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kV及以下配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39 -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QB
广电集团深圳供电分公司企业标准
Q/3SG-1.03.06-
深圳供电分公司
10kV及以下配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9—30发布 —9—30实施
广电集团深圳供电分公司发布
第44页
目 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定义、符号
4 总则
5 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
6 互感器
7 开关设备
8 支柱绝缘子和悬式绝缘子、合成绝缘子
9 电力电缆线路
10 电容器
11 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
12 避雷器
13 母线
14 二次回路
15 1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和电力布线
16 架空电力线路
17 接地装置
18 旋转电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供电公司10kV及以下配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用以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运行条件,预防设备损坏,保证安全运行。
进口设备以该设备的产品标准为基础,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SG1 0007—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GB/T 311.2—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 1094.1~.2—1996 电力变压器
GB 1094.3、.5— 电力变压器
GB 1207—1997 电压互感器
GB 1208—1997 电流互感器
GB 1984—1989 交流高压断路器
GB 1985—1989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 2536—1990 变压器油
GB 3906—1991 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式开关设备
GB 4109—1999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
GB 4703—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GB 4787—1996 断路器电容器
GB 6115—1998 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
GB 6450—1986 干式电力变压器
GB 6451—1999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 7595—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
GB 890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验导则
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12706.1~.3—1991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GB 12976.1~.3—1991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
GB 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 459—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
DL/T574—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DL/T 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DL/T 72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 86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JB/T 7111—1993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JB/T 7112— 集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JB/T 8169—1999 耦合电容器和电容分压器
3 定义、符号
3.1 预防性试验
为了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或监测,也包括取油
样或气样进行的试验。
3.2 带电测试
对在运行电压下的设备,采用专用仪器,由人员参与进行的测试。
3.3 红外测温
利用红外技术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它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3.4本标准所用的符号
Un 设备额定电压
Um 设备最高电压
U0/U 电缆额定电压(其中U0为电缆导体与金属套或金属屏蔽之间的设计电压,U为导体与导体之间的设计电压)
U1mA 避雷器直流lmA下的参考电压
tanδ 介质损耗因数
3.5 常温
本标准中使用常温为10℃~40℃。
4 总则
4.1 本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试验标准,是电力设备技术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地对设备进行维护,使其能长期安全、经济运行。
4.2 设备进行试验时,试验结果应与该设备历次试验结果相比较,与同类设备或不同相别的试验结果相比较,参照相关的试验结果,根据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后作出正确结论。
4.3遇到特殊情况(例如发现某类设备的同一类故障和缺陷突出),需要改变设备的试验周期、增删试验项目、降低试验标准时,由各运行单位负责生产的总工批准执行,对老旧设备根据设备状态可适当缩短试验周期。
4.4 在试验周期的安排上应将同间隔设备调整为相同试验周期,需停电取油样或气样的化学试验周期调整到与电气试验周期相同。
4.5 进行耐压试验时,应尽量将连在一起的各种设备分开来单独试验(制造厂装配的成套设备不在此限)。同一试验电压的设备可连在一起进行试验。已有单独试验记录的若干不同试验电压的电力设备,在单独试验有困难时,也能够连在一起进行试验,此时,试验电压应采用所连设备中的最低试验电压。
