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案
课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型
新授课
案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挂图、小棒
学具:10捆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呈现情境(出示挂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上糖葫芦的情况,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同桌互说
指名回答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3.教学例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颗糖葫芦应怎样列式?
板书:30+2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法: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
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师:其实小朋友们喜欢的这种方法,就是把30看作3个十,20看作2个十,30+20就变成3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就等于50了。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颗糖葫芦还可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4.拓展应用
教师在挂图上小狗的手中再增加一串糖葫芦。
师:现在小狗可以怎样对小松鼠描述它的糖葫芦?
师:小狗的糖葫芦和小松鼠同样多,要算它们俩一共有多少颗,可以怎样列式?
师:你是怎样算的?
5.教学“试一试”
师:你能根据30+20=50和20+30=50,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板书:50-30=20 50-20=30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思考
摆学具
小组讨论
指名口答
学生列式
学生试算
学生试写
看算式讨论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
综合应用
拓展延伸
6.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1
师:老师有一些漂亮的珠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师:每串都是10颗,那左边有多少颗,右边有多少颗呢?
师:你能看着这幅图完成这四道算式吗?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2)“想想做做”2
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题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如果老师写出3+4,你能像这样写出一道几十加几十的算式吗?
(3)帮小鸭找家
师:鸭村的几只小鸭一起出去游玩,可是回家的时候却分不清哪个是自己的家了,大家能帮帮它们吗?
(4)开火车回家
师:现在小鸭们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了,你愿意开火车送它们回家吗?
(5)口算卡片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填写
指名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互对
生生互对
学生连线
集体交流
独立填写
集体校对
指名口答
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
(四)
全课总结
7.总结全课
总结: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生总结
在学生自主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附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0 + 20 =50 30 - 20 =10
↓ ↓ ↓ ↓ ↓ ↓
3个十 2个十 5个十 3个十 2个十 1个十
20 + 30 =50
50 - 20 =50
50 - 30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