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敕勒歌》。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六章《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诗句的理解、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生字词,并能背诵和默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背诵《敕勒歌》,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草原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学生自读《敕勒歌》,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示范。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加强记忆。
4. 诗句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5. 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进行默写练习。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 黑板左侧:《敕勒歌》,作者。
2. 黑板右侧:生字词、诗句解释、背诵要求。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熟读并背诵《敕勒歌》。
(2)用生字词造句。
(3)默写《敕勒歌》。
2. 答案:
(1)见课本。
(2)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
(1)让学生了解敕勒族的民俗文化。
(2)对比学习其他描绘草原的古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3)开展以“我心中的草原”为主题的写作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诗句理解和生字词学习。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敕勒歌》作为一首古代民歌,其韵律和词汇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学难点应着重于诗句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1. 诗句理解: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例如,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草原的壮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的意境。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应注重生字词的发音、书写和运用。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认读、造句、组词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二、教学过程中的诗句理解和生字词学习
1. 诗句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如“苍苍”、“茫茫”、“风吹草低”等,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境。
(2)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诗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句中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 生字词学习:
(1)教师在课堂上对生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等。
(2)引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加强生字词的运用。
(3)设计填空、组词等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三、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1. 作业题目:
(1)熟读并背诵《敕勒歌》:要求学生在课后反复朗读,直至能熟练背诵。
(2)用生字词造句:鼓励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创作,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默写《敕勒歌》:检验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 答案:
(3)见课本:学生可对照课本原文进行默写。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
(1)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诗句理解和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
(1)让学生了解敕勒族的民俗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2)对比学习其他描绘草原的古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开展以“我心中的草原”为主题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描述草原景色时,可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环节:10分钟,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环节:15分钟,详细讲解生字词,进行练习。
4. 诗句理解环节:1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
5. 背诵与默写环节: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熟读成诵,并进行默写练习。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其问题意识。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句的意境。
2. 提问学生关于草原的已知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
4.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
5. 情境导入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
7.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