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儿童发烧不是大病-儿童发烧要避免这些误区.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25999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烧不是大病-儿童发烧要避免这些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发烧不是大病-儿童发烧要避免这些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发烧不是大病-儿童发烧要避免这些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发烧不是大病-儿童发烧要避免这些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儿童发烧不是大病 儿童发烧要避免这些误区(专业文档)发烧不是疾病,是免疫系统在病原体的剌激下激活身体防御系统的一种表现,升高的体温能够使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工作。所以,请把发烧当作朋友,而不是敌人。儿童发烧不是大病发烧不是病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宝宝感染病菌后,在病原体的刺激下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继而在血液里释放一种热源物质。这种物质会影响大脑的温度调节系统,从而使宝宝的体温升高,而升高的身体温度反过来促进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工作,使病原体不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繁殖。除此之外,发烧还能促进机体产生对抗细菌的抗体,增强白细胞内消除毒素的酶活力,增强肝脏对毒

2、素的解毒功能。发烧从38度开始宝宝体温超过,妈妈就非常紧张,完全没有必要。首先妈妈需要知道,每个宝宝的基础体温都不一样,有些宝宝的基础体温本身就在37度以上。因此,建议妈妈平时在宝宝身体健康的时候,最好监测一下宝宝的基础体温,以便在生病时作为参考。另外,宝宝在运动、哭闹、吃奶或大量出汗时,体温都会有所升高,在36度-37度之间,甚至更高。因此,妈妈如果怀疑宝宝发烧,最好在宝宝运动或进食15分钟后,给他测量体温,以得到最准确的数值。宝宝只有在安静状态下体温超过38度时,才可能被怀疑是发烧。体温高并不意味着病情重很多妈妈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宝宝体温越高,就说明病情越重。其实,病情的轻重与宝宝

3、体温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反倒是除发烧以外的其他伴随症状,更能反映宝宝病情的严重与否。比如,比起流清水样鼻涕,流黄绿色浓稠鼻涕表明病情更严重。比起清脆干咳,咳声较深且有痰,更需要引起重视。新爸新妈如何应对儿童发烧1、孩子发烧后,不要捂。捂,不利于孩子体表散热,容易造成高热。2、使用物理降温。降温的方法:在室温25摄氏度以上的情况下,把孩子脱光(不用担心,他不会着凉)。用略低于孩子体温的温水为他擦拭身体。一天可做数次。3、医院是疾病的集散地,不要一有问题就跑医院,如果宝宝发的是低烧可以在家里观察,必要时吃点退烧药就可以。4、目前婴儿的退烧药主要有2种扑热息痛(也叫做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4、这两种药都可以给婴幼儿退烧。如果服用其中一种药物后没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过3小时后再服用另外一种,这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会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但是大人常用的阿司匹林是万万不能给婴儿使用的。儿童发烧要避免这些误区家长:温度一高,就是发烧了李女士给6个月的宝宝喂完奶,一摸孩子的脑门,发现似乎发烫了,赶紧拿来体温计一量37.5!李女士连忙翻出家中的退烧药,喂给孩子。过了一会儿,发现没有退烧,赶紧又带孩子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孩子发烧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穿得过多,加上吃奶用力导致的。建议李女士给孩子脱掉一两件衣服、再用温水擦擦脸,很快孩子的体温恢复了正常,李女士也松了一口气。专家:温度38.5以上,

5、再吃退烧药发烧是人体机能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孩子低烧(38.5以下),家长一般不必过于着急。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可以口服小儿清热宁等清热解毒的药物,多喝点白开水,饮食上注意清淡些,一般能很快退烧。刘静炎表示,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到37.5,偶尔会达到38。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家长则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来医院诊治。家长:发烧了,捂捂会退烧何女士三岁的宝宝,头摸起来有些发热。午睡时,何女士特意为宝宝多加了两件衣服,又多盖了一床被子,想捂一下汗,孩子就会退烧。没想到,下午宝

6、宝小脸变得红红的,头也摸起来滚烫。何女士赶紧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专家:发烧捂汗半对半错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需要捂,捂出汗了就会好些,其实这样的做法要分情况。如果孩子手脚冰凉,可给孩子适当保暖,多捂捂;如果孩子身体发烫,就要脱掉一两件衣服来散热,捂得太多,会导致热散不出去,令温度更高,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等现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