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13章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
13.1基本规定
(1)本施工工艺适用于民用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
(2)本施工工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 ) 、 《建筑给水钢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125— ) 、 《建筑给水铝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105— ) 、 《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135— ) 、 《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17— ) 、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内螺旋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94— ) 和相应的国家现行技术标准、 规定编制。
(3)施工中的劳动保护、 安全和防火措施等, 必须按现行有关标准、 规定执行。
13.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工艺
13.2.1 镀锌管给水系统安装工艺
本安装工艺适用于室内镀锌管给水系统(非生活用水)安装工程。
1.材料性能要求
(1)给水管及与之相应管件的品种、 规格、 型号、 数量、 外观及制作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有出厂合格证、 包装完好, 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
(2)阀门安装前应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 同牌号、 同型号、 同规格) 数量中抽查10%, 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 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3)水表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热水系统选用符合温度要求的热水表, 表壳铸造无砂眼、 裂纹, 表玻璃无损坏, 铅封完整, 有出厂合格证。
所有进场材料不合格的不得入库, 入库的合格材料保管应分类挂牌堆放。
2.施工工具与机具
(1)套螺纹机、 砂轮切割机、 手电钻、 台钻、 电锤、 电焊机、 滚槽机、 电动试压泵。
(2)套螺纹板、 管钳、 压力钳、 手锯、 锤子、 活扳手、 链钳、 揻弯器、 螺钉旋具。
(3)水平尺、 线坠、 钢卷尺、 压力表。
3.作业条件
(1)地下管道铺设前必须做到房心土回填夯实或挖到管底标高, 沿管线铺设位置清理干净, 管道穿墙处已留管洞或安装套管, 其洞口尺寸和套管规格符合要求, 坐标、 标高正确。
(2)暗装管道应在地沟未盖沟盖或吊顶未封闭前进行安装, 其型钢支架均应安装完毕并符合要求。
(3)明装托、 吊干管安装必须在安装层的结构顶板完成后进行。沿管线安装位置的模板及杂物清理干净, 托吊卡件均已安装牢固, 位置正确。
(4)立管安装应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高层建筑在主体结构达到安装条件后, 适当插入进行,每层均应有明确的标高线。暗装竖井管道, 应把竖井内的模板及杂物清除干净, 并有防坠落措施。
(5)支管安装应在墙体砌筑完毕, 墙面未装修前进行( 包括暗装支管) 。
4.给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防腐、 保温→管道水冲洗
5.施工要点
(1)安装准备: 认真熟悉图纸, 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和装修建筑图, 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 标高是否有交叉, 管道排列所用空间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办好变更洽商记录。
(2)预制加工: 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 管径、 变径、 预留管口, 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 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作上标记, 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 记录在施工草图上, 然后按草图测得的尺寸预制加工( 断管、 套螺纹、 安装零件、 调直、 校对, 按管段分组编号) 。
(3)干管安装: 给水镀锌管安装时一般从总进入口开始操作, 总进口端头加好临时丝堵以备试压用, 设计要求沥青防腐或加强防腐时, 应在预制后、 安装前做好防腐。把预制的管道运到安装部位按编号依次排开。安装前清扫管膛, 螺纹连接管道抹上铅油缠好麻, 用管钳按编号依次上紧, 螺纹外露2~3扣, 安装完后找直找正, 复核甩口的位置、 方向及变径无误。清除麻头, 所有管口要加好临时丝堵。
给水大管径管道使用无镀锌碳素钢管时, 应采用焊接法兰连接, 管材和法兰根据设计压力选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 管道安装完先做水压试验, 无渗漏后再拆开法兰进行镀锌加工。加工镀锌的管道不得刷漆及污染, 管道镀锌后按编号进行二次安装。
(4)立管安装
1)立管明装: 每层从上至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 将预制好的立管按编号分层排开, 顺序安装, 对好调直时的印记, 螺纹外露2~3扣, 清除麻头, 校核预留甩口的高度、 方向是否正确。外露螺纹和镀锌层破损处刷好防锈漆。支管甩口均加好临时丝堵。立管阀门安装朝向应便于操作和修理。安装完后用线坠吊直找正, 配合土建堵好楼板洞。
2)立管暗装: 竖井内立管安装的卡件宜在管井口设置型钢, 上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安装在墙内的立管应在结构施工中预留管槽, 立管安装后吊直找正, 用卡件固定。支管的甩口应明露并加好临时丝堵。
