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陈情表--导学案--第一学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182921 上传时间:2025-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导学案--第一学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陈情表--导学案--第一学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青一中2014—2015学年度 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必修5 编号 022 编制人:林艳玲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41216 使用时间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A B C 《陈情表》导学案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作者当时处境,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正确认识“孝”。 学习重点: 1、积累实词:实词“险衅”、“夙”、“祚”、“薄”、“拔擢”、“除”、“笃”、“息”、“逮”、“寻”、“逋慢”、“区区”、“卒”。 2、感受浓浓亲情,理解“忠”和“孝”的含义文章思路 整体感知:全文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共分四段。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诏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进一步阐明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委婉表达自己并非欲全名节才辞不赴命。 第四段:恳请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 3.文章主旨 李密借《陈情表》主要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言辞极其恳切,情深感人,言之成理,才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预习案】 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闵( )凶 门衰祚( )薄 茕茕( ) 孑( )立 期( )功 险衅( ) 应( )门之僮 终鲜( )兄弟. 床蓐( ) 【探究案】 赏析第一自然段 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 2、对“险衅”“ 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 (1)身世凄苦: (2)人丁衰微: 3、解释加点的字 行年四岁 九岁不行 慈父见背 4、指出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 常在床蓐 5、古今异义 ①不行:古 今 ②成立:古 今 6、解释字词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 夙: 闵凶: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 背: (3)躬亲抚养 躬亲: (4 )终鲜兄弟 鲜: (5)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 薄: 息: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 孑: 吊: 【检测案】 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参考译文 第一自然段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便遭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心愿。祖母刘氏怜恤我孤单病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零丁,直到成人。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外面没有勉强的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地独自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早被疾病缠身,时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不曾间断和离开过。 到了晋朝建立,我又承受着清明政治的教化。从前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举荐我为秀才。我因供养祖母之事无人来做,都表示辞谢,没有应命前往。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国家的恩典,授职为太子洗马。凭我这样微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遇。当时我把自己的想法上表奏闻,表示辞谢,不能就职。现在诏书又下,言辞急切而严峻,指责我有意回避和怠慢。郡县官府,层层逼迫,催我上路;州司官登门催促,像流星的火光一样急速。我想奉命急速就道,但刘氏的病一天一天加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向长官申诉,又得不到允许:我的处境实在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2、解题:陈:陈述;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二)给加点字注音 . .猥(   )以微贱 陨(     )首   责臣逋(     )慢   日笃(    )   拔擢(     )  矜育(     )盘桓(     )更相为命(   )  宠命优渥(     )  .洗(    )马  (四)文言实词梳理 (7)逮奉圣朝               逮: (8)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 (9)拜臣郎中                拜: (10)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         除: (11)责臣逋慢               逋:         慢: (1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盘桓:       希冀: (13)臣具以表闻             具:             (14)则刘病日笃             笃: (1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          (16)犹蒙矜育               矜育: (17)本图宦达               图:             (18)不矜名节               矜: (19)过蒙拔擢               拔擢:           (20)宠命优渥               优渥: (21)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             (22)气息奄奄               奄奄: (23)无以至今日             无以:           (24)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更: (25)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听:         庶:               卒: (2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           (27)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 (2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胜: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臣以险衅(    )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急于星火(    ) 臣具以表闻(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猥以微贱(    ) 谨拜表以闻(    )   