亡
C. 词义扩大
D. 词义缩小
21、语言的混合现象在一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会出现。假设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会把两种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这种现象被称为:( )
A. 语言融合
B. 语言借用
C. 洋泾浜语
D. 克里奥尔语
22、语言的符号具有线条性的特点,即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着一个依次出现。假设在说话时,我们要表达“我今天去了超市”这个意思,必须按照“我”“今天”“去了”“超市”这样的顺序说出来,不能同时说出几个词,这体现了语言符号的:( )
A. 任意性
B. 离散性
C. 线条性
D. 系统性
23、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以下关于语言相对论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不同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会导致使用者对世界的认知有所不同
B. 语言相对论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思维完全受制于语言
C. 语言相对论为我们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D. 语言相对论的观点需要在更多的研究和跨语言比较中进一步验证
24、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以下关于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B. 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也会促进思维的进步
C. 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D. 语言和思维可以完全分离,各自独立发展
25、语言的形态类型可以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和复综语。假设一种语言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这种语言属于:( )
A. 孤立语
B. 屈折语
C. 粘着语
D. 复综语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5分)详细说明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比较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特点。解释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举例说明不同文字系统在记录语言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2、(本题5分)深入探讨语言的话题和焦点,包括话题的确定、焦点的凸显和话题-焦点结构的变化。分析话题和焦点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和信息传递效果,举例说明不同语言中话题和焦点的表现方式。
3、(本题5分)深入探讨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解释它们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上,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如何体现的,以及它们对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影响。
4、(本题5分)深入探讨语言与大脑的关系,如语言在大脑中的定位、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大脑损伤对语言能力的影响等,分析语言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语言中的禁忌语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不同文化中关于性、死亡、宗教等方面的禁忌语为例,分析禁忌语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避免因禁忌语而产生的冲突。
2、(本题5分)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归类和概括。以英语中的“数”“时态”等语法范畴为例,分析其表现形式和语法功能,并比较其与汉语语法范畴的差异。
3、(本题5分)语言的社会功能不仅包括交流信息,还包括表达身份、建立关系等。以职场语言和校园语言为例,分析语言在不同社会场景中的功能差异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影响。
4、(本题5分)语言的演变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些语言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而一些新的语言现象不断产生。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对比为例,分析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演变轨迹,探讨语言演变的原因和动力,以及语言演变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5、(本题5分)语言的认知机制涉及语言的理解、生成和存储等过程。分析人们在听到或阅读语言时如何进行理解和加工,以及在表达思想时如何选择词汇和组织句子,探讨认知机制对语言学习和语言障碍治疗的启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语言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基于大规模的真实语言数据。请深入论述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如语言统计分析、词汇研究、语言教学等,并分析语料库在揭示语言规律和语言变化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2、(本题10分)深入探讨语言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包括语言的感知、理解、生成、记忆等方面。分析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语言处理,以及语言研究对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贡献。
3、(本题10分)详细阐述语言的语言的语言的语言的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分析言语行为的类型如陈述、指令、承诺、表达、宣告等,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交际中的应用如理解话语意图、实施言语行为、评价言语效果等,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