(5)支管安装
1)支管明装: 将预制好的支管从立管甩口依次逐段进行安装, 有阀门应将阀门盖卸下再安装, 根据管道长度适当加好临时固定卡, 核定不同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高度、 位置是否正确, 找平找正后栽支管卡件, 去掉临时固定卡, 上好临时丝堵。支管如装有水表先装上连接管, 试压后在交工前拆下连接管, 安装水表。
2)支管暗装: 确定支管高度后划线定位, 剔出管槽, 将预制好的支管敷设在槽内, 找平找正定位后用勾钉固定。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要设在明处, 加好丝堵。
(6)管道试压: 铺设、 暗装、 保温的给水管道的隐蔽前做好单项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安装完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放净空气, 充满水后进行加压, 当压力升到规定要求时停止加压, 进行检查, 如各接口和阀门均无渗漏, 持续到规定时间, 观察其压力下降在允许范围内, 通知有关人员验收, 办理交接手续。然后把水泄净, 破损的镀锌层和外露螺纹处做好防腐处理, 再进行隐蔽工作。
(7)管道防腐和保温
1)管道防腐。给水管道铺设与安装的防腐均按设计要求及国家验收规范施工, 所有型钢支架及管道镀锌层破损处和外露螺纹要补刷防锈漆。
2)管道保温。给水管道的保温有三种形式: 管道防冻保温、 管道防热损失保温、 管道防结露保温。其保温材质及厚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质量达到国家验收规范标准。
(8)管道冲洗消毒: 给水管道系统在验收前,应进行通水冲洗。冲洗流速宜大于2m/s,冲洗时应不留死角, 每个配水点龙头应打开, 系统最低点应设泄水口,冲洗时间控制在冲洗出口处排水的水质与进水一致为止。
6.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隐蔽管道和给水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金属及复合给水管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 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 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应不渗不漏。
2)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3)室内直埋给水管道( 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 应做防腐处理。埋地管道防腐层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1)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 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 交叉铺设时, 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 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下面时, 给水管应加套管, 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2)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规定, 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表面, 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②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应无裂纹、 未熔合、 未焊透、 夹渣、 弧坑和气孔等缺陷。
3)给水水平管道应有0.2%~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4)给水水平管道设置坡度坡向泄水装置是为了在试压冲洗及维修时能及时排空管道的积水, 特别在北方寒冷地区, 在冬季未正式采暖时管道内如有残存积水易冻结。
5)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1的规定。
表13-1 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
钢管
每米全长25m以上
1不大于25
用水平尺、 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
铸铁管
每米全长25m以上
2不大于25
2
立管垂直度
钢管
每米5m以上
3不大于8
吊线和尺量检查
铸铁管
每米5m以上
3不大于10
3
成排管段和成排阀门
在同一平面上间距
3
6)管道的支、 吊架安装应平整牢固, 其间距应符合表13-2的规定。
表13-2 钢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
公称直径/mm
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支架最大间距
保温管
2
2.5
2.5
2.5
3
3
4
4
4.5
6
7
7
8
不保温管
2.5
3
3.5
4
4.5
5
6
6
6.5
7
8
9.5
11
7)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 不受曝晒、 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 表前与阀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表面净距为10~30mm; 水表进水口中心标高按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为±10mm。
8)管道、 箱类和金属支架的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 附着良好, 无脱皮、 起泡和漏涂, 漆膜厚度均匀, 色泽一致, 无流淌及污染现象。
13.2.2钢塑复合管给水系统安装工艺