4.6 当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与实际使用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试验电压:
a) 当采用额定电压较高的设备以加强绝缘时,应按照设备的额定电压确定其试验电压;
b) 当采用额定电压较高的设备作为代用时,应按照实际使用的额定电压确定其试验电压;
4.7在进行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的各种试验(如测量直流电阻、绝缘电阻、tanδ、泄漏电流等)时,应同时测量被试品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进行绝缘试验时,被试品温度不应低于+5℃,户外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且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4.8设备经交接试验后超过1年未投入运行,或运行中设备停运超过1年的,在投运前应进行绝缘项目试验,如测量绝缘电阻、tanδ、绝缘油的水分和击穿电压、绝缘气体湿度等。
4.9 有条件进行带电测试或在线监测的设备应积极开展带电测试或在线监测,当带电测试或在线监测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停电试验进一步核实。如经实用证明利用带电测试或在线监测技术能达到停电试验的效果,能够延长停电试验周期或不做停电试验,同时报省一级公司备案。
4.10 应加强电力设备红外测温工作,具体要求按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执行。
4.11 如不拆引线不影响对试验结果的相对判断时,宜采用不拆引线试验的方法进行。
4.12 本标准未包含的电力设备的试验项目,按制造厂规定进行。
5 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
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5.1。
表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绝缘油试验
见11.1节
2
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1)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1)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2)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吸收比偏低时可测量极化指数,应不低于1.5
3)绝缘电阻大于10000 MΩ时,吸收比不低于1.1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3
1) 使用2500V欧表
2) 测量前被试绕组应充分放电
3)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各次测量时的温度应尽量接近
4)尽量在油温低于50℃时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式中R1、R2分别为温度t1、t2时的绝缘电阻值
5)吸收比和极化指数不进行温度换算
6)必要时,如:
—渗漏油等可能引起变压器受潮的情况
3
绕组连同套管的tanδ
1)3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1)20℃时不大于下列数值: 1.5%
2)tanδ值与出厂试验值或历年的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增量一般不大于30%)
3)试验电压:10kV
1)非被试绕组应短路接地或屏蔽
2)同一变压器各绕组tanδ的要求值相同
3)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各次测量时的温度尽量相近
4)尽量在油温低于50℃时测量,不同温度下的tanδ值一般按下式换算
tan
d
10
/
)
(
1
2
1
2
3
.
1
t
t
tan
-
´
=
式中tanδ1、tanδ2分别为温度t1、t2时的tanδ值
5)必要时,如:
—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异常时
—渗漏油等
4
电容型套管的tanδ和电容值
3年
见第10章
1)用正接法测量
2)测量时记录环境温度及变压器顶层油温
3)只测量有末屏引出的套管tanδ和电容值
5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1)6年
2)更换绕组后
全部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部分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0.8倍
1)按35kV×0.8=28kV进行
6
铁芯及夹件绝缘电阻
1)3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1)与以前测试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
2)运行中铁芯接地电流一般不应大于0.1A
1)采用2500V兆欧表(对运行年久的变压器可用1000V兆欧表)
2)只对有外引接地线的铁芯、夹件进行测量
7
穿心螺栓、铁轭夹件、绑扎钢带、铁芯、绕组压环及屏蔽等的绝缘电阻
大修中
一般不低于100MΩ
1)用2500V兆欧表
第48页
2)连接片不能拆开可不进行
8
绕组所有分接的电压比
1)分接开关引线拆装后
2)更换绕组后
1)各分接的电压比与铭牌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符合规律
2)电压比小于3的变压器电压比允许偏差为±1%;其它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电压比允许偏差为±0.5%,其它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以内,但偏差不得超过±1%
9
校核三相变压器的组别或单相变压器极性
更换绕组后
必须与变压器铭牌和顶盖上的端子标志相一致
10
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1)更换绕组后
2)必要时
与前次试验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1)试验电源可用三相或单相;试验电压可用额定电压或较低电压(如制造厂提供了较低电压下的测量值,可在相同电压下进行比较)
2)必要时,如:
怀疑磁路有缺陷等
11
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
1)更换绕组后
2)必要时
与前次试验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1)试验电源可用三相或单相;试验电流可用额定值或较低电流(如制造厂提供了较低电流下的测量值,可在相同电流下进行比较)
2)必要时,如:
出口短路后
12
有载分接开关的试验和检查
1)按制造厂规定
2)大修后
按DL/T574—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执行
