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 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经过不同方式的交易, 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 达成某种妥协、 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 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创造的, 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 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 Delphi) 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 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 并扩展到教育、 科技、 运输、 开发研究、 太空探测、 住宅、 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D) 。4. (C) 5.( C) 。6.(C) 7.( C) 8.( A) 9.(B) 10、 (D)
三.多项选择题
1.( A、 B、 C、 D) 2.(ABCD) 3. (A、 B、 C)。4.(ABD)5.( A、 B、 C、 D)
四.简答题
1.简述浴盆模型。
答: 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 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 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 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 "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 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 实行及调整。
2.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答: 追踪决策的特点有①回溯分析, 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 找出;失误的环节和原因, 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 ②非零起点, 即决策不是以零为起点, 而是对过去已有决策的改进; ③双重优化, 即既要优于原方案, 又要是多种改进方案中最优的; ④理效应, 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
答: 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 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③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 综合、 分配和落实的过程, 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五.论述题
1.试分析中国公共政策评价当前存在的问题。
答: 第一, 以研究取代吸务; 第二, 以好恶取代科学; 第三, 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 第四, 以形式取代实质; 第五, 人为制造信息障碍; 第六, 人才、 经费的缺乏。
2.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 "巴拉姆的驴子"说明, 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 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 , 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 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她成功了, 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 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 这是黄金地段, 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 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 一旦决定了, 新建了, 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 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 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6 , 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基本方案有:
( 1) 盖一个大型商厦, 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 为税收服务, 为市财政服务; 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 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 到底多大必要, 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
( 2) 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 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
( 3) 盖政府大楼, 改进办公条件, 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 再大兴土木, 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
( 4) 盖一个大型停车场, 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 建设一个停车场, 未免浪费; 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经过这些考虑, 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形成性考核( 一)
指导: 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 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
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 简称国六条) 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 并认真阅读。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写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 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因时间关系没能进行讨论, 就不作要求。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 条理清楚, 能自圆其说就能够。
注: P98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 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 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 首先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第二, 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 要尽量做到明确、 具体, 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 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要联系。由此能够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 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 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 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 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 第四, 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 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 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 人员的配备状况, 以及资金等其它资源量的要求等。
范文参考(个人提纲在小组提纲中提炼)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
一、 本选题简介
( 一) 选题依据:
1、 审计理论界的专家大多数注重从理论层面理解和诠释审计, 对于审计实践接触不多, 即使审计科研人员经过审计实地调研, 由于被调研对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未必肯如实披露审计中发现的真实问题, 这就造成审计调研的结果与审计发现之间存在偏差, 由此形成的审计理论也就存在偏差;
2、 从事一线审计的人员, 具有丰富的审计实战经验, 严重的经济问题在她们严谨的审计程序和准确的专业判断下被发现, 但很多一线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理论知识, 无法将揭露问题实质的案例上升到理论, 并用于指导审计实践;
3、 审计专业的在校学生, 在全面掌握审计、 财务会计和其它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同时, 迫切需要了解审计实战技术, 有趣的审计案例不但会开拓她们的视野, 而且会激发她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 并帮助她们真正领会法律精神,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4、 各大财经类高校教师苦于缺少审计案例的专业教科书, 她们使用的仅有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专家编著翻译过来的版本, 书的内容与国内国家审计现状难免会有出入。当前国内出版的审计案例系列书籍实际还停留在将审计报告内容简单地转摘, 而未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尚未将实务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讨论, 对于高校的教学针对性不强。
基于上述4点理由, 确定了《政府审计案例》的选题。
( 二) 目标定位:
该课题以正式出版物的方式, 设计二种版本, 分别面对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二种版本案例选取相同, 体例有所变化。它对于从事审计业务的审计人来说很有启发性, 对于审计理论研究人员也具有参考性, 而对于高校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又不失为一部提前实习的好读本。同时, 本书还将制作成PPT课件, 致力于高校审计专业教师讲课之用。
( 三) 风格定位:
本课题一改学术类文章生硬、 枯燥、 难懂的通病, 全书或采用生动有趣的文学语言, 或采用严谨客观的新闻性语言, 间插一般理论与实务性文章所特有的表述方法。作者力求全书有较强的知识性、 启迪性和趣味性。在课题表现形式上是全新的, 在课题内容上也与其它案例书有别。
( 四) 主要研究内容
1、 本书的基本体例: 本书从案例背景介绍、 审计发现过程、 案例分析、 审计发现采用的重要审计技术与方法、 案例思考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作者的意图是, 背景介绍主要介绍本案大的宏观背景, 如政治、 经济、 法律等或国家的最新政策规定、 会议精神等; 本案的审计依据、 审计环境, 以及审前调查的有关内容, 这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前提, 也是审计发现过程的铺垫; 本案的审计目标与范围、 意义; 本案的案情提要等。审计发现过程是本案的关键内容, 也是审计一线人员和高校学生渴望了解的部分, 其它所有结构应服从于该部分。案例分析主要结合审计发现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的分析评论, 该部分有一个不变的内容是本案适用的法律法规; 经过此案例分析发现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差距, 以及今后工作中应改进之处。接下来讲述的是本案发现所采用的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但该部分不局限于本案, 而是结合其它审计类型综合讲述这一实用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最后是延伸性案例思考题, 目的是把与本案有关的内容保留一部分, 留给审计一线和高校学生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间, 真正达到案例启迪的目的。
2、 按照国家审计署 - 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审计类型的划分, 本书案例分布在: 财政审计12个案例、 金融审计5个案例、 企业审计4个案例、 经济责任审计4个案例、 资源环境审计4个案例、 涉外审计3个案例, 共32个案例。其中, 计算机审计案例8个、 绩效审计案例8个、 专项审计调查4个; 中央级审计案例7个、 省级审计案例9个、 市县级审计案例16个。
案例讲述过程中, 不同类型的审计将会穿插内容。
二、 讨论内容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提供了财政——税收征管审计、 经济责任——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资源环境——退耕还林审计共3个案例( 详见附件2) 供各位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案例选取。
政府审计类型主要有本书选取的六种, 但不同的审计类型具体占多少比重? 同一审计类型又应该选取什么内容的案例? 只是根据作者日常审计实践经验总结或作者已有审计成果汇集而成的, 正因如此, 在案例选取方面作者难免失之偏颇, 甚至有遗珠之憾,
2、 体例选择。
本书表述的体例或称结构编排主要为: 背景介绍、 发现过程、 案例分析、 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案例思考。各位审计专家对此编排不知有何想法?
3、 案例标题。
讨论提纲的附件1《目录》直接点出案例的标题, 如”税收征管审计”、 ”国有企业法人离任审计”, 是否能够考虑使用隐喻性的标题, 如”任务财政”、 ”贪污私分”, 或二者的结合, 如”任务财政——税收征管审计”、 ”贪污私分——国有企业法人离任审计”。是否还有其它更适合的案例标题?
4、 表述语言。
本书表述语言主要有三种: 文学性、 新闻性、 理论性, 究竟采用何种单一语言, 或几种语言结合使用等, 需要各位的指点。原则是站在读者的角度, 力求知识性、 启迪性和趣味性, 不落俗套而又实用。
5、 如有其它更好的意见或想法, 请不吝赐教, 在此先表示衷心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