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考点精题训练
1
单选题
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2、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小铭发现,对着手吹气时会感觉凉爽,对着手哈气时,会感觉暖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速和汗液的升华
B.对着手吹气时,是放热过程,有致冷作用
C.对着手哈气时,使环境中的水蒸气在手中液化
D.对着手哈气时,物态变化与露的形成相同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
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
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
7、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8、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
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
9、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10、“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A.B.C.D.
多选题
11、初冬的早晨,窗户玻璃上会出现一层水雾,太阳出来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侧
B.“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C.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12、如图甲、乙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13、酒精的沸点:78℃;水的沸点:100℃。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液体,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A中的液体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A.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小烧杯A加盖
B.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大烧杯B加盖
C.大烧杯B内装有水,小烧杯A中装有酒精
D.小烧杯A内装有水,大烧杯B中装有酒精
14、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1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窗户上的霜花是凝固现象B.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C.冬季的河水结成冰,这是放热过程D.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
填空题
16、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加下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几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
17、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中,三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则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
18、如图是用干冰营造的舞台“烟雾”效果,图中的“烟雾”是_____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小水珠”),它是由______液化形成的。
19、小刚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他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20、隆冬季节天气寒冷,教室的窗户上出现晶莹的冰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冰花出现在窗户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4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_003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AB.对着手吹气,加快了手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手面上水蒸气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手感觉到凉爽,故AB错误;
CD.对着手哈气,哈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液化放出热量,于是手感到温暖,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体形成的,所以与哈气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利用水的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到达了不了水的沸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解析:
A.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
B.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
C.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E点达到凝固点,因此凝固点等于45℃,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不升温,在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错误;
C.t=2min时,该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因此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
D.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时,放热不降温,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BC
解析:
AC.初冬的早晨,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A错误,C正确;
BD.水雾是空气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水雾吸热汽化而消失,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答案:ABD
解析:
A.图甲中,在BC段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则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冰在第4min时开始熔化,到第10min时熔化结束,则冰熔化的时间为6min,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图乙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98℃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8℃,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13、答案:BC
解析:
A.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小烧杯A加盖后,小烧杯A中水的沸点会升高,A中的水达不到沸点,所以A中的水无法沸腾,故A不符合题意;
B.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大烧杯B加盖后,大烧杯B中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A中的水的沸点,所以A中的水可以沸腾,故B符合题意;
C.大烧杯B内装有水,小烧杯A中装有酒精,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大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酒精会沸腾,故C符合题意;
D.小烧杯A内装有水,大烧杯B中装有酒精,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水能从大烧杯中吸热,达不到水的沸点,水不会沸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4、答案:AC
解析:
A.分析图像可知,物质A的熔化图像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其所对应的温度为45℃,故物质A是晶体;物质B的温度始终上升,物质B是非晶体;A正确;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45℃,B错误;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C正确;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态,D错误。
故选AC。
15、答案:ABD
解析:
A.窗户上的霜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冬季河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体,属于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衣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16、答案: 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随手关紧水龙头 不开着水龙头刷牙 淘米水浇花 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
解析:
(1)[1][2]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由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
[3]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
(2)[4]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
(3)[5]合理即可,如:随手关紧水龙头 ;不开着水龙头刷牙; 淘米水浇花 洗衣水拖地等。
17、答案: 热胀冷缩 1.6 ﹣0.6
解析:
[1]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有一个细小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的上方,所以为零上,是1.6℃。
[3]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所以为零下,是﹣0.6℃。
18、答案: 小水珠 水蒸气
解析:
[1][2]用干冰营造的舞台“烟雾”效果,过程是: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先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所以图中的“烟雾”是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9、答案: 吸收 保持不变
解析:
[1][2]由图知,酒精灯一直在给烧杯加热,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并且温度保持0℃不变,即冰的熔点为0℃。
20、答案: 凝华 内侧
解析:
[1][2]隆冬季节,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会放出热量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冰花,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