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要点轻巧突破,史料探究研读,速效提能演练,第,4,课,课前自主学案,2,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课前自主学案,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铸造,(1),时期: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_,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2,钢铁冶炼,(1),成就,春秋时期人们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春秋,4,从春秋时期开始生产,_,、性能好的钢。,(2),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燃料的变化: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时普及,南宋末开始用,_,,明朝流行。,硬度高,焦炭,5,图文探究,右图所示的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是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什么时候?,【,提示,】,春秋时期。,6,二、衣被天下,1,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已学会养蚕缫丝。,(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_,称号。,(4),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使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丝国”,7,2,棉纺织业,(1),原因,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发展的表现,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_,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黄道婆,明代,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思考探究,“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王应奎,柳南续笔,你知道材料中的“其”指什么吗?,【,提示,】,棉布。,10,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的发明是,_,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如彩陶、黑陶、白陶等。,2,制瓷业,(1),历程,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先后烧出,_,和白瓷。,唐代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普及。,新石器时代,青瓷,11,宋代,,_,成为“瓷都”,出现特色地方瓷窑。,元代开始彩瓷生产。,(2),影响,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景德镇,12,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特点,与农业相结合,以,_,为生产经营单位。,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2),影响,对稳定,_,起到一定作用。,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家庭,小农经济,13,2,官营手工业,(1),地位:从西周到,_,,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关系从,_,到雇募制。,代表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征役制,14,(3),评价,积极: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_,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消极: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3,私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_,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细密分工,春秋战国,15,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2),经营方式,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中后期,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16,要点轻巧突破,青铜时代的时间及其阶段特征,1,时间范围:我国的青铜时代,一般是指夏、商、西周三代。,2,阶段特征,(1),相传黄帝和蚩尤作战时,蚩尤就是用铜作兵器,使黄帝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在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方面,最早的青铜器是,1957,年甘肃马家窑和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这一时期,青铜器数量较少,也比较粗糙。,17,(2),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很广,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已应有尽有。此时,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精确,青铜器身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了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3),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有长篇铭文,有的多达三四百字。,18,针对训练,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该包括,(,),A,夏、商,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解析:选,D,。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其中包括夏、商、周三代,共历时约,15,个世纪。,19,简要比较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20,针对训练,2,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供自己消费,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解析:选,A,。官营手工业的产品由政府指定和调拨,主要供官僚和贵族使用,故,B,项错误;私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流入市场,故,C,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故,D,项错误。,21,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2,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其动力主要来自手工工人的经验积累以及对手工业的充足投入。,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2,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4,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其中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表现最为明显。,23,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6,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一方面,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另一方面,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到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7,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使之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24,针对训练,3,下列属于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的有,(,),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多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官营手工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中心南移,A,B,C,D,解析:选,A,。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注意结合课文梳理清楚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从中可得出题干中四个内容均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5,归纳综合,26,一大线索:按朝代先后的顺序列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两大方面: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三大内容:金属冶炼、纺织和陶瓷业,(,或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27,【,史料文本,】,1,教材,P,16,史料探究研读,28,(1),属性:出土文物,图片是河南巩义市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煤块。,(2),信息:反映了该煤块放在平板之上,边沿已经有燃烧过的痕迹,主体完好,呈黑色。深层信息反映了煤的使用在中国有很久远的历史,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了。,(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中国使用煤的情况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29,2,教材,P,17,30,(1),属性:出土文物,图片反映的是人面彩陶壶,(,仰韶文化,),。,(2),信息:反映了壶的上部有眼、鼻、嘴都很清晰的人面形状,壶身有环形的花纹,两侧还有圆形凸出的挂鼻。深层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不但有纹饰缤纷的彩陶,还有薄如蛋壳、黑亮如漆的黑陶和熠熠生辉的白陶等。,(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的陶器工艺有很重要的价值。,31,【,史料应用,】,中国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成就,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2),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3),结合三幅图,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32,【,全解全析,】,33,34,速效提能演练,35,附:课内答疑站,一、课中思考题,1,比较各种衣被原料,你能说出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教材,P,17,),提示:一是从丝、麻、棉等衣被原料及成品的特点入手,可得出: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欢迎的衣着材料和御寒品;二是从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技术改进以及与植棉,36,地区扩大的关系入手。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副业,松江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发明了捍、弹、纺、织工具,在棉纺织工艺上为技术革新做出了贡献。明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织物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7,2,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教材,P,17,),提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1),新石器时代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2),先民们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定居生活;,(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4),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用火的经验,了解到火不但能御寒、驱走野兽、烧烤食物,还能改变物质的性能,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控制火。,38,3,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教材,P,18,),提示: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影响。,39,二、阅读与思考,(,教材,P,20,),想一想,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1),原因:小农经济及农耕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等等。,(2),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但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说,它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0,三、自我测评,(,教材,P,20,),1,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提示:,(1),青铜:商周时期有辉煌的青铜文明,技艺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2),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铜的技术。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进行冶铁的国家。,41,(3),纺织: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养蚕缫丝了。汉代时期,丝绸就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唐代出现的缂丝技艺,色彩鲜明,纹饰绚丽,极具艺术神韵。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工具,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使松江棉纺织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42,(4),瓷器: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白陶。东汉时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南北朝时烧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隋唐时期,瓷窑遍布全国,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烧出著名的彩瓷。明清时期,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在古代,中国的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43,2,总结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各自的经营特点。,提示:官营手工业。发展演变历程:西周时,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手工业一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叶开始,官营手工业日趋萎缩。经营特点: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接受工官监督,44,,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工匠职业世袭;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但官营作坊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弊端丛生。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效益低下。,45,私营手工业。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勃然兴起,此后生产规模、范围日益扩大;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到明代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中的主导地位。经营特点: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至明代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4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