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1156500 上传时间:2025-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89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过程与方法: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一户人家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块很好的敲门砖。 三.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你们讲一个笑话: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尽管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他。有一次,一个绅士见到安徒生,讥笑他:“安徒生,你脑袋上面的玩意儿,能算个帽子吗?”“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儿,能算个脑袋吗?” (课件1) 非常巧妙的回答,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引出《杨氏之子》。 解释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在反馈交流时以文章朗读时为什么这样停顿来检查,进而达到初步理解古文的目的。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件2)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借助书本的注释,理清字的笔画,读准字音。(课件3) 生字:  梁 惠 诣 乃 曰 禽 多音字: 为  应 3. 思考: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课件4) 4. 有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你读的最好的部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三)合作研读。 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交流汇报课文大意。逐句分析汇报总结。(课件5、6、7)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读了课文之后,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啦 !。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课件8) 你还有更巧妙的回答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拓展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例子还有很多,几年前像“禁止采摘花朵!”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几乎没什么效果。同样的意思,换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更容易让人们接受,体现语言的艺术魅力。(课件9) 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五)总结 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课件10) (六)课堂练习(课件11、12) 1.读拼音,写词语。 liáng guó cōng huì yáng méi ( ) ( ) ( ) wèi wén kǒng jūn píng jiā qín ( ) ( ) (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1.会背诵课文,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课件13) 七.板书设计(课件14)  杨氏之子     杨家小儿    孔君平                杨 梅     孔 雀 聪惠(智慧) 八.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度,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就成了教学的重点.。 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秉着这一观点,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