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青河中学语文组王末
《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很能体现其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其写景雄伟壮阔,写身世孤苦凄凉,抒情却心忧天下。所以这首诗自然要精讲。这首诗歌是这一单元的第3首,所以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因此,这学期的诗歌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能约束学生的思维。
这首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试着从炼字、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另一些同学还缺乏表达见解的勇气。今后在诗歌教学中,我需要注意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诗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探究环节,我让学生思考: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在导入部分我曾详细介绍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再结合诗句内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检查探究成果时,不少学生回答的很不错。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些相关的拓展练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洞庭湖的名句,及时进行知识积累。
但是本课堂的教学重在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式教学方法,因此理论的东西很重要,但是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诗歌鉴赏的理论必须来自于阅读诗歌的实践。用一首诗歌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建立鉴赏的理论是不太可能的。但在这节课中,我过多地干预了课堂,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生成自己的诗歌鉴赏理论,提升自己,这一点是要改的。 还有一点就是考虑到课内诗歌的分析是为了服务于高考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所以,辅以多媒体“经典回顾“,选取高考答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了解,并采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但是很可惜的是,当我踏上讲台那一刻开始,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所讲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或许跟我的语言表达有关吧,因此,今后我会在语言表达这一领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