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幼儿园大班美术我运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美术”,详细内容为“我运动”主题创作。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运动场景,激发他们用绘画表达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情感和场景。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体验,描绘出自己参与的运动项目,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分享自己作品和欣赏他人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运动场景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绘画创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体验、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运动场景图片、绘画工具、画纸、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笔、水彩、调色板、画纸。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运动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运动项目。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参与的运动项目,谈谈运动过程中的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以一幅画作为例,讲解如何将观察到的运动场景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绘画创作中。
指导幼儿注意画面的构图、色彩搭配以及人物表情、动作的描绘。
3. 随堂练习(10分钟)
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开始绘画自己的运动场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分享与展示(5分钟)
幼儿完成作品后,互相展示、分享。
教师点评幼儿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邀请幼儿谈谈在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我运动
2. 板书内容:
运动场景描绘
情感体验表达
合作交流分享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幅全家运动场景的作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人物表情、动作描绘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各种运动场景,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同时,教师可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运动场景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绘画创作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体验、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幼儿能够充分观察和分享自己的运动体验。
4. 例题讲解:详细指导幼儿如何进行绘画创作,包括构图、色彩搭配等。
5. 作业设计:作业应具有实际意义,促进亲子互动和幼儿的情感表达。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1. 创设生动、具体的运动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2. 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关注运动场景中的细节,例如人物表情、动作等,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3. 鼓励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大胆尝试不同的绘画手法和色彩搭配,以表现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解析
1. 观察力培养:教师应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如运动场景图片、视频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特点。
2. 体验力培养:让幼儿亲身体验运动项目,感受运动过程中的快乐与挑战,从而提高他们的体验力。
3. 表达力培养:鼓励幼儿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到的运动场景,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合作力培养: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三、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场景图片,让幼儿容易产生共鸣。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运动场景,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的细节。
3.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运动经历,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运动的快乐。
四、例题讲解解析
1. 以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画作为例,详细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
2. 强调人物表情、动作的描绘,让幼儿关注运动场景中的生动细节。
3.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水平,进行适当的示范和指导。
五、作业设计解析
1. 作业题目要具有实际意义,让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作业要求明确,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和指导幼儿的绘画创作。
3. 作业评价注重过程和结果,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运动场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语调富有变化,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
2. 例题讲解环节控制在10分钟以内,确保讲解清晰、易懂。
3. 随堂练习环节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充分创作。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
2. 鼓励幼儿互相提问,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手段,创设生动的运动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
2.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关注运动场景中的细节。
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观察、体验、表达和合作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二、教学内容的适当性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是否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四、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实际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进行创作和交流。
五、课堂氛围的营造
课堂氛围是否轻松、愉快,幼儿是否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表达和创作。
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否关注到幼儿的过程表现和成果展示,是否能够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