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组评价应该是为了成长
评价规则一旦确立,他就会发出它巨大的导向作用,在管理学上有一句话:请你告诉我,你是如何评价我的,那么,我就会告诉你,我将如何行事。
我从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评价的资料,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大体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
阶段一:期末评选三好学生特别简单,把期中、期末成绩汇总起来,按分数排出学生名次,按20%的比例选出名列前茅的学生,就是“三好学生”。什么德育、体育全都抛在脑后。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把尺子,每次评来评去,先进、优秀基本都是那几个学习好的学生。
阶段二: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比较领先的学校开始了对学生全面评价的探索。比如:1989年,青岛嘉峪关学校进行的评语改革,我们可以摘一则他们当时很典型的评语:
“教师忘不了你·悄悄写的那首小诗——《我要当世界冠军!》字字句句,浸透着你的真情、你的汗水。当伙伴们还在熟睡时,你已跃进泳池,开始了新的一天。队友们完成训练任务,爬上台时,你还在不知疲倦地加练;而当队友们嬉闹休息时,你却趴在桌上埋头补课。多么刻苦,多么有毅力的小姑娘呀!教师相信,有了这样的个性品质,什么困难,都不能难倒你,教师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去实现那个美丽的冠军梦!”
阶段三:1993年,《人民教育》在第9期刊发了长篇报道《跨世纪教育工程》,其中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提出的“合格+特长=建平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