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剧场建筑设计.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1222006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04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剧场建筑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剧场建筑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剧院建筑设计 剧院建筑设计是公共建筑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类型比较多,功能、技术、艺术要求比较高。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才能做好设计.剧院组成主要包括五部分,即观众厅、观众附属用房、舞台、演员排练化妆用房和机电设备用房.其中观众厅和舞台是设计的重点,本文仅对舞台部分提供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不断积累经验,进行补充修正。 一个完善的舞台应包括:主台、侧台,有些机械化舞台在主台后面还加设一个后舞台。如天津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德国科隆市立剧院、朝鲜平壤大剧场等都是比较典型的机械化舞台,其核心是主舞台也称基本台(图1-5)。 图1  天津大剧院二层平面 图2  德国科隆市立剧场二层平面 图3  国家大剧院中区一层平面 图4  平壤大剧场局部平面 图5  天津大剧院剖面 由于不同剧种演出对舞台要求差别很大,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写意,另一种是写实。我国传统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是写意派表演的典型,一般没有布景,只用一桌几椅,一块儿“帷帐”,表演简练而夸张,以鞭示马,持浆当舟,通过演员细腻的唱念做打,将剧情、环境、气氛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类演出对舞台要求并不高。另一种是写实派,如歌剧、舞剧、话剧,演员与场景同等重要,场景要求尽量逼真,要有纵深感.因而硬景、软景、灯光颇多,形成了舞台比较大。从演出工艺分析,演出时舞台被划为三部分,一是演员表演区,二是布景区,三是天幕灯光区。不同剧种各有特点,要求也大不相同。下面着重分析几个代表剧种对舞台的要求. 一、主舞台(基本台) 1、主舞台进深 我国60年代以前建造的剧场,只有少数舞台进深较大,如北京首都剧场20m,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官17m,北京天桥剧场16. 5m,天津干部俱乐部剧场15. 5m。在这些舞台上能满足演出话剧、京剧和一般歌剧、舞剧。但对大型舞剧仍感进深不够.下面按剧种进行分析: (1) 以演舞剧、歌剧为主的舞台进深 舞剧主要以舞蹈和音乐来表现剧情,演员活动范围大,尤其芭蕾舞要求最大.表演区一般为14mX14m左右,中远景区约3m,天幕灯光区约4m,主台总进深需21m。 歌剧以唱为主,全剧贯穿着独唱、重唱及合唱、合唱时有较多演员同时登场,为了观众能听得好,表演区一般进深较舞剧要小,多在9—10m左右。但景区较深约5-6m,加上天幕灯光区4m,主台进深为18-20m。 (2) 话剧主舞台进深 话剧表演细致逼真,一般不用乐池,演员尽量接近观众,使演员细微表情、内心刻画能为观众所感受。 话剧的布景常与表演区相结合,一般表演区进深在6m左右,但景区比较深约5—6m,加上天幕灯光区,主舞台进深需16m左右。 (3) 京剧、地方剧主舞台进深 我国地方戏曲种类很多,丰富多彩,但表演模式基本相同,都属写意派,京剧可以作为这类剧种的代表。 京剧有文戏和武戏之分,文戏表演区较小,武戏较大,一般10m×10m基本够用.为使演出不间断,需设二道幕、三道幕,一般没有布景区和天幕区.