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网络性成瘾,难以控制对学生的访问;迷恋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上网冲动,关注在线购物、交易;信息超载,冲动性地浏览网页及搜索过多的数据或资料;计算机成瘾,过于迷恋网络游戏。
针对不同的类型,取不同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对性知识很好奇。教师和家长如果管束过严,又不给予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禁果效应”:越是阻止青少年对性的了解,就越增加他们对性的兴趣。学生没有正当的了解渠道,就会在网络中自己寻找答案,甚至沉湎于****或*****不能自拔。因此,学校要讲授青春期性知识,举办相关的健康讲座,让学生借阅有相关知识的书籍。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在网络中,青少年不仅与熟人、朋友聊天,更多是与陌生人聊天。因为网络聊天可以造成双盲的一种暗室效应,即便是相互交心的朋友,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这正符合青少年追求新奇,渴望与人交流,但内心又很敏感,怕被伤害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向陌生人倾诉,不怕被告密;可以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不怕被耻笑;可以扮演任何角色,转换性别,跨越年龄,充分展现自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因此,教师要注意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与学生多沟通,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和知心人。同时,要鼓励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如果学生与周围的人有充分的交流机会,就不会移情网上,发生“只爱陌生人”的现象。
(三)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
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时尚,包罗万象的物品和灵活的支付方式受到青少年的喜爱。教师应和家长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鼓励学生成为理智的消费者。比如,让学生每月制定合理预算,每次消费记账,定期储蓄等。如果学生能经常反思自己有哪些冲动的消费行为,逐步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网上消费。当然, 由于青少年经济条件的限制,由这种原因引发的网络成瘾数量相对较少。
(四)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和使用信息资源
现在是信息时代,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服务商为大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只要键入关键字,便会有成千上万的相关信息展现在眼前。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也经常会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但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还要传授使用网络的技巧,如教学生选择有用数据、提供快捷的搜索引擎、掌握时间管理技巧等,让学生高效率地运用网络。提示学生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善于使用学校和社区的图书馆,从而降低对网络资源的依赖。
(五)满足学生合理的愿望和心理需求
网络游戏不仅画面精美、内容丰富,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在游戏中,经常会有各种小的奖励和赞美,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获得自信和自尊,成为网络世界中的英雄。教师要想使学生摆脱网络回到现实中来,也要在生活中注意利用这两个心理学原理。比如和学生建立契约,如果学生如期减少了上网次数,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学生承担适当的责任,如当个小组长,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适当组织班级活动和竞赛,促进学生间的交往,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
为了预防网络成瘾,教师可以讲一些网络成瘾的典型案例以警示学生。比如郑州15岁的小勇,由于迷恋上网而持续逃学。为了上网,他从家中偷钱,后来父母不给他钱,他竟然扬言要拿刀砍死父母。北京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天津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竟然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面对这些恶**件,相信学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会重蹈覆辙。
如果学生已经出现不愿意做任何事情、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等严重症状,就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或心理专家的咨询和治疗,不要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时代的进步,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只要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网络不仅不是洪水猛兽,而且还能够成为最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