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办你的企业——全课件大学生版2016
一、教学内容
1. 创业计划书的概念与作用
2. 创业计划书的结构与内容
4. 创业计划书的修改与完善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创业计划书的概念和作用,认识到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创业计划书的概念、结构与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创业计划书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或纸笔,以便记录要点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组成功创业者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创业计划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讲解创业计划书的概念、结构与内容,让学生对创业计划书有全面的认识。
3. 例题讲解(20分钟)
4. 随堂练习(15分钟)
5. 互动环节(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
1. 创业计划书的概念与作用
2. 创业计划书的结构与内容
4. 创业计划书的修改与完善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2. 答案:
(1)封面:项目名称、创业者姓名、日期
(2)目录
(3)摘要:项目简介、市场分析、经营目标
(4)公司概况:公司名称、组织结构、经营范围
(5)市场分析:行业现状、目标市场、竞争对手
(6)产品与服务:产品特点、服务内容、竞争优势
(7)营销策略:产品定价、推广方式、销售渠道
(8)经营计划:生产计划、人员配置、财务预测
(9)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0)附录:相关资料、数据来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组织学生参观创业企业,了解创业计划书的实际运用。
(3)引导学生关注创业领域的最新动态,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
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
3. 作业设计中的创业计划书模板与答案
1. 封面设计:封面应包含项目名称、创业者姓名和日期,简洁明了。
2. 目录制作:按照章节顺序列出各部分,方便读者查找。
项目简介:阐述项目背景、目标和发展前景。
市场分析:分析行业现状、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展示市场潜力。
经营目标:明确项目的发展阶段、预期收益和市场份额。
4. 公司概况:详细介绍公司名称、组织结构、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
5. 市场分析:从行业、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行业现状:描述行业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和竞争态势。
目标市场:明确目标客户群体、需求和消费行为。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找出差距并制定应对策略。
6. 产品与服务:详细介绍产品特点、服务内容和竞争优势。
产品特点:突出产品创新、功能、质量和价格优势。
服务内容:阐述服务模式、客户体验和售后服务。
竞争优势:分析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7. 营销策略:包括产品定价、推广方式和销售渠道。
产品定价:根据成本、竞争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推广方式: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
销售渠道:拓展多种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8. 经营计划:包括生产计划、人员配置和财务预测。
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和供应链管理。
人员配置:明确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和招聘计划。
财务预测:预测项目投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财务指标。
9.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0. 附录:提供相关资料、数据来源等,以增强创业计划书的可信度。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
1. 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成功创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创业计划书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作业设计中的创业计划书模板与答案
3. 鼓励学生创新,根据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个性化修改,使创业计划书更具特色。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保持清晰、准确。
2. 适当使用起伏的语调,突出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适中,避免过于偏重某一方面。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时间分配合理,确保学生充分消化吸收。
三、课堂提问
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提问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个人回答的机会。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具有吸引力的创业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 结合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是否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内容
1. 是否按照教材章节和内容进行讲解?
三、教学方法
1. 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四、课堂氛围
1. 是否营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
五、教学效果
1. 学生对创业计划书的理解程度如何?
六、改进措施
1. 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