本安装工艺适用于室内钢塑复合管给水系统安装工程。
1.材料性能要求
( 1) 给水管及与之相应管件的品种、 规格、 型号、 数量、 外观及制作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有出厂合格证、 包装完好, 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
( 2) 阀门安装前应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 同牌号、 同型号、 同规格) 数量中抽查10%, 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 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3)水表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热水系统选用符合温度要求的热水表, 表壳铸造无砂眼、 裂纹, 表玻璃无损坏, 铅封完整, 有出厂合格证。
所有进场材料不合格的不得入库, 入库的合格材料保管应分类挂牌堆放。
2.施工工具与机具
(1)滚槽机、 套螺纹机、 砂轮切割机、 手电钻、 台钻、 电锤、 电焊机、 电动试压泵。
(2)套螺纹板、 管钳、 压力钳、 手锯、 锤子、 活扳手、 链钳、 揻弯器、 螺钉旋具。
(3)水平尺、 线坠、 钢卷尺、 压力表。
3.作业条件
(1)地下管道铺设前必须做到房心土回填夯实或挖到管底标高, 沿管线铺设位置清理干净, 管道穿墙处已留管洞或安装套管, 其洞口尺寸和套管规格符合要求, 坐标、 标高正确。
(2)暗装管道应在地沟未盖沟盖或吊顶未封闭前进行安装, 其型钢支架均应安装完毕并符合要求。
(3)明装托、 吊干管安装必须在安装层的结构顶板完成后进行。沿管线安装位置的模板及杂物清理干净, 托吊卡件均已安装牢固, 位置正确。
(4)立管安装应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高层建筑在主体结构达到安装条件后, 适当插入进行, 每层均应有明确的标高线。暗装竖井管道, 应把竖井内的模板及杂物清除干净, 并有防坠落措施。
(5)支管安装应在墙体砌筑完毕, 墙面未装修前进行( 包括暗装支管) 。
4.给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防腐、 保温→管道水冲洗
5.施工要点
(1)安装准备: 认真熟悉图纸, 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和装修建筑图, 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 标高是否有交叉, 管道排列所用空间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办好变更洽商记录。
(2)预制加工: 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 管径、 变径、 预留管口, 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 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作上标记, 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 记录在施工草图上, 然后按草图测得的尺寸预制加工( 断管、 套螺纹或滚槽、 安装零件、 调直、 校对, 按管段分组编号) 。
(3)钢塑复合管安装规定:
1)认真选用所需温度和介质的管材种类(钢塑复合管分为涂塑和衬塑复合钢管,按使用介质温度分为热水用管、 冷水用管)。
2)不能强力摔抛、 敲打管材, 管内的涂敷层不得用锐器刮划。
3)切断方法应以不损害涂敷层为前提, 不准用火焰割断、 砂轮磨断, 切断面应同管轴保持垂直。
4)锯断时可用人工手锯或电动锯, 手工锯截管时, 其锯面应垂直于管轴心, 电动锯其转速不得大于800r/min。
5)弯管应用冷弯不能用热弯。弯曲半径不得小于8倍管径, 弯曲度不大于10°。
6)管道螺纹连接时: 应用套螺纹机套螺纹, 管端、 管螺纹清理加工后, 应进行防腐、 密封处理, 宜采用防锈密封胶和四氟乙烯生胶带缠绕螺纹, 同时应用色笔在管上标记拧入深度。管道与配件连接后, 外漏的螺纹部分及所有钳痕和表面损伤部位应涂防锈密封胶, 用厌氧密封胶密封的管接头, 养护期不得少于24h, 期间不得进行试压。
7)管道法兰连接时, 应采用内衬塑凸面带颈螺纹钢制管法兰, 被连接的钢塑复合管上应缠上螺纹密封用的胶带或线麻。
8)管道沟槽式连接时, 应用专用滚槽机压槽, 压槽时管段应保持水平, 管段与滚槽机上面呈90°。压槽时应持续渐进, 槽深过浅, 应调整压槽机后再进行加工。与橡胶密封圈接触的管外端应平整光滑, 不得有划伤橡胶圈或影响密封的毛刺。
9)试压。钢塑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的试验压力, 应采用与普通钢管相同的试验压力。钢塑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的试验程序与普通钢管系统一致, 当钢塑复合管与塑料管在同一系统试压时, 应按塑料管的有关标准执行, 或者在钢塑复合管单独试压以后再对塑料管进行试压。
10)管道试压后, 应将管道系统内的存水放空, 并进行管道清洗。输送生活饮用水的管道还应消毒, 消毒后的管道通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的要求。
6.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 隐蔽管道和给水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金属及复合给水管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 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 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应不渗、 不漏。