现代京剧也运用了歌剧、话剧的布景和灯光天幕,但比较简练,15m进深可以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舞台进深建议如下: 大型歌舞剧院舞台进深不小于21m,专业话剧院舞台进深16 -18m,京剧、地方戏剧院进深15m,小型舞台进深不小于12m,中型综合性舞台进深18m(能演出京剧、话剧、中型歌剧和舞剧)。 2、主舞台宽度 我国普遍采用平天幕和边幕、檐幕封装主台,使观众看不见表演区及场景画面以外的辅助空间和场外演员准备活动。为此,主台台口两旁的工作区需要足够的宽度,其中包括①边幕一般不小于3m,大型舞台为3—6m②天桥2。5m③天桥距边幕1m,总计约等于台口宽度,即主舞台宽度等于台口宽度的2倍.由于目前普遍希望台口做的宽一点,可按台口宽1。6倍左右设计,即台口15m宽,主台宽24m;台口18m宽,主台宽30m。这个宽度也能满足舞台一侧台上乐队的要求。 3、主舞台高度 主舞台高度传统作法是台口高度的1倍加2—3m,这种高度可把与台口同高的景片提升到台口上皮高度,但檐幕必须降低至台口以下约1m观众才看不穿景片。如果做到台口高的3倍最为理想(图6)。 图6  主台高度为3H(场景开阔,效果好) 我国多数剧目的软景片,受现有舞台高度限制,只能做到7—7. 5m高。但是从舞台美术设计的角度考虑,软景片的高度以8m以上为好,大型软景画幕高达10—11m。 因此建议如下: (1) 小型舞台的主台净高不低于17m.可悬吊7.5m高的景片,檐幕下皮可升至6. 5m高. (2) 中型舞台的主台净高不低于20m。可悬吊8.5m高的景片,檐幕下皮可升至7. 5m高。 (3) 大型舞台的主台净高不低于24m。可悬吊11m高的景片,檐幕下皮可升至9. 5m高。 这几种主台净高,相对其台口高度,都能形成比较开阔的画面效果. 4、台口宽度 台口宽度应综合观众厅、舞台表演区、台上乐队等因素来确定,传统估算法有两种: (1) 台口宽度为观众厅宽度的一半。 (2) 俄罗斯贝里耶夫教授认为,台口宽度约等于剧场容量的十分之一开平方。按此计算1200座台口宽11m,2000座台口宽14m。 上述估算都比实际需要偏窄。一般舞台要求台口宽应比表演区宽2—4m。从观众厅考虑也应使观众能看全表演。因此台口宽度应大于观众厅宽度一半,且不小于12m.如果有些剧种不希望台口过宽,可设假台口来伸缩,更具灵活性. 5、台口高度 确定台口高度也应从舞台和观众厅两方面因素考虑. 从舞台的场景高度要求,一般小型剧场台口高宜7. 5m,中型8.5m,大型不低于10m。从观众视觉要求,前排观众不要看到表演区及场景以外的空间,楼座最后排观众能看到天幕大部分。如果台口过高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面光灯投光角度过大。在声学方面易产生不利反射声等缺陷.因此台口高度要适度,一般宜大于台口宽1/2小于台口宽3/5。 二、侧台 侧台又称副台,主要作为存放布景和更换布景的辅助空间。一个好的舞台设计应便于快速换景。侧台位置、尺寸、空间大小要恰当. 侧台一般布置在主舞台的布景区两侧,景片预先搭在侧台内的平台车上,换景时推向主台(图7)。     图7  用车台换示意 设计机械化车台时,侧台宽度要比台口的宽度大2-4m,以保证拼装后布景大于台口宽度,侧台深度应按车台板要求确定.一般车台板宽度6-9m,分为若干块。再加上堆放景片的地方约为舞台深度的3/5。 中小型舞台不设机械化车台时,侧台可小些。如演京剧时,侧台放置衣帽箱和小道具,也可做为候场区使用. 侧台高度决定于立体景片高度和运输限高(一般4—5m),大型景片可在现场拼装.一般开口净高要大于7m,大型机械化舞台净高宜9 —12m. 此外侧台设计要解决好景片运输便利问题。 三、后舞台 中小型剧场一般不设后舞台,大型剧场机械化程度高的舞台一般都设后舞台,其作用如下: 1、延伸景区,增加深远壮丽的场景效果。 2、可从天幕后架设大型背景幻灯投射天幕,提升场景效果。 3、在后舞台设机械化转台,提高换景能力. 后舞台一般与主舞台同宽,深度视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大于1/2宽度。当设置转台时要满足转台直径要求,转台直径多为1 4 -17m,要有存放景片的地方,高度一般8 —12m,后舞台内应设天桥和少量吊杆,供灯光和布景需要。 