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二十大报告干部学习心得体会集合篇今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20xx20xx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总结评估之年。党员教育要针对薄弱环节,坚持“政治统领、重心下沉、全面创优”工作思路,以问题为导向,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在建强培训阵地上出“实招”。党员教育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党建和组织工作重点,依托县级党校分类改革,创新市县统筹办学新模式,市级统一建立师资库、课程库、基地库、案例库,推动优质师资市县统筹调配、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强党校主阵地。同时,积极探索在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点位等项目一线、产业基地建立现场教学点,整合党史教育、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旅融合、基层治理等打造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以点带线、以线成面,打造集培训、实践、体验、展示等于一体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在创新内容方式上下“实功”。党员教育要主动服务发展,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充分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重点针对“两新”领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等党员群体,采取座谈交流、走访了解、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需求调研,精准制定培训计划,精心设置培训课程,通过市级抓重点、县级抓普遍、乡级抓兜底,创新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培训模式,采取“大班+小班”“课堂+现场”“集训+分训”“讲授+互动”等方式,提升党员教育
3、培训针对性。在提升培训水平上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党员教育要在提升实效性上下功夫,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全覆盖培训,采取送课到基层,打造党员教育培训“样板课”,推动乡镇党委兜底培训规范化、标准化。探索建立全程跟踪问效机制,培训前,有针对性地制定问效指标,培训中,派员跟班学习,了解党员培训学习情况、成果转化思路,培训后,要求党员就培训成果转化目标、措施、时限等形成报告,及时跟踪了解,督促党员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干部学习心得体会生逢盛世,恰逢其时,广大青年干部当在为建设美好新中国的征程上闪耀属于自己
4、的青春关键词。勇毅“壮志凌云气食牛,少年何事苦淹留?”青春之力量可以挑重担、克难关、斗风险,青春之关键词是“勇毅”。勇毅之光从百年以前的前辈那亮起,是陈延年同志不畏酷刑,宁死不屈,义无反顾投身于时代的伟大斗争之中,留下了“乱刃加身而宁死不跪”的革命精神和29年的壮丽青春;是夏明翰同志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留下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28年的不朽青春;是李硕勋同志临危受命,面对敌人酷刑的折磨,坚贞不屈,不透露半点党的机密,只留下那“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28年的坦荡青春。青春之勇毅可以换祖国河山之安稳、换民族之盛世,青年干部当继续点亮勇毅之光,主动肩负起新时代的
5、重任,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不断克服工作中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以“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精神,争做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而不懈勇毅前进的行动者。奋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春之力量可以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青春之关键词是“奋进”。青春可以创造无限可能,可以如“90后”农村孩子裴先锋,以青春之朝气和锐气,在自己的岗位勤学苦练,练就国家建设需要的过硬本领;可以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邓小燕,与稻共生、与田共乐,带动群众多种粮、种好粮,为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出谋划策,将青春之光闪耀在乡村振兴一线;也可以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安仁,有所学有所用,将青春奉献给开满
6、油桐花的农村大地。作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见证者、奉献者,青年干部当不给自己设限,可以做车间厂房的“螺丝钉”、林海田野的“苍天树”,更可以做海岛边疆“冲天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当始终对党和国家用心、用情、用力,争做“为国尽忠、与国同梦”奋进者,用青春书写“强国有我”的新荣光。超越“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青春之力量可以超弯道、攀高峰、潜海底,青春之关键词是“超越”,是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打破纪录。如在短道速滑20载春秋里不断超越的武大靖,从陪练到世界冠军,始终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体育强国梦中;如中国首位成功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陈晨,以青春为名,登顶世界高峰,探秘神奇的
7、大自然;如“蛟龙号”的青年设计师、潜航员,以卓越创新的精神,开启“下五洋捉鳖”的青春深海之旅。青春因超越创造辉煌,作为“中国梦”的筑梦者、逐梦者、圆梦者,青年干部当始终涵养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精神和魄力,不断超越自我,为“追梦中国”保驾护航。青春之光可照黑暗、可照远方,青年干部当以勇毅、奋进、超越之姿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2024年学习二十大精神党员心得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村民共同的文化记忆;乡村文化产业是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的重要联结,是全
8、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当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部分地区仍是政府唱“主角”大包大揽,忽视群众需求,出现“口味”不对、资源浪费、配送错位等不良现象;部分地区受“网红”思维影响,只为博眼球、拼流量、炒热度,清一色“复制粘贴”,活动“创而不新”,不仅导致本土文化被挤占、驱逐、遗忘进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还会导致新生文化难以“生根”“长红”、热度一过即被“免疫排斥”。乡村文化产业“软实力”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其发展的好坏将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具体而言,答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卷”要做到以下三点:角色换位,让人民群众“自主点单”。群众是乡村文化服务的主体,他们
