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峡
刘春新
学习重点:
.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有:寓情于景、移步换景、渲染烘托、联想想象等。具体表现在1运用多种感官 2正侧面结合 3虚实结合 4多角度描写(上下远近等)5生动描写(修辞手法) 6动静结合 7色彩渲染等。而描写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学习古人抓住景物的特征,多角度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三、理清思路
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示例: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把握感情、
结合文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进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教读本文,我们学习了古人运用情景交融、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俯仰交互、声色相间、远近不同、晨昏变化等抓住景物的特征,多角度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