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1课 大狮子丨浙美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1课,主题为“大狮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狮子生活习性的了解,观察狮子的外貌特征,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狮子绘画创作。本章详细内容涵盖狮子头部、身体、四肢的绘画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狮子的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狮子的基本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狮子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狮子头部、身体、四肢的绘画方法及色彩搭配。
2. 教学重点:观察狮子的外貌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教材、实物模型、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狮子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狮子的绘画特点。
3. 示范讲解:以PPT为例,演示狮子绘画的步骤,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4. 实践环节: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狮子绘画创作。
5. 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标题:大狮子
2. 板书内容:
a. 狮子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b. 狮子绘画步骤
c. 线条、形状、色彩运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大狮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狮子的外貌特征,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狮子的资料,了解狮子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狮子头部、身体、四肢的绘画方法及色彩搭配。
2. 示范讲解:狮子绘画的步骤,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3. 实践环节: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狮子绘画创作。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作业设计:创作一幅以“大狮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1. 狮子头部、身体、四肢的绘画方法
- 头部:重点表现狮子的毛发、眼睛、鼻子和嘴巴。毛发可用长短不一的线条描绘,眼睛要有神,鼻子和嘴巴要描绘出狮子的特征。
- 身体:注意狮子的身体结构,用线条和形状表现狮子的肌肉和四肢。
- 四肢:描绘狮子的四肢时,注意关节和肌肉的线条,以及四肢与地面的关系。
2. 色彩搭配
- 狮子的毛发颜色以黄色、棕色、黑色为主,可适当运用渐变色,使毛发更有层次感。
- 皮肤颜色以浅棕色、肉色为主,表现出狮子的皮肤质感。
- 眼睛、鼻子和嘴巴可用深色突出,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二、示范讲解解析
1. 狮子绘画步骤
- 起稿:用铅笔在画纸上轻轻勾勒出狮子的基本轮廓。
- 勾线:用黑色或深棕色水笔勾画出狮子的毛发、眼睛、鼻子和嘴巴。
- 上色:根据狮子的颜色,运用水彩或蜡笔进行上色,注意颜色搭配和过渡。
2. 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 线条:运用长短、粗细、曲直不同的线条表现狮子的毛发、肌肉和四肢。
- 形状:利用形状描绘狮子的身体结构和立体感。
- 色彩:运用色彩的对比和渐变,表现狮子的生动形象。
三、实践环节解析
1.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
- 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详细讲解每个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
- 学生跟随示范,注意观察教师的绘画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 教师巡回指导
-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 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四、展示评价解析
1. 学生展示作品
-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 师生共同评价,从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总结优点与不足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针对不足之处,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五、作业设计解析
1. 创作一幅以“大狮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 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绘画技巧。
- 作品要求体现狮子的外貌特征,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
2. 答案要求
-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绘画技巧的运用,以及作品的整体效果。
- 针对不同学生的作品,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亲切、生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重点和难点部分,放慢语速,加重语气,让学生更加关注。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实物模型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3. 示范讲解:15分钟,演示绘画步骤,讲解技巧。
4. 实践环节:20分钟,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创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问题。
6. 展示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2. 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分配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结合狮子的生活习性,讲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
2.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了示范、讲解、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应更加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课堂氛围方面: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创设情境,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但在时间分配上,应注意保持课堂节奏,避免过于紧凑或拖沓。
4. 学生反馈方面:在展示评价环节,注意关注学生的作品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课后,应加强作业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5. 今后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