13
测温装置校验及其二次回路试验
1)3年(二次回路)
2)大修后
3)必要时
1)按制造厂的技术要求
2)密封良好,指示正确,测温电阻值应和出厂值相符
3)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 MΩ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必要时,如:
怀疑有故障时
14
气体继电器校验及其二次回路试验
1)3年(二次回路)
2)大修后
3)必要时
1)按制造厂的技术要求
2)整定值符合运行规程要求,动作正确
3)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 MΩ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必要时,如:
怀疑有故障时
15
压力释放器校验及其二次回路试验
1)3年(二次回路)
2)必要时
1)动作值与铭牌值相差应在±10%范围内或符合制造厂规定
2)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 MΩ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必要时,如:
怀疑有故障时
16
冷却装置及其二次回路检查试验
1)3年(二次回路)
2)大修后
3)必要时
1)投运后,流向、温升和声响正常,无渗漏油
2)强油水冷装置的检查和试验,按制造厂规定
3)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MΩ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必要时,如:
怀疑有故障时
17
整体密封检查
1)大修后
2)必要时
1)35kV及以下管状和平面油箱变压器采用超过油枕顶部0.6m油柱试验(约5kPa压力),对于波纹油箱和有散热器的油箱采用超过油枕顶部0.3m油柱试验(约2.5kPa压力),试验时间12h无渗漏
1)试验时带冷却器,不带压力释放装置
2)必要时,如:
怀疑密封不良时
18
套管中的电流互感器试验
大修时
1)绝缘电阻测试
2)变比测试
3)极性测试
4)伏安特性测试
见第6章
19
红外测温
1)大修后
2)必要时
按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执行
1)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2)测量套管及接头、油箱壳等部位
5.2 干式变压器
干式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5.2。
第49页
表5.2 干式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和周期
序号
项 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绕组直流
电阻
1)6年
2)大修后
1)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平均值的2%
2)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R2=R1(T+t2)/(T+t1),式中R1、R2分别为在温度t1、t2下的电阻值;T为电阻温度常数,取235
2
绕组、铁芯绝缘电阻
1)6年
2)大修后
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采用2500V
3
交流耐压
试验
1)6年
2)大修后
35kV×0.8=28kV进行
4
测温装置及其二次回路试验
1)6年
2)大修后
1)按制造厂的技术要求
2)指示正确,测温电阻值应和出厂值相符
3)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 MΩ
5
红外测温
1年1次
按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执行
1)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2)测量套管及接头、油箱壳等部位
3)只对站用变压器、厂用变压器进行
5.3 SF6气体绝缘变压器
SF6气体绝缘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5.3。
表5.3 SF6气体绝缘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和周期
序号
项 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SF6气体的湿度(20℃的体积分数)
1)1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运行中:不大于500μL/L
大修后:不大于250μL/L
1)按GB12022《工业六氟化硫》、SD306《六氟化硫气体中水分含量测量法(电解法)》和DL506《现场SF6气体水分测量方法》进行
2)必要时,如:
—新装及大修后1年内复测湿度不符合要求
—漏气超过表7.1中序号2的要求
—设备异常时
2
SF6气体成分分析
1)大修后
2)必要时
见11.3节
序号
项 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3
SF6气体泄漏试验
1)大修后
2)必要时
无明显漏点
4
绕组直流
电阻
1)3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1)1600k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平均值的1%
2)16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平均值的2%
3)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1)如电阻相间差在出厂时超过规定,制造厂已说明了这种偏差的原因,则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2)预试时有载分接开关宜在所有分接处测量,无载分接开关在运行分接测量
3)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R2=R1(T+t2)/(T+t1),式中R1、R2分别为在温度t1、t2下的电阻值;T为电阻温度常数,取235)
4)封闭式电缆出线或GIS出线的变压器,电缆、GIS侧绕组可不进行定期试验
5)必要时,如:
红外测温判断套管接头或引线过热时
5
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1)3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1)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2)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吸收比偏低时可测量极化指数,应不低于1.5
3)绝缘电阻大于10000 MΩ时,吸收比不低于1.1,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3
1)采用2500V兆欧表,兆欧表容量一般要求输出电流不小于3mA
