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114775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9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与区域差异区域与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地形和气候是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形和气候是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镜子)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界线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置、面积东部临海 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西南青藏高原 25%地形海拔较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3 大平原(东北平原、华

2、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 大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海拔较高,差别明显,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内蒙古高原、2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气候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咸水湖,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植被北 寒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热带季雨林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温度为基础 西

3、 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贺兰山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东南 西北山地高山高山高山森林 草甸 草原 荒漠 山麓 山顶森林草原荒漠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规律,以水热组合为基础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自然环境发展种植业的条件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水旱灾害频繁有利光照时间长,夏季日温差大不利灌溉水源不足有利光照强不利热量不足农业最重要农耕区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人类活动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补充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

4、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分界线:秦岭淮河 1 月 0等温线划分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划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南北差异北方南方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耕地较多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耕地较少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水热不太充足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湿润区;水热充足植被亚寒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土壤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红壤、砖红壤;土

5、壤贫瘠。人工改造有水稻土自然资源森林、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不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和水力资源相对丰富;能源资源不足 自然条件生态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耕地类型旱地水田农作物小麦、棉花、甜菜、大豆、杂粮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农业水果苹果、梨柑橘、荔枝(2)东部季风区的四大亚区的差异气候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东北针叶、针阔混交林黑土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生产规模大;热量不足华北温带季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落叶阔叶林黄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冬小麦、谷子、棉花水资源不足、干旱、风沙、土壤盐碱化

6、华中华南季风,亚热带湿润区常绿阔叶林红壤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华南季风,热带常绿阔叶雨林砖红壤一年三熟水稻、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水热充足;旱涝灾害频繁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2、差异东部地带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共 12 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共 9 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共 10 个地

7、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水平高 低发展进度快 慢特征能源、矿产缺乏对外贸易,海洋开发 新兴产业基地能源、矿产丰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能源、矿产丰富能源基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一、东北地区一、东北地区1、在图上填注:(1)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2)东北平原的三大组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内蒙古高原(4)主要河流: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 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

8、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形条件:地形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东北地区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农业可多种经营。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工业 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形成工促农牧,农牧兴工的格局。);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东北亚经济合作为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开发时间较晚,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4、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农业生产

9、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平原 地区。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主要农作物分布:见课本 P65 图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 大小兴安岭 和 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及部分林区草地。5、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激增 高强度 的农林开发 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6、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

10、食品 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 区域。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继续强化商品粮等大宗农产品的,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建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和农牧民增收两大主题,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绿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7、东北大米质量优与气候的关系:东北地区的水稻生长期长;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8、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该地区农作物生长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低温的劣势是只能种植耐寒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有牲畜过冬的问题。低温也有好处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冬季积雪,春季融化

11、,缓解了春旱。9、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2)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1)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多;(2)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生产水平高。(3)与长三角比,东北地区单产低的原因?(1)小麦单产低于水稻;(2)耕作较粗放;(3)复种指数低于长三角。(4)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潜力何在?(1)地广人稀;(2)宜农荒地多;(3)单产有待提高。10、中国的玉米带在松辽平原,与美国的玉米带相比:相同点(1)农

12、业地域类型相同,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2)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3)都以玉米为主,单产都较高。不同点(1)经营方式不同;(2)区域专业化及现代化程度美国大于中国;(3)我国玉米带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较差,单产较低。11、辽中南基地我国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能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不利:水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大。衰落的原因: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趋枯竭。振兴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二、西北地区二、西北地区(一)西北地区概况(一)西北地区概况1、范围(1)地形区范

13、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2)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3)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 400mm 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1)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2)景观特色:草原、荒漠为主。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干旱;年降水量少;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冬春。5、外力作用: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多风蚀、风积地貌。6、河流:多内流河(最大的是塔里木河),河流补给方式以高山

