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和下面哪个诗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致的?( )
A.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
B.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2.漫画《共享单车变私享单车》说明了( )。
A.人民生活贫困,买不起私人自行车
B.人们拥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
C.这些人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3.1935年,红军总参谋长( )在彝海同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成兄弟。红军顺立通过该地区,成为长征中的一段佳话。
A.彭德怀
B.朱德
C.刘伯承
4.如图所示公共标志的意思是( )。
A.禁止偷看
B.禁止带相机
C.禁止拍照
D.禁止开灯
5.誓与炮台共存亡的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6.虎门销烟( )。
①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企图
②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
③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和人民贫穷的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7.面对未来,我们( )。
A.只管低头走路,无需抬头看天
B.只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C.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8.下列属于维护公共利益的做法的是( )。
①小琴在公园玩耍时,发现有人随地吐痰,上前制止
②小伟把剥下的香蕉皮,随意丢弃在人行道上
③亮亮同学在学校食堂就餐时,把不喜欢吃的菜弄到餐桌上
④欢欢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社区修建公共健身场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以下哪个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10.八路军领导的百团大战是由谁指挥的(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
1.( )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 )。
2.我们( )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家人感到困惑,觉得我们不服管教,不懂事,经常怀念我们小时候的( )。
3.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 ),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育、一部无字的典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 )。
5.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1842 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 )。
6.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禀实衣食足”的( ),也是人人“知礼仪知荣辱”的( )。
7.良好的( )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8.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9.( )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10.中华民族( )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 )与( )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增进对家人的了解与理解,有助于减少和化解家人之间的冲突。( )
2.家人商讨事情的时候,都认为我还小,我参与了也没用。( )
3.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的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 )
4.高要求和常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无情。( )
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朱子家训》。( )
6.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胜利。( )
7.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 )
8.我们已经长大,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决定,不需要再听从父母的话了。( )
9.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
10.联合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根据1945年6月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
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
1.连线:将名人与其称呼连起来。
杂交水稻之父 李四光
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袁隆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孙中山
两弹元勋 林则徐
禁烟民族英雄 李大钊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邓稼先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邓小平
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
1.我们在不同的公共场合下该如何做呢?填写下列表格。
六.简答题(共5题,共33分)
1.列举红军长征途中经历艰难险阻的几个故事。
2.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很多普通人和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为打赢这场战争默默地无私奉献,请你列举2个人物或事例。
3.你经常与家人沟通交流的内容有哪些?
4.列举你知道的新中国成立后创造的的多个“第一”。
5.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请你分析它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各是什么?
七.辨析题(共1题,共8分)
1.有的同学认为,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就轮不到座位,吃饭排队就会耽误时间,遵守秩序会吃亏,不遵守秩序的人反而会捡便宜。
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我们应该怎么做?
八.材料题(共2题,共15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七律长征》的诗词。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根据你的了解,说一说长征的历史意义。
2.生活中,同一件事,家长所持的态度千差万别。我们看看下面的情境对话:
小明:妈妈,周日上午我想去吴同学家写作业,可以吗?
A妈妈:去吧!路上小心,在别人家要有礼貌。
B妈妈:去那个同学家,和谁一起去?大概多长时间?
C妈妈:是一起学习?不会是打游戏吧?不许去!自己在家写!
九.综合题(共1题,共4分)
1.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父亲略一思量,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买的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
父亲的做法是否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和关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C
6.B
7.C
8.A
9.C
10.C
二.填空题
1.良好;基础
2.言谈举止;乖样子
3.公共秩序
4.优秀家风;人格
5.《南京条约》
6.物质生活;精神面貌
7.公共秩序
8.天下兴亡;民族气节
9.公共生活
10.创造了;进步;发展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填表题
1.行注目礼,齐唱国歌;保持安静,虚心听讲;积极参加
六.简答题
1.《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七根火柴》等。
2.①武汉市民沈子龙和他的朋友们组建了一个志愿者群,每日为医护人员送餐。
②沈杰41天逆行为武汉3000名医护人员义务理发。(答案不唯一)
3.①聊一聊自己的朋友。②谈谈自己的烦恼和愿望。③说一说班级的事情。(意思对即可)
4.①1956年,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厂制造试制成功。
②1959年9月,大庆第一口井喷油,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
③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成功的一面: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失败的一面:来之不易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七.辨析题
1.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社会生活需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同时也要勇于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八.材料题
1.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2.①我更喜欢A妈妈的回应。②妈妈B和妈妈C的回应都体现对我的爱。③和妈妈B交流我会说,自己去,大概一小时,请妈妈放心,我会注意安全的;和妈妈C交流我会说,不打游戏,请妈妈放心,我不会耽误学习。
九.综合题
1.批评教育也是一种爱。父亲想出了让孩子自己拿西瓜回家的策略,既避免了小问题引发父子不快,也让孩子理解父亲不买西瓜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