四、乐池 乐池的设计是剧场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歌剧、舞剧的乐队都布置在乐池中,京剧、地方戏的乐队一般都在台面上. 我国歌剧、舞剧发展历史不长,比较缺乏歌舞剧剧场的设计经验,其中乐池设计更容易被人轻视。因此目前我国多数剧场的乐池不够理想,有的乐池偏小,容纳不下正规编制的乐队;有的平面形状和长宽比例不利于乐队的布置和演奏;有的开口宽度和池底深度选择不当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音响效果,影响乐队指挥、影响乐队演奏员与指挥的配合,从而影响演出的整体艺术效果。 1、乐池平面设计 不同规模剧场所需的乐池面积决定于演出的乐队、合唱队类型.我国歌剧、舞剧演出的乐队有管弦乐队与民族管弦乐队两种。由于民族乐队每人所占面积与管弦乐队大致相同,只是人数较少而已,在这里主要说明管弦乐队对乐池的要求。 管弦乐队人数见下表,单位:人   合唱队在乐池中一般为20—30人.舞剧与歌剧乐队人数也不同,舞剧没有唱,要求有更强的音乐来烘托剧情,因此乐队人数较多;歌剧要听清唱词,所用乐队人数稍少,以免声音过强. 综上所述,一般中型综合性使用的剧场可按双管乐队45人加合唱队30人计算;大型剧场以演舞剧、歌剧为主,应按三管乐队60人加合唱队30人计算. 乐队所需面积,各乐位平均约1㎡,合唱队每人占0.25-0。35 ㎡,所需乐池面积为:中型乐池约55-60㎡,大型歌舞乐池约75-80 ㎡,特大型乐池约100—120 ㎡。 乐池宽度及长宽比例。乐队在乐池中的排列需要一定宽度,除指挥台外,至少能摆下两排乐位,共宽4m多,大型乐池能摆下三排乐位,需6m宽。为了便于指挥和音响效果,长宽以2:1或3:1为好。中轴部分尽量加大(图8)。     图8  半开敞式乐池(开口宽度不小于3m) 2、乐池剖面设计 乐池开口宽度是乐池设计最重要的部分,矛盾较多。开敞式作法音质好但占掉很多视距近的观众席。开口小于乐池宽度一半,影响声音质量,演奏人员又感很吵.因此,开口宽度宜大于底宽2/3且不小于3m是比较好的方案。 乐池深度同样重要,矛盾也很多.乐队指挥需看到舞台演出场面,指挥台上演员,一般应高出舞台0。 2m左右,又要指挥乐池演奏与合唱队.指挥站的太高,演奏人员看乐谱时就看不清指挥手势,看指挥时又看不到乐谱.因此,指挥很难控制整个乐队。经过多方案比较,半开敞乐池池深2。 2m比较好(图9).   图9  半敞开式乐池剖面 机械化舞台或综合性使用的剧场宜设升降乐池,升降乐池正常标高作乐池用,并可调整标高。升至池座前排地面可布置观众席;升至舞台可做舞台表演用;降至地下室可作为运送钢琴、座椅用,比较适用。 五、舞台幕 舞台内各种幕是舞台设备组成部分,关系到演出效果和使用方便,幕占用很多舞台吊杆。防火幕、大幕、场幕、前檐幕、天幕比较固定,中间幕可根据演出需要做调整。一般舞台幕布置如下(从台口向舞台内排列): 中型剧场(图1 0): 图10  台口部分设备布置 1、防火幕:分隔观众厅与舞台的防火分区,平时吊在台口上部. 2、大幕:分隔观众与舞台,演出开始与结束使用。 3、场幕:紧靠大幕,供换场使用. 4、前纱幕:供增强效果使用。 5、檐幕:遮挡前排观众视线使用。 6、假台口:用做缩小台口宽度使用。 7、二道幕:距大幕5m左右,供演出换场使用。 8、三道幕:距大幕10m左右,不用布景时做背景使用。 9、侧幕:遮挡前排观众视线使用。 10、后纱幕:供增强效果使用。 11、天幕:舞台背景,投幻灯使用。 大型剧场: 1、防火幕  2、会标  3、檐幕或装饰幕  4、升降大幕  5、对开大幕  6、前纱幕2道  7、假台口  8、边幕4—5道  9、后纱幕2道  10、天幕 六、舞台灯光 现代化舞台灯光照明对观演效果至关重要,它不仅用来作为舞台照明,而且能增加整体舞台艺术效果.因此,灯光有“舞台的生命”之称.供舞台使用的各种灯光约1 0余种,都需要建筑设计处理好、配合好。处理不当都会出现问题,尤其是耳光、面光、脚光的投光距离、角度、建筑构造、建筑声学、空间艺术与建筑设计关系极大,必须统一设计,认真推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图11-15). 