2)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3)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 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 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4)室内直埋给水管道( 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 应做防腐处理。埋地管道防腐层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1)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 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 交叉铺设时, 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 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下面时, 给水管应加套管, 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2)给水水平管道应有0.2%~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3)给水水平管道设置坡度坡向泄水装置是为了在试压冲洗及维修时能及时排空管道的积水, 特别在北方寒冷地区, 在冬季未正式采暖时管道内如有残存积水易冻结。
4)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3的规定。
表 13-3 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
钢塑复合管
每米
全长25m以上
每米
全长25m以上
1
不大于25
2
不大于25
用水平尺、 直尺、 拉线和尺量检查
2
立管垂直度
钢塑复合管
每米
5m以上
每米
5m以上
3
不大于8
3
不大于10
吊线和尺量检查
3
成排管段和成排阀门
在同一平面上间距
3
5)管道的支、 吊架安装应平整牢固, 其间距应符合表 13-4的规定。
表 13-4 钢塑复合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
公称直径/mm
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支架最大间距
保温管
2
2.5
2.5
2.5
3
3
4
4
4.5
6
7
7
8
不保温管
2.5
3
3.5
4
4.5
5
6
6
6.5
7
8
9.5
11
6)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 不受曝晒、 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 表前与阀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表面净距为10~30mm; 水表进水口中心标高按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为±10mm。
7)管道、 箱类和金属支架的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 附着良好, 无脱皮、 起泡和漏涂, 漆膜厚度均匀, 色泽一致, 无流淌及污染现象。
13.2 3PPR管给水系统安装工艺
本安装工艺适用于室内PPR管给水系统安装工程。
1.材料性能要求
(1)给水管及与之相应管件的品种、 规格、 型号、 数量、 外观及制作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附有产品说明书和质量合格证书、 包装完好, 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
(2)阀门安装前应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 同牌号、 同型号、 同规格) 数量中抽查10%, 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 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3)水表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热水系统选用符合温度要求的热水表, 表壳铸造无砂眼、 裂纹, 表玻璃无损坏, 铅封完整, 有出厂合格证。
所有进场材料不合格的不得入库, 入库的合格材料保管应分类挂牌堆放。
2.施工工具与机具
(1)砂轮切割机、 手电钻、 台钻、 电锤、 电焊机、 热熔机、 电动试压泵。
(2)手锯、 锤子、 活扳手、 螺钉旋具。
(3)水平尺、 线坠、 钢卷尺、 压力表。
3.作业条件
(1)施工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 且已进行图纸技术交底, 满足施工要求。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 材料机具供应等保证正常施工。
(2)地下管道铺设前必须做到房心土回填夯实或挖到管底标高, 沿管线铺设位置清理干净, 管道穿墙处已留管洞或安装套管, 其洞口尺寸和套管规格符合要求, 坐标、 标高正确。
(3)暗装管道应在地沟未盖沟盖或吊顶未封闭前进行安装, 其型钢支架均应安装完毕并符合要求。
(4)明装托、 吊干管安装必须在安装层的结构顶板完成后进行。沿管线安装位置的模板及杂物清理干净, 托吊卡件均已安装牢固, 位置正确。
(5)立管安装应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高层建筑在主体结构达到安装条件后, 适当插入进行, 每层均应有明确的标高线。暗装竖井管道, 应把竖井内的模板及杂物清除干净, 并有防坠落措施。
(6)支管安装应在墙体砌筑完毕, 墙面未装修前进行( 包括暗装支管) 。
4.给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保温→管道水冲洗
5.施工要点
(1)安装准备: 认真熟悉图纸, 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和装修建筑图, 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 标高是否有交叉, 管道排列所用空间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办好变更洽商记录。
(2)预制加工: 按设计图纸绘制管道分路、 管径、 变径、 预留管口、 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 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作上标记, 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 记录在施工草图上, 然后按草图测得的尺寸预制加工( 断管、 套螺纹、 安装零件、 调直、 校对, 按管段分组编号) 8。
