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转换身份,更有新意
备课:蒋小玲
一、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分析同学的例作与名家文章,领悟转变写作思路的方法,发现人物的多重身份,挖掘人物的多重性格,表现文章的多重情感,让写作更有新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转变写作思路,发掘人物的多重身份;
2、学会用事件展现人物性格。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自身经历有限,观察角度单一等原因,写作角度经常相同或类似,写作思路如出一辙,也就导致其写人的文章经常是千篇一律,比如写母亲的文章,写的最多的素材便是:妈妈雨天给我送伞,早上给我做爱心早餐,晚上给我泡牛奶、盖被子,经常吵架却一秒和好,严格管教学习等等,没有任何新意。基于此学情,本次作文练习希望能够为学生开拓写作思路,打开一扇窗,让学生走出以往的拘泥,利用发散思维,挖掘人物的多重身份,写出人物的多重性格,以表现文章的多重情感与主题。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已经写了很多作文了,主要以写人记事为主,说到写人,大家一定写过这个题目——《我的妈妈》,是吧?老师看到很多同学会心一笑,也就是说,你们写过很多次了。但是呢,每每写到这个最简单的题目,我们的同学却往往写得十分雷同,妈妈不是同一个妈妈,事情却是同一件事情,似乎妈妈们都长得差不多,事情经历也差不多,文章表达也就没有任何新意。那么,怎样才能把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写出新意呢?我们接着来做一个比较阅读。
二、比较阅读
为此,蒋老师专门搜集了所教班的同学写的一篇《我的妈妈》,当中,最典型的材料便是这三则,请看大屏幕:
①那是一个傍晚,放学前,班上的同学都一个个回家了,诺大的教室里只剩我一个人了。只有窗外那点点的雨声在提醒我时光仍在流逝。又过了一会,教室门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妈妈,我亲爱的妈妈。她对我说:“看下了这么大的雨,你又没有带伞,我就赶紧给你送伞来了,我们快回家吧!”我不知该如何回复,只是拿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道何时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的双眼。
②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已是半夜,我仍坐在窗边复习。屋外下着毛毛细雨,不时地吹来一阵凉风,我不禁生起一丝烦意。看着看着,我隐约感觉到有人轻轻地推开了门,是妈妈!只见她左手拿着外套,右手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妈妈把牛奶放在书桌旁,又轻轻地帮我披上外套,就赶紧走了出去,生怕吵到我的学习。我望着桌旁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泪水如泉水般往下涌。
③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她是不会允许我在学习上有一点点马虎的。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很不理想。妈妈拿到试卷后,闷不做声地把考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硬是找出了十一处我粗心的地方,并且指导我把我的错误找出来,随后又找到相关的练习,让我反复练习了三遍。全部做完,已是深夜一点。我虽然很疲惫了,但是望着妈妈指导我做题时兴致勃勃的样子,内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师:同学们们试着归纳一下,都是些什么事情?(雨天送伞、半夜泡奶、严格管教学习)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其实,这样的材料在同学们的作品当中是经常出现的,可以说是千篇一律。那么,名家大家在写这个主题的时候又会用些什么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胡适先生的这篇《我的母亲》:
①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②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师:我们再来看到胡适先生写母亲时所用的材料,好,请大家先试着归纳一下,这三件事情分别是什么事情(重责罚、舔眼翳,忍让“我”的哥嫂,应对五叔的侮辱)。那么,这三件事情相比我们同学写的,到底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呢?
师:老师提示一个关键词“身份”,大家想一想,我们同学写的这些事情,不管是哪一件,妈妈的身份始终是我的母亲,你们只写出了妈妈作为母亲的单一一面,所以,你们在写事情的时候也无非就是妈妈是如何关心我,是如何管教我的,对吧?
老师:那么,胡适先生的文章呢?大家试着把这三则材料的关于母亲身份的词语找出来(身份应该是一个名词,比如老师、学生之类的)。
生:严师、慈母,后母后婆,亲戚(待人)
老师:再来看看这些身份分别是相对于谁来说的?