9、对基层文化有着最深的了解,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最具有发言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想要发展什么样的乡村文化产业、有什么样的需求,只有人民群众自己最清楚。因此,要聚焦文化供给侧改革,打破由政府“一手包办”的传统模式,把选择权和表达权归还给群众,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需求、总结乡村实际情况,通过采风、寻访、座谈等方式与群众共同商量谋划,让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因“自主”而“自在”,避免出现“费力不讨好、花钱不买账”的问题。守正创新,让优良传统“自己代言”。当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水平提升,文化阵地愈加广阔,精神文明若是不去攻城树旗,低俗文化就会来跑马圈地。各地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10、念,“走红”不能“走偏”,“出圈”不能“出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数字化技术唤醒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弘扬优良家风、形成淳朴民风、营造和谐乡风,共建向上向善的“和美乡村”;要注重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尊重“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客观实际,坚持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保持个异性、摒弃同质化,积极创建“拿得出手”的本土特色品牌,做到不套“模板”、不落窠臼。着眼未来,让人才资源“自由生长”。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无论是传统村落的保护,还是非遗技艺的传承,抑或是民俗风情的再现,无不说明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时刻离不开“人”这一重要载体。各地区要坚持以农民为主
11、体,通过本土取材、先进“领跑”、“师徒”结对传帮带等方式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努力培育懂技术、有情怀、讲文明的当地“新农人”,不断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生力军”队伍;要坚持多方共同参与,通过整合资源、链接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方式为乡村“输血”,借助数字平台扩大乡村文化市场辐射范围,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成绩共创、红利共享。乡村文化产业对赓续文脉、守护“乡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升身份认同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答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卷”,将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内生动力”。2024年学习二十大精神党员心得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
12、乡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网格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最后一站”,连接着千家万户、关系着民生幸福。因此,基层党委要不断优化“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构建全方位的组织链、服务链、智慧链,练就精益求精“绣花功”,织密乡村治理“安全网”。扎牢组织链,实现网格全域覆盖。“治大国若烹小鲜”,基层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直抵并解决民生问题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最能直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立足村情实际,秉持“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理念,将所辖各村按科学标准划分网格,打造专职网格员队伍,构建起“基层党委+村党支部
13、+网格党小组+共产党员户”四级联动体系,每月开展党员干部“进网入格”行动,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避免推诿扯皮,推动干部不仅“能下”,而且“下之有为”,切实写好乡村善治的“后半篇文章”。延长服务链,夯实乡村自治水平。“念兹在兹、须臾不忘”,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绘“奋斗同心圆”、寻求“最大公约数”。要统筹好网格员与村党支部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机制、出台考核办法,将乡村治理事务指标进行积分量化,将权力下放到村民个人,不断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就垃圾分类、生活污水、产业规划等问题,及时“传政声”“释民惑”“解民忧”“聚民智”,充分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
14、,由“台下看戏”转为“台上唱戏”,营造出全员参与、高度自治的良好氛围。锻造智慧链,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宣传数字化乡村治理也逐渐成为网格员走村入户的日常工作。要搭建网格信息平台,给“网格化”管理插上“云翅膀”,使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医保缴费、低保救助等各项业务。针对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实行预约上门,提升数字服务的高效化、精准化,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同时,也通过线下网格服务站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针对大量且普遍的邻里纠纷问题,适时接洽专业法律人士,把调解工作走实走深,引导矛盾双方打开心结、敞开心扉、消除顾虑,营造和谐邻
15、里氛围,搭建起干群“连心桥”。2024年学习二十大精神党员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然而有些干部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不多得,少干不少挣,只想出彩不能出力,干事劲头弱化。针对“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为调动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挖掘干部队伍潜能,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的村(社区)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探索干部管理赋分模式,一方面调动“老黄牛”类干部积极性,让干部有“干头”、有“奔头”、有“盼头”;另一方面,让垫底干部“丢面子”,犯错干部“改错误”,倒逼担当作为。赋理论分,
16、让“党性修养”入味三分,打下“好底子”干出精品。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不仅仅是当作完成任务,要学进去、深下去,如果学习走形式、装样子,不系统、不深入,干部就会在大是大非面前方向走偏、决策失误、激情锐减。赋理论分,用理论积分激活学习热情,触动干部拿出“挤”和“钻”的精神主动学习、深入学习,迸发良好精神状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用科学理论之“矢”去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的”,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运用实践、推动工作,防止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达到做得好、做得快、做得靓的目的。赋实践分,让“专业能力”入味三分,运用“真成绩”赢得信任
17、。面对应急突发、急事难事等“烫手山芋”,由于干部激励机制的受限,存在有的干部干的干、看的看,干得多错得多,干得少反晋升。除了严格执行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和推行容错纠错机制以外,在理论赋分的基础上,还可以推行实践赋分,让干得多的有激情,干得少的有比较。比如,对干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重要事情取得肯定成绩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权重量化,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赋予加分,推动干部放手干、大胆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用真成绩赢得群众信任。赋反向分,让“责任发条”入味三分,架设“高压线”守住廉关。调查显示,少数干部刚一走上领导岗位由于经不起诱惑,时常参与一些影响正常公务接待的酒局、饭局,工作时间打牌、玩游戏等,甚至还滥用职权、谋求私利,没有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廉洁纪律是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要盯紧苗头,以纪律和问题为导向,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对不认真整改的纳入黑榜管理,在媒体公布,让干部“丢面子”。要推行反向扣分,架设“高压线”,对敷衍塞责、退缩不前,马虎草率造成工作失误等情况的严格执行倒扣分,纳入干部评先评优、晋级晋升参考项,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或违纪违法的,一票否决,让干部心有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