(3)支吊架安装:
1)管道安装时必须按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管卡或吊架, 位置应准确, 埋设要平整, 管卡与管道接触应紧密。
2)立管和横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表 13-5的规定:
表 13-5 立管和横管支吊架的间距
公称外径DN
/mm
20
25
32
40
50
63
75
110
横管/mm
650
800
950
1100
1250
1400
1500
1500
立管/mm
1000
1200
1500
1700
1800
3)明管敷设的支架采取防膨胀的措施时, 应按固定点要求施工。管道的各配水点、 受力点以及穿墙支管点处, 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4)干管安装:
1)管道安装时, 不得有扭曲; 穿墙或穿楼板时, 不宜强制校正。
2)室内管道安装, 宜在土建粉饰完毕后进行, 安装前应配合土建正确预留孔洞或套管。
3)管道穿越屋面、 楼板部位时, 应采取严格的防渗漏措施。
4)立管安装结束, 经检查无误后在板底支模, 用C15细石混凝土或M15膨胀水泥二次嵌缝。第一次为楼板厚度的2/3, 待达到50%的强度后再进行第二次嵌缝到结构层面。
5)楼面面层施工结束, 在管道周围应采用M10水泥沙浆砌筑高度大于等于20mm, 宽度大于等于25mm的阻水圈; 套管应嵌在楼板整浇层或找平层内, 但不得贯穿楼板; 套管应高于最终完成面50mm。
6)PPR管与金属管件、 阀门等的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
(5)支管安装
1)支管明装: 将预制好的支管从立管甩口依次逐段进行安装, 有截门应将截门盖卸下再安装, 根据管道长度适当加好临时固定卡, 核定不同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高度、 位置是否正确, 找平找正后埋设支管卡件, 去掉临时固定卡, 上好临时丝堵。支管如装有水表先装上连接管, 试压后在交工前拆下连接管, 安装水表。
2)支管暗装: 确定支管高度后划线定位, 剔出管槽, 将预制好的支管敷在槽内, 找平找正定位后用勾钉固定。卫生器具的冷热水预留口要设在明处, 加好丝堵。
(6)管道试压: 铺设、 暗装、 保温的给水管道的隐蔽前做好单项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安装完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放净空气, 充满水后进行加压, 当压力升到规定要求时停止加压, 进行检查, 如各接口和阀门均无渗漏, 持续到规定时间, 观察其压力下降在允许范围内, 通知有关人员验收, 办理交接手续。然后把水泄净, 再进行隐蔽工作。
(7)管道冲洗: 管道在试压完成后即可做冲洗, 冲洗应用自来水连续进行, 应保证有充分的流量。冲洗洁净后办理验收手续。
(8)管道保温:给水管道明装暗装的保温有三种形式: 管道防冻保温、 管道防热损失保温、 管道防结露保温。其保温材质及厚度均按设计要求, 质量达到国家验收规范标准。
(9)管道冲洗消毒:
1)给水管道系统在验收前, 应进行通水冲洗。冲洗流速宜大于2m/s, 冲洗时应不留死角, 每个配水点龙头应打开, 系统最低点应设泄水口, 冲洗时间控制在冲洗出口处排水的水质与进水一致为止。
2)生活饮用水系统经冲洗后, 还应用含20~30mg/I游离氯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 含氯水在管道中应滞留24h以上。
3)管道消毒后, 用饮用水冲洗, 并经卫生监督部门取样检验, 水质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方可交付使用。
6.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隐蔽管道和给水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 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 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 h, 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 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2)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3)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 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 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2)一般项目
1)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 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 交叉铺设时, 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 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下面时, 给水管应加套管, 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道径的3倍。
2)给水水平管道应有0.2%~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3)给水水平管道设置坡度坡向泄水装置是为了在试压冲洗及维修时能及时排空管道的积水, 特别在北方寒冷地区, 在冬季未正式采暖时管道内如有残存积水易冻结。
4)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6的规定。
表13-6 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水平管道纵横方向弯曲
钢塑复合管
每米全长25m以上
1.5不大于25
2
立管垂直度
钢塑复合管