2)测量前被试绕组应充分放电
3)必要时,如:
第50页
对绝缘有怀疑时
6
铁芯及夹件绝缘电阻
1)3年
2)大修后
1)与以前测试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
2)运行中铁芯接地电流一般不应大于0.1A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只对有外引接地线的铁芯、夹件进行测量
7
交流耐压试验
1) 大修后
2) 必要时
全部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部分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0.8倍
必要时,如:
对绝缘有怀疑时
8
测温装置的校验及其二次回路试验
1)3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1)按制造厂的技术要求
2)密封良好,指示正确,测温电阻值应和出厂值相符
3)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 MΩ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必要时,如:
怀疑有故障时
9
红外测温
运行中
按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执行
1)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2)测量套管及接头、油箱壳等部位
5.4 油浸式串联电抗器
油浸式串联电抗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5.4
表5.4 油浸式串联电抗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 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绕组绝缘电阻
1) 6年
2) 大修后
一般不低于1000 MΩ(20℃)
采用2500V兆欧表
2
绕组直流电阻
1) 6年
2) 大修后
1)三相绕组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
2)与上次测量值相差不大于2%
3
阻抗测量
1)大修后
2)必要时
与出厂值相差在±5%范围内
4
绝缘油
击穿电压,kV
1) 6年
2) 大修后
投运前
≥30
运行中
≥25
5
绕组tanδ
1) 6年
2) 大修后
20℃下的tanδ值不大于:3.5%
仅对800kVar以上的油浸铁芯电抗器进行
6
绕组对铁芯和外壳交流耐压及相间交流耐压
1) 大修后
2) 必要时
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电压的0.8倍
7
轭铁梁和穿心螺栓(可接触到)的绝缘电阻
大修时
1)与历次试验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
2)一般不小于10 MΩ
采用2500V兆欧表
5.5干式电抗器
干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5.5。
表5.5 干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 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阻抗测量
必要时
与出厂值相差在±5%范围内
如受试验条件限制可在低电压下测量
2
红外测温
1)1年
2)必要时
按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执行
1)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2)应注意测量干式电抗器支持瓷瓶及引线接头、接地引下线等部位
3)必要时,如
—在高峰负载时
—在高温季节
6 互感器
6.1 干式电流互感器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6.3。
表6.1 干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绕组及末屏的绝缘电阻
1) 6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1)一次绕组对末屏及对地、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地的绝缘电阻与出厂值及历次数据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
2)电容型电流互感器末屏绝缘电阻不宜小于1000MΩ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必要时,如:
怀疑有故障时
第51页
2
交流耐压试验
6年
1)一次绕组28kV进行。
2)二次绕组之间及末屏对地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必要时,如:
怀疑有绝缘故障时
3
各分接头的变比检查
必要时
1)与铭牌标志相符合
2)比值差和相位差与制造厂试验值比较应无明显变化,并符合等级规定
1)对于计量计费用绕组应测量比值差和相位差
2)必要时,如:
改变变比分接头运行时
4
校核励磁特性曲线
必要时
1)与同类互感器特性曲线或制造厂提供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2)多抽头电流互感器可在使用抽头或最大抽头测量
必要时,如:
继保有要求时
5
红外测温
1年
参考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6.2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6.2.1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油浸式绝缘)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油浸式绝缘)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6.2.1。
序号
项 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绝缘电阻
1)3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不应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必要时,如:怀疑有绝缘缺陷时
2
交流耐压试验
1)大修后
2)必要时
1)一次绕组按出厂值的0.8倍进行
2)二次绕组之间及其对地的工频耐压标准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1)耐压试验前后,应检查绝缘情况
2)必要时,如:怀疑有绝缘缺陷时
表6.2.1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油浸式绝缘)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3
空载电流和励磁特性
大修后
1)在额定电压下,空载电流与出厂值比较无明显差别