生:对于我,母亲是严师慈母;对于哥嫂,母亲是后母后婆;对于五叔,母亲是他的亲戚。
师:母亲虽然是我的母亲,但是她还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她还在生活中、工作中,甚至是到社会上扮演着各种角色,我们不能只是关注母亲的单一身份,而要挖掘母亲的多重角色。(板书:转换人物身份)
师:我们再来看到,转变了母亲的身份后,母亲的形象也变得丰富起来。
师:在我们同学的笔下,母亲对于我而言,她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生:关心疼爱我,严格管教我。
师:而胡适先生笔下的母亲呢?除了作为母亲的性格之外,还有什么?先试着找到表现母亲性格的句子。(板书:丰富人物性格)
师:对于哥嫂而言,母亲的性格怎样?
生:气量大,性子好,忍让宽容。
老师:在五叔面前,母亲的性格又变成了——
生:刚气,受不得一点侮辱。
师:也就是说,母亲的身份一旦转变,母亲的性格也就随之而变了,其实,不止是性格,文章的情感也得到了深化。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组材料所表现情感的异同。先把同学写的这三则材料中直接表现情感的句子找出来。(板书:深化文章情感)
生:不知道何时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的双眼。
泪水如泉水般往下涌。
内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师:情感是什么?
生:感动、感激
师:再来看到胡适《我的母亲》中表现情感的句子。有没有直接表现的?没有的话,我们找几个句子,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下,大家看到下面几个句子: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从当中,大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情感呢?
生:感动、感激,敬佩,赞赏,心疼,怀念
师:大家来做一个小结,那么,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胡适《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相比我们同学写的文章来说,主要是转变了写作思路,转换了人物的身份,挖掘了人物多重身份背后的多重性格,人物的形象变得充实鲜活起来,而文章的情感与主题也变得多元了。那么,学习了名家的作品,我们就要有所借鉴。
三、名家借鉴
点明身份
展现性格
1、写人要转变人物身份,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写,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充实,真实灵动,文章的情感与主题更加深刻,且更有新意。
2、写作范例:
用事件展现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板书:点明身份、展现性格、事件展现)
3、说话训练:
师:接着,我们就先做个热身训练,一起来说一说。大家先思考,母亲的身份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母亲除了是你的母亲之外,还在什么地方扮演角色?
生:家庭、工作、社会
师:请同学们依次说一个母亲除了母亲之外的身份。
学生依次说(家庭中,母亲可能是父亲的妻子,爷爷奶奶的儿媳妇,外公外婆的女儿,还可能是姐姐妹妹等等;工作中,母亲可能是公司职员,学校老师,医院医生,也可能是单位领导,个体户老板娘等;社会中,母亲可能是小区邻居、社区居民、社会公民,超市消费者等等)。
师:老师发现,我们转变思路之后,母亲已经不再只有母亲这一个身份,而是变成了妻子、女儿、员工等等,俨然是一个千面女郎了。那么,这些身份是不是都写到呢?不是的,而是选择最能够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身份来展开。选择了身份后,母亲的性格特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作为女儿,母亲可能很孝顺;作为员工,母亲可能很负责;作为邻居,母亲可能很热心……在身份的基础上,表现母亲的其他性格特征,最后用事件来展现。
老师先来说说吧:
我的母亲作为女儿,十分孝顺。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外公突然中风了,虽然经过抢救,没有了生命危险,但生活却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照顾外公成了全家人的一道难题,此时,妈妈却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外公的全部责任,每天为外公喂饭、清洗秽物、用轮椅推外公出去散步。三年来外公的身上始终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去医院检查,连医生都说外公的状态是中风病人中最好的。亲朋好友逢人就夸外公生了个好女儿!
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发掘的是母亲的什么身份(女儿),表现了女儿的什么性格(孝顺)接下来,你们也来试试。
四、写作训练
1、请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一个段落,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写母亲,要求角度新颖,能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200字左右。
2、写完后在小组内评定,推荐一篇写得最好的作文,由中心发言人展示,并由组长点评。
五、作业布置
继续完成《我的母亲》,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
转换人物身份,写人更有新意
转换人物身份 点明身份
思路 丰富人物性格 步骤 展现性格
深化文章情感 事件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