但以刘日薄西山(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六)解释多义词 (1)行                    (6)亲 ①行年四岁 (      )            ①躬亲抚养        (     ) ②九岁不行  (      )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2)矜                    (7)当 ①今蒙矜育   (       )        ①当侍东宫     (      ) ②不矜名节    (        )       ②死当结草            ) (3)至                   (8)薄 ①至微至陋  (        )         ①日薄西山    (       ) ②无以至今日(        )        ②门衰祚薄   (       ) (4)以                   (9)拜 ①臣以险衅  (        )         ①拜臣郎中   (      ) ②谨拜表以闻(       )            ②谨拜表以闻(      )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④猥以微贱  (       )         (10)于 (5)见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 ①慈父见背    (       )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七)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 (3)夙遭闵凶。               闵凶:       (4)猥以微贱。               微贱: (5)则刘病日笃。             日: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 (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         (8)凡在故老。               故老: (9)但以刘日薄西山。        日: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 (1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 (八)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夙遭闵凶   (    通        )               零丁孤苦    (    通        ) 常在床蓐   (    通        )               四十有四  (    通        ) (九)写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九岁不行          古义        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古义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   古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十)指明文言特殊句式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       2、今臣亡国贱俘           (     )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4、急于星火                     (     )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     7、而刘夙婴疾病                 (     ) 8、则告诉不许。                 (     )       9、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  10、且臣少仕伪朝。              (     )      11、谨拜表以闻      (     ) (十一)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二,解读文本 (一)整体感知文本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 所遇到的困难: (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 (二)细读文本 第一步:赏析第一节 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 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 (1)身世凄苦:   (2)人丁衰微:   (3)请你推测这段陈情达到的效果:   第二步:赏析第二段: (1)此段是李密向谁所陈之情? 对象: (2)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 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 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   (3)作者所陈之情,进退两难境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两难境地。 两难境地: 第三步:赏析第三段: 1.本届的第一句话是: 2.第一句话作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目的: 3.你对“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如何理解? 理解:   4、你认为最能打动晋武帝的是哪些句子?请抄录。 打动晋武帝的句子是:     第四步:赏析第四段: 1.本段可划分哪两个层次? 两个层次: 2.本段开头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何作用? 作用: 3、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 目的的语句: 4.、你如何理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一句的含义? 三.学后反思: 1.《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在于什么? 2.你想对爸妈说一句什么话: 3.你想对祖国说句什么: 三,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险衅(xìn)  祚薄(zuò)     床蓐(rǔ)      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ǐ)     逋慢(pū)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j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éi)    矜悯(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贱(wèi)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 )(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C、寻蒙国恩:寻找     除臣洗马:授与官职 D、刘病日笃:病重     不衿名节:自夸 E、日薄西山:靠近     听臣微志:听从 F、夙婴疾病:缠绕     供养无主:主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成立            成立:成长,能自立。 B.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润泽。 C.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               盘桓:徘徊、逗留。 4.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A.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5.下列对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臣少多疾病 ③猥以微贱  ④臣具以表闻  ⑤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愿陛下矜愍愚诚 ⑧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⑨屈贾谊于长沙  A.①②⑦/ ③⑥/ ④⑨/ ⑤⑧   B.①③⑦/ ②④⑨/ ⑤⑥⑧ C.