2)在下列试验电压下,空载电流不应大于最大允许电流: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1.9Un/
中性点接地系统 1.5Un/
4
联接组别和极性
更换绕组后
与铭牌和端子标志相符
5
电压比
更换绕组后
与铭牌标志相符
6
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大修后
与初始值或出厂值相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7
绝缘油
击穿电压, kV
1)大修后
2)必要时
投运前
35 kV
运行中
≥30 kV
必要时,如:
对绝缘有怀疑时
8
红外测温
1年
参考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6.2.2电磁式电压互感器(SF6气体绝缘)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SF6气体绝缘)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6.2.2。
表6.2.2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SF6气体绝缘)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SF6气体的湿度(20℃的体积分数),
μL/L
1)投产后1年1次,如无异常,3年1次
2)大修后
大修后不大于250,运行中不大于500
2
SF6气体泄漏试验
1)大修后
2)必要时
无明显漏点
3
绝缘电阻
1)大修后
2)必要时
不应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
1)采用2500V兆欧表
第52页
2)必要时,如:怀疑有绝缘缺陷时
4
交流耐压试验
1)大修后
2)必要时
1)一次绕组按出厂值的0.8倍进行。
2)二次绕组之间及末屏对地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必要时,如:
—怀疑有绝缘故障时
—补气较多时(表压小于
0.2MPa)
—用倍频感应耐压试验时,应考虑互感器的容升电压
5
空载电流和励磁特性
大修后
1)在额定电压下,空载电流与出厂值比较无明显差别
2)在下列试验电压下,空载电流不应大于最大允许电流: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1.9Un/
中性点接地系统 1.5Un/
6
联结组别和极性
更换绕组后
与铭牌和端子标志相符
7
电压比
更换绕组后
与铭牌标志相符
8
绕组直流电阻
大修后
与初始值或出厂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9
红外测温
1年
参考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6.2.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固体绝缘)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固体绝缘)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6.2.3。
表6.2.3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固体绝缘)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绝缘电阻
1) 6年
2) 大修后
3) 必要时
不应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
1)采用2500V兆欧表
2)必要时,如:
怀疑有绝缘缺陷时
2
交流耐压试验
1)6年
1)一次绕组按出厂值的0.8倍进行。
2)二次绕组之间及末屏对地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2k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必要时,如:
怀疑有绝缘故障时
3
局部放电试验
必要时
在电压为1.2Um/时,视在放电量不大于50pC
必要时,如:
对绝缘性能有怀疑时
4
空载电流和励磁特性
大修后
1)在额定电压下,空载电流与出厂值比较无明显差别
2)在下列试验电压下,空载电流不应大于最大允许电流: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1.9Un/
中性点接地系统 1.5Un/
5
联结组别和极性
更换绕组后
与铭牌和端子标志相符合
6
电压比
更换绕组后
与铭牌标志相符
7
绕组直流电阻
1)大修后
2)必要时
与初始值或出厂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必要时,如:
怀疑内部有故障时
8
红外测温
1年
参考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7 开关设备
7.1 SF6断路器
SF6断路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7.1。
表7.1 SF6断路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 目
周 期
要 求
说 明
1
SF6气体的湿度(20℃的体积分数),
μL/L
1)投产后1年1次,如无异常,3年1次
2)大修后
3)必要时
1)断路器灭弧室气室
大修后: £150
运行中: £300
2)其它气室
大修后: £250
运行中: £500
必要时,如:
—设备异常时
第53页
—发现设备有漏气时
2
SF6气体泄漏试验
1)大修后
2)必要时
年漏气率:£1% 或按制造厂要求
1)按GB11023—1989《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进行
2)对电压等级较高的断路器以及GIS,因体积大可用局部包扎法检漏,每个密封部位包扎后历时5h,测得的SF6气体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30μL/L
3)必要时,如:
怀疑密封不良时
3
SF6气体成分分析
必要时
按第12.3节
必要时,如:
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用气体成分分析结果查找原因时
4
耐压试验
1) 大修后
2)必要时
交流耐压或操作冲击耐压的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电压的0.8倍
1)试验在SF6气体额定压力下进行
2)罐式断路器的耐压试验方式:合闸对地;分闸状态两端轮流加压,另一端接地
3)对瓷柱式定开距型断路器只作断口间耐压
4)耐压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不应降低
5)必要时,如:
对绝缘性能有怀疑时
5
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绝缘电阻
1)3年
2大修后
不低于2MΩ
采用500V或1000V兆欧表
6
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试验
1)3年
2)大修后
试验电压为2kV
可用2500V兆欧表测量代替
7
断路器的速度特性