每米5m以上
2不大于8
吊线和尺
量检查
3
成排管段和成排阀门
在同一平面上间距
3
13.3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工艺
13.3.1 室内UPVC排水系统安装工艺
本安装工艺适用于室内排水系统安装工程。
1.材料性能要求
( 1) 排水管及与之相应管件的品种、 规格、 型号、 数量、 外观及制作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有出厂合格证、 包装完好, 表面光滑无气泡、 裂纹、 管壁厚薄均匀, 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 色泽一致。直管段挠度不大于1%, 管件造型应规矩、 光滑, 与直管段相配套。
( 2) 承插口粘接管道所用的粘接剂应为同一厂家配套产品, 且有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
所有进场材料不合格的不得入库, 入库的合格材料保管应分类挂牌堆放。
2.施工工具与机具
( 1) 砂轮切割机、 手电钻、 台钻、 电锤、 手电钻、 电焊机。
( 2) 套螺纹板、 管钳、 压力钳、 手锯、 锤子、 活扳手、 链钳、 揻弯器、 螺钉旋具。
( 3) 水平尺、 线坠、 钢卷尺。
3.作业条件
( 1) 进入施工现场的排水管材、 管件及阀门应经检查验收合格。
( 2) 立管安装应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 每层均应有明确的标高线, 安装在竖井内的管道, 应将竖井内的模板及杂物清理干净, 并有防坠落的安全措施。
( 3) 穿楼板及穿墙的管道应预留有管洞或套管, 管洞或套管应比管道大一至二号。坐标、 标高应正确。
4 .排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闭水试验→通水试验
5.施工要点
( 1) 预制加工 根据图纸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 按预留口位置测量尺寸, 绘制加工草图。根据草图量好管道尺寸, 进行断管。断口要平齐, 用铣刀或刮刀除掉断口内外飞刺, 外棱铣出15°。粘接前应对承插口先插入试验, 不得全部插入, 一般为承口的3/4深度。试插合格后, 用棉布将承插口需粘接部位的水分、 灰尘擦拭干净。如有油污需用丙酮除掉。用毛刷涂抹粘接剂, 先涂抹承口后涂抹插口, 随即用力垂直插入, 插入粘接时稍作转动, 以利粘接剂分布均匀, 约30~60s即可粘接牢固。粘牢后立即将溢出的粘接剂擦拭干净。多口粘连时应注意预留口方向。
( 2) 干管安装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坐标、 标高预留槽洞或预埋套管。埋入地下时, 按设计坐标、 标高、 坡向、 坡度开挖槽沟并夯实。采用托吊管安装时应按设计坐标、 标高、 坡向做好托、 吊架。施工条件具备时, 将预制加工好的管段, 按编号运至安装部位进行安装。各管段粘连时也必须按粘接工艺依次进行。全部粘连后, 管道要直, 坡度均匀, 各预留口位置准确。安装立管需装伸缩器, 伸缩器上沿距地坪或蹲便台70~100mm。干管安装完后应做闭水试验, 出口用充气橡胶堵封闭, 达到不渗不漏, 水位不下降为合格。地下埋设管道应先用细砂回填至管上皮100mm, 上覆过筛土, 夯实时勿碰损管道。托吊管粘牢后再按水流方向找坡度。最后将预留口封严和堵洞。
( 3) 立管安装 首先按设计坐标要求, 将洞口预留或后剔, 洞口尺寸不得过大, 更不可损伤受力钢筋。安装前清理场地, 根据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已预制好的立管运到安装部位。首先清理已预留的伸缩器, 将已预制好的立管运到安装部位。首先清理已预留的伸缩器, 将锁母拧下, 取出U形橡胶圈, 清理杂物。复查上层洞口是否合适。立管插入端应先划好插入长度标记, 然后涂上肥皂液, 套上锁母及 U形橡胶圈。安装时先将立管上端伸入上一层洞口内, 垂直用力插入至标记为止( 一般预留胀缩量为20~30mm) 。立管安装合适后即用自制U形钢制抱卡紧固于伸缩器上沿。然后找正找直, 并测量顶板距三通口中心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即可堵洞, 并将上层预留伸缩器封严。
( 4) 支管安装 首先剔出吊卡孔洞或复查预埋件是否合适。清理场地, 按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预制好的支管按编号运至现场。清除各粘接部位的污物及水分。将支管水平初步吊起, 涂抹粘接剂, 用力推入预留管口。根据管段长度调整好坡度。合适后固定卡架, 封闭各预留管口和堵洞。
( 5) 器具连接管安装 核查建筑物地面、 墙面做法、 厚度。找出预留口坐标、 标高。然后按准确尺寸修整预留洞口。分部位实测尺寸做记录, 并预制加工、 编号。安装粘接时, 必须将预留管口清理干净, 再进行粘接。粘牢后找正、 找直, 封闭管口和堵洞, 打开下一层立管扫除口, 用充气橡胶堵封闭上部, 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 撤去橡胶堵, 封好扫除口。
( 6) 排水管道安装后, 按规定要求必须进行闭水试验。凡属隐蔽暗装管道必须按分项工序进行。卫生洁具及设备安装后, 必须进行通水通球试验, 且应在涂装前进行。
( 7) 地下埋设管道及出屋顶透气立管如不采用硬质聚氯乙烯排水管件而采用下水铸铁管件时, 可采用水泥捻口。为防止渗漏, 塑料管插接处用粗砂纸将塑料管横向打磨粗糙。
( 8) 粘接剂易挥发, 使用后应随时封盖。冬季施工进行粘接时, 凝固时间为2~3min。粘接场所应通风良好, 远离明火。
6.质量标准
( 1) 主控项目
1)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 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 再灌满观察5min, 液面不降, 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2) 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或表13-7的规定。
表13-7 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
项次
管径/mm
标准坡度( %)
最小坡度( %)
1
50
25
12
2
75
15
0.8
3
110
12
0.6
4
125
10
0.5
5
160
0.7
0.4