①③⑦/ ②⑥/ ④⑨/⑤⑧    D.①③⑥⑦/ ②/④⑨/ ⑤⑧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尝废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不矜名节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终鲜兄弟(少,这里是“无”的意思)     芳草鲜美(新鲜) B.、夙遭闵凶(早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早晨) C、行年四岁(经历)                        九岁不行(走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施行、实行)             《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D、门衰祚薄(浅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不薄今人爱古人(微薄) 10.下列句中“区区”与例句中“区区”意思相同大胆一项是(      ) 例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B.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 C.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D.此人非他,正是区区在下。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12.下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终鲜兄弟:终归没有兄弟               ②行年四岁:经历了四年 ③供养无主:没有主人供养               ④辞不赴命:辞谢不接受任命 ⑤日笃:一天一天沉重     ⑥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⑦伏帷:伏帷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⑧死当结草:死后再算帐。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⑧   C.①④⑥⑦  D.②④⑥⑧ (二)课内阅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3.对下列句子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甚:更严重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擢:提拔,提升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共同审察 D.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庶:差不多 14.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沛公安在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臣以供养无主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三)课外阅读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进士及第,历郓州南京推官。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御史台辟为主簿,未至,以论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罢为镇南掌书记。代父丙远官,为嘉州军事判官。丁父母忧,耕徂徕山下,葬五世①之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鲁人号介徂徕先生。入为国子监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繇此益盛。  介为文有气,尝患文章②之弊,佛、老为蠹,著《怪说》、《中国论》,言去此三者,乃可以有为。又著《唐鉴》以戒奸臣、宦官、宫女,指切当时,无所讳忌。杜衍、韩琦荐,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会吕夷简罢相,夏竦既除枢密使,复夺之,以衍代。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及琦同时执政,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并为谏官,介喜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作《庆历圣德诗》。诗所称多一时名臣,其言大奸,盖斥竦也。诗且出,孙复曰:“子祸始于此矣。”  介不畜马,借马而乘,出入大臣之门,颇招宾客,预政事,人多指目。不自安,求出,通判濮州,未赴,卒。  会徐狂人孔直温谋反,搜其家,得介书。夏竦衔介甚,且欲中伤杜衍等,因言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发棺以验。诏下京东访其存亡。衍时在兖州,以验介事语官属,众不敢答,掌书记龚鼎臣愿以阖族保介必死,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老夫已保介矣。君年少,见义必为,岂可量哉。”提点刑狱吕居简亦曰:“发棺空,介果走北,孥戮非酷。不然,是国家无故剖人冢墓,何以示后世?且介死必有亲族门生会葬及棺敛之人,苟召问无异,即令具军令状保之,亦足应诏。”于是众数百保介已死,乃免斫棺。子弟羁管他州,久之得还。  介家故贫,妻子几冻馁,富弼、韩琦共分奉买田以赡养之。有《徂徕集》行于世。  (《宋史  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注:①五世:父子相继为一世。五世,即五辈。②文章:石介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反对“侈丽浮华”的文风,强调文章的社会功利性。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笃学有志尚          笃:重视,专注 B.复夺之              夺:剥夺,撤职 C.夏竦衔介甚          衔:怀恨,仇恨 D.诏下京东访其存亡    访:拜访,探望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论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     ②臣以险畔,夙遭闵凶 B.① 有《徂徕集》行于世。            ②急于星火 C.① 介不畜马,借马而乘              ②而刘夙婴疾病 D.①  学者从之甚众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石介乐善疾恶、奋然敢为的一组是(  ) ①代父丙远官                        ②介为文有气        ③指切当地                         ④作《庆历圣德诗》  ⑤介不畜马,借马而乘                ⑥颇招宾客,预政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介家徂徕山下,曾经在徂徕讲学,人们称他为徂徕先生。后来到京师国子监讲学。也曾经担任过郓州和南京的推官。 B.在章得象、晏殊、范仲淹等人同时执掌朝政,欧阳修、蔡襄等人一起作谏官的时候,石介认为这是当世盛事,高兴地写诗歌颂。 C.石介死后,徐州孔直温谋反,抄家得石介书信,夏竦散布石介未死的谣言,请求开棺验尸。 D.石介家里很穷,妻子和孩子挨饿受冻,富弼和韩琦一赶拿出自己的俸禄买了一些农田用来供奉石介的家人。这件事有《徂徕集》记载,在后世流传。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吕夷简罢相,夏竦既除枢密使,复夺之,以衍代    (2)诗所称多一时名臣,其言 大奸,盖斥竦也。    (3)于是众数百保介已死,乃免斫棺。子弟羁管他州,久之得还。             参考答案 1.C  2..CE  3.C  4.B  5.C  6.A 7.B   8.D 9.D  10.B   11,B  12 ,C 13.D (庶:或许) 14.B(宾语前置。) 15.A(错在“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 16.D   17.A   18.C    19.D 20.(1)正巧吕夷简被罢免宰相,夏竦拜官枢密使后,又剥夺了他的官职,让杜衍代替他。 (2)这首诗称颂了当时很多著名大臣,诗里的大奸臣,是指斥夏竦。 (3)结果有几百人出来保证石介已死,这才避免了开棺验尸。石介的儿子和兄弟受牵制被送到别的州看管起来,过了很久才回家。   02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