大修后
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制造厂无要求时不测量
8
断路器的时间参量
大修后
1)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除制造厂另有规定外,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相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5ms
—相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3ms
—同相各断口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3ms
—同相各断口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2ms
在额定操作电压(气压、液压)下进行
9
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1)3年
2)大修后
1)并联合闸脱扣器应能在其交流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或直流额定电压的80%~110%范围内可靠动作;并联分闸脱扣器应能在其额定电源电压的65%~120%范围内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低至额定值的30%或更低时不应脱扣
2)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的80%(关合电流峰值等于及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
3)或按制造厂规定
10
导电回路
电阻
1)3年
2)大修后
3)必要时
1)敞开式断路器的测量值不大于制造厂规定值的120%
1)用直流压降法测量,电流不小于100A
2)必要时,如:
怀疑接触不良时
11
分、合闸线圈直流电阻
更换线圈后
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12
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整定值)检验
1)大修后
2)必要时
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必要时,如:
第54页
怀疑设备有异常时
13
压力表校验(或调整),机构操作压力(气压、液压)整定值校验
1)大修后
2)必要时
按制造厂规定
1)对气动机构应校验各级气压的整定值(减压阀及机械安全阀)
2)必要时,如:
怀疑压力表有问题或压力值不准确时
14
操作机构在分闸、合闸、重合闸操作下的压力(气压、液压)下降值
大修后
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15
闭锁、防跳跃及防止非全相合闸等辅助控制装置的动作性能
大修后
按制造厂规定
16
红外测温
1年
按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执行
1)敞开式断路器在热备用状态下,应对断口并联电容器进行测量
2)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7.2 真空断路器
真空断路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7.2。
表7.2 真空断路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
项目
周 期
要 求
说明
1
绝缘电阻
1)投运后1年内进行1次,以后母联、变低、电容器组开关每3年1次,其余6年1次
2)大修后
1)整体绝缘电阻按制造厂规定或自行规定
2)断口和有机物制成的提升杆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下表中数值:
大修后 1000 MΩ
运行中 300 MΩ
采用2500V兆欧表
2
交流耐压试验(断路器主回路对地、相间及断口)
1)投运后1年内进行1次,以后母联、变低、电容器组开关每3年1次,其余6年1次
2)大修后
3)必要时
试验电压值按DL/T593规定值的0.8倍
1)更换或干燥后的绝缘提升杆必须进行耐压试验
2)相间、相对地及断口的耐压值相同
3)12kV等级运行中有如下情况的,耐压值为28kV: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
—进口开关设备其绝缘水平低于42kV
4)必要时,如:
怀疑绝缘不良时
3
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试验
1)6年
2)大修后
试验电压为2kV
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4
导电回路电阻
1)投运后1年内进行1次,以后母联、变低、电容器组开关每3年1次,其余6年1次
2)大修后
3)必要时
1)大修后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运行中自行规定,建议不大于1.2倍出厂值
1)用直流压降法测量,电流不小于100A
2)必要时,如:
怀疑接触不良时
5
断路器的合闸时间和分闸时间,分、合闸的同期性,合闸时的弹跳过程
大修后
1)分、合闸时间,分、合闸同期性和触头开距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合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不应大于2ms
在额定操作电压下进行
6
操作机构合闸接触器和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1)6年
2)大修后
1)并联合闸脱扣器应能在其交流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或直流额定电压的80%~110%范围内可靠动作;并联分闸脱扣器应能在其额定电源电压的65%~120%范围内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低至额定值的30%或更低时不应脱扣
2)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额定值的80%(关合峰值电流等于或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
第55页
7
合闸接触器和分合闸电磁铁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更换线圈后
1) 绝缘电阻:大修后应不小于10MΩ,运行中应不小于2MΩ
2)直流电阻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采用500V或1000V兆欧表
8
真空灭弧室真空度的测量
母联、变低、电容器组开关每3年1次,其余6年1次
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能够用断口耐压代替
9
检查动触头上的软连接夹片有无松动
大修后
应无松动
10
灭弧室的触头开距及超行程
大修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