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及其答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126035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BCD 层次生 物 试 题(高一备用)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哪种蛋白质存在于内环境中 A.淀粉酶 B.脂肪酶 C.溶酶体 D.抗体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3.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成,从理论上分析,氧气含量最高的是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无法确定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

2、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5.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7.剧烈活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 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8.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发生水肿 组织发生脱水组织液

3、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 B. C. D.9.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式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10.淋巴的成分类似于血浆的成分,关于淋巴液正确的描述是 A.淋巴液中缺少蛋白质 B.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差别在于钠离子的含量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11.只存在于体液而不属于内环境的液体是 A.细胞内液 B.血浆 C.淋巴 D. 组织液12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甲状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A B C D13.关于下

4、丘脑功能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有凋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A B C D 14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 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 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 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D乙品系和a小鼠

5、的亲缘关系较远15 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 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D.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1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

6、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BCD17.有一种疾病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 击,使神经冲动传递效率低下,肌肉收缩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过敏反应D.感染引起的关节炎1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和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C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19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

7、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20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效果,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B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控制产生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CA组小鸡存活是H5N1型疫苗和有关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DA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21为了研究高等动物内分泌腺的功能,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将体重恰好相等的三只雄性小狗分别编号为A、B、C。A狗不作任何处理,该狗发育正常。而对B、C两只

8、狗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四个月后,A狗发育成熟了。对三只狗进行血液分析,得到实验数据如下:实验狗雄性激素(微克/100克血)甲状腺素(微克/100克血)生长激素(微克/100克血)A436B3.50.15.8C3.82.80.1从表中的数据可推知,下列不正确的是AA狗用作对照实验 BB狗被切除了甲状腺C狗被切除了垂体 D经一段时间后C狗血液中的雄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会增加22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内的电流方向是bcC内的递质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内环境D处的神

9、经冲动会引起神经元a的兴奋23某人右侧下肢因受外伤造成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ABCD24白衣天使为了抢救非典患者,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大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25. 某人的大脑皮层的S言语区受到损伤,患者 A.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B.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C.可以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

10、达思想D.可以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26.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27.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描述是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

11、经纤维膜单向传导28.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C.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 29.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3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

12、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31. 下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A B C D行政班 _ 姓名 教学班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32. 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 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 病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代表过敏原 B代表溶酶体酶C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 D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能 迅速增殖、分化 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中123456789101

13、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二.简答题 33. (12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B液为_,C液为_,三者共同构成 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成为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什么?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可进入血液,参与 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浓度升高, 导致_病的发生。 (4)正常人B液的pH通常维持在_,肺气肿出现呼吸不畅,会使内 环境的pH变小,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 等离子。 (5)用箭头表示

14、出A液、B液、C液,胰腺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34(9分)下图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 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1)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明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 因 。(3)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了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是人 体内已有 ,该免疫属于特异性性免疫中的 。(4)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出在(3)条件下,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关系(用文字注明对 应曲线的名称)。35(9分)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

15、恒定。为了探究调 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 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 ; (2)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

16、,表示小白鼠的代谢 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 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 。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 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 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 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 调节。36(8分)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刺激结构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该

17、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 (2)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 。 (3)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 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 37.(12分)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 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 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

18、)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 _中的乙酰胆碱就 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 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 _和_ 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 _和功能部分丧 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 _,X激素的分泌量_ 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但该病患自身的产热量_散热量。(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 体都是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_ _等。

19、生物BCD 层次(高一备用)1-5:DCABC 610:DCAAD 1115:ABDCC 1620:BACAB 2125:DBDCA 2632:CBACC DC33. (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毛细血管内CO2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4)7.357.45小HCO3-HPO42-(5)34.(1)b c (2)增加 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大量抗体 (3)抗体 体液免疫 (4)35.(1)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2)BD AC (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

20、腺素 神经体液36.(1)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树突膜或胞体膜 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2 主动运输 37. (1)突触小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减少(2)减少 增加 高 等于(3)抗原(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生物BCD 层次(高一备用)1-5:DCABC 610:DCAAD 1115:ABDCC 1620:BACAB 2125:DBDCA 2632:CBACC DC33. (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毛细血管内CO2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4)7.357

21、.45小HCO3-HPO42-(5)34.(1)b c (2)增加 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大量抗体 (3)抗体 体液免疫 (4)35.(1)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2)BD AC (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36.(1)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树突膜或胞体膜 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2 主动运输 37. (1)突触小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减少(2)减少 增加 高 等于(3)抗原(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