3) 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器。如设计无要求时, 伸缩器间距不得大于4m。
高层建筑中明设排水塑料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4) 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 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 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 2) 一般项目
1) 在生活污水管道上设置的检查口或清扫口,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遵循下列规定:
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 但在最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 如为两层建筑时, 可仅在底层设置立管检查口; 如有乙字弯管时, 则在该层乙字弯管的上部设置检查口。检查口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一般为1m, 允许偏差±20mm; 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暗装立管, 在检查口处应安装检修门。
2) 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清扫口。当污水管在楼板下悬吊敷设时, 可将清扫口设在上一层楼地面上, 污水管起点的清扫口与管道相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200mm; 若污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 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400mm。
3) 在转角小于135°的污水横管上, 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4) 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 应按设计要求的距离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5) 埋在地下或地板下的排水管道的检查口, 应设在检查井内。井底表面标高与检查口的法兰相平, 井底表面应有5%坡度, 坡向检查口。
6) 排水塑料管道支、 吊架间距应符合表13-8的规定。
表13-8 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 单位: m)
管径/mm
50
75
110
125
160
立 管
1.2
1.5
2.0
2.0
2.0
横 管
0.5
0.75
1.10
1.30
1.6
7) 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 但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②在通气管出口4m以内有门、 窗时, 通气管应高出门、 窗顶600mm或引向无门、 窗一侧。
③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 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 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④屋顶有隔热层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8) 安装未经消毒处理的医院含菌污水管道, 不得与其它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9) 饮食业工艺设备引出的排水管及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 不得与污水道直接连接, 并应留出不小于100mm的隔断空间。
10) 通向室外的排水检查井的排水管, 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返时, 应采用45°三通和45°弯头连接, 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置清扫口。
11) 由室内通向室外排水检查井的排水管, 井内引入管应高于排出管或两管顶相平, 并不小于90°的水流转角, 如跌落差大于300mm可不受角度限制。
12) 用于室内排水的室内管道、 水平管道与立管的连接, 应采用45°三通或45°四通和90°斜三通或90°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 应采用两个45°弯头或曲率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
13) 室内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 表13-9的相关规定。
表13-9 室内排水和雨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横管弯曲度
每1m
不大于2mm
用水平尺量
全长( 10m以下)
<8mm
全长( 10m以上)
每1m<8mm
2
立管垂直度
每1m
不大于3
吊线和尺量检查
H<5m
<10mm
H>5m
<30mm
3
卫生器具的排水口和
横支管的纵横坐标
单独器具
不大于±10mm
用钢卷尺量
成排器具
不大于±5mm
4
卫生设备的接口标高
单独器具
不大于±10mm
用水平尺和钢卷尺量
成排器具
不大于±5mm
13.3.2 室内RK柔性铸铁排水系统安装工艺
本安装工艺适用于室内排水系统安装工程。
1.材料性能要求
( 1) 排水管及与之相应管件的品种、 规格、 型号、 数量、 外观及制作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有出厂合格证、 包装完好, 表面光滑无气泡、 裂纹、 管壁厚薄均匀, 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 色泽一致。直管段挠度不大于1%, 管件造型应规则、 光滑, 与直管段相配套。
( 2) 柔性铸铁排水管管壁厚薄均匀, 内外壁光滑、 无浮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