图11  演出照明灯光位置示意 图12  面光投射角示意 图13  耳光投射角示意 图14  脚光构造 图15  中型舞台灯光布置实例 图16  机械化舞台示意 图17  大型机械化舞台布局 1、吊杆 吊杆是平行舞台可上下移动的横杆,用钢丝绳和滑轮进行升降。用于吊幕、吊景片、吊灯等使用,是舞台利用率最高的舞台设备.吊杆分单式和复式两种。由于单式要占用主舞台两侧墙面,与侧台开口有矛盾,所以一般不宜采用。复式、卷筒式比较普遍。复式吊杆一般设在第一层天桥上,操纵分手动和电动两种,目前多采用电动加平衡锤,比较省电安全(图1 8)。吊杆长度在不影响空间情况下,尽量长一些。吊杆间距一般为30cm,中型舞台一般不少于3 0道,大型舞台5 0道以上,越多使用越灵活。 图18  复式吊杆示意 吊杆钢丝绳吊点间距一般4—5m,固定在屋架下格栅钢梁上,转向滑轮固定在上部天桥上。天桥宽度一般为2。 Sm,天桥和屋架下格栅荷重都比较大,要充分考虑(图1 9)。 图19  某剧场主台台上机械布置 2、活动假台口 由于不同剧种对台口宽度要求不同,设置假台口已成为普遍采取的措施,用假台口来改变台口宽度。同时假台口可作为舞台内耳光和面光使用.假台口一般宽度为85cm,下装滑轮和轨道,人工或电动进行推拉(图20)。 图20  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活动假台口 3、车台 车台又称推拉台,设置在侧台或后舞台中,对缩短换景时间作用很大。前一场演出进行中,在车台上搭好下一场布景,前一场演完,把这块车台推向主舞台,原主台上的车台推向另一侧台。这样交替换景,节省很多时间。 车台可分小型轻便车台和大型机械车台两种。小型车台尺寸为1x1.5-2.0m,木材制作,四角装任意方向轮。装好布景,人工推上舞台位置,可任意方向移动,简单实用。大型机械车台,用钢材做骨架,上铺木台板,下设轨道,水平方向移动,与升降舞台衔接,形成整体机械化系统,电动操作. 4、升降台 升降台是可升降的台板,主要安装在台中.用升降台板可以构成大的地形起伏,上升可形成山坡、楼上楼下,下降可形成湖泊或海岸等艺术效果。也可作为音乐会的乐台及开大会的主席台.在上层台板演出时,下层台板可以在下层台仓中准备下场布景。这种升降台要求台仓很深,一层台板深约16m,两层台板更深。机械化升降台要能够承托车台和移动式转台荷载,当移动式转台或车台开上主台之前,升降台先下降,使台面保持平整. 5、转台 转台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快速换景,一场演完不用闭幕,只要灯光暗一点,转一个角度可马上演出下场戏。另一方面可表演特殊艺术效果,转台中可再设小直径转台。转台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在主台中,另一种是移动式转台。移动式转台需要有后舞台,当转台平时不用或拼装布景时,停在后舞台中,使用时开到主舞台位置。 对舞台机械设备的选择: 选择舞台机械应从快速换景、减轻舞台工作人员体力劳动和丰富表演形式出发,繁简要适当,不要以复杂取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安全可靠。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舞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应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案,建议如下: (1) 对承担以国外为主的大型歌剧、舞剧的剧场,宜设车台、升降台和可移动的转台。这种舞台投资很大,不宜多建。 (2) 对专业话剧院宜设车台和固定式转台. (3) 对中型综合性剧场,能满足地方戏和中型歌剧、舞剧及会议等多功能使用的舞台,宜设车台和升降台。 (4) 对以地方戏为主的剧场,可不设机械舞台,考虑到适应现代戏要求可设轻便式车台。 不同规模舞台、音质环境对不同剧种的兼容性 参考文献: 1、《对中型剧院舞台建筑的探讨》,张家臣等,1963年天津建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剧场建筑设计》,许宏庄等,1983年建工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