14、冰雪融水为主,及少量山地降水。流量与气温相关,夏季形成汛期,冬季断流。7、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减少,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这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由东到西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年降水量50 毫米200 毫米200400 毫米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自然景观荒漠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草原草原农业类型绿洲农业、畜牧业灌溉农业(河西走廊)、畜牧业贺兰山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畜牧业大兴安岭8、沙漠中出现绿洲属于非地带性规律。9、各地水源(1)山地降

15、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2)河西走廊的水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3)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水源来自黄河水。10、西北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的分布都成点状或带状。(点状:绿洲。带状:沿河,沿交通干线)11、西北地区的农牧业:(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2)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地势平坦,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决定性和限制性因素:水源。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和甜菜。(3)新疆长绒棉和吐鲁番哈密瓜、葡萄。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利于糖分累积。该地区棉花生产

16、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形成:气候变异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4)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

17、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表现形式主要分布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土地沙漠化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气候异常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三过一不石质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云贵高原、广西)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森林破坏(坡地开垦、过度樵采)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和华北半湿润)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灌溉不当(只灌不排)红漠化(石漠化一种)红色砂岩地区(江南丘陵)土层薄,降水强度大植被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土流失3、荒漠化成因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1)自然原因:干旱 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气候异常(2)人为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三过一不

18、4、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威胁扭转正在发展的土地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3)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4)措施:水、地、人、林、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节水农业;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合理分配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网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

19、宜牧则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控制人口增长6、宁夏中卫的沙坡头为保护宝兰铁路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削减风力,截留水分。不宜大范围推广,原因是成本太高)草方格沙障属于工程措施7、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梭梭、柠条、沙拐枣是优良固沙植物)8、斑点状荒漠化的成因:过度放牧。绿洲地区的荒漠化成因: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垦。79、读图题(1)图中 沙漠的名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图中地区绿洲退化严重的原因:气候变暖,蒸发

20、量增大;人口增长迅速;区域内大力开荒种粮;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作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4)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21、,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5)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6)新疆南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10、世界荒漠带包括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两种类型。(见学案 P23)(1)非洲撒哈拉沙漠为代表的荒漠带,主要成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同时受来自内陆的信风带的

22、影响,增加了干燥程度。(2)澳大利亚西海岸、非洲撒哈拉地区和非洲南部西海岸,为什么荒漠直逼海岸?都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沿岸均有强大的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三)(三)、西气东输、西气东输1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四不(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且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赋存量不匹配。1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1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1)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沿线经过新疆、甘肃

23、、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和上海 9 省市。沿途经过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途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所经过的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二线工程:西起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3)二线工程比一线工程:线路长,所经地区的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部分起源地来自国外。8(4)管道铺设的考虑因素市场(人口密度大,城市多)、气区(补充气源,保障供气的安全性稳定性)、地形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工程量、建设成本、后期维护费用)、河流(难度、成本)(5)管道运输的优点

24、: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强,安全性好。缺点: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1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使东部、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各地区进一步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四大气区:新疆(塔里

25、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开发利用现状东北、华北油气田开采已到中后期;西部成为新的战略接替区。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15、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16、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煤 炭天然气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缺点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

26、大、回收周期长17、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18、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19、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1)自然条件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3)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

27、技术要求较高。(4)能源消费需求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不能形成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20、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根本目的:提高资料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有利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2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为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因所经地区生态环境

28、脆弱,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3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四)西电东送(四)西电东送高压输电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南部通道云贵的火电和乌江、澜沧江、西江上游的水电,送往广东。中部通道三峡和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北部通道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9三、北方地区三、北方地区一、华北平原的四个问题一、华北平原的四个问题1、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季农业用水量大措施:修水库;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田水

29、利建设;南水北调;节约用水2、夏涝原因:降水集中在 7、8 月份,且多暴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土流失导致中下游河床抬高,容易决口,泛滥成灾;入海河道单一。措施:修建水库,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河堤;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3、次生盐碱化原因:不合理灌溉;旱季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措施:完善排灌体系;改良土壤;调控水盐运动4、沙尘暴原因:冬春季降水少;风大;土地沙化严重;冬春季植被覆盖率低措施: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同荒漠化5、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原因:风力沉积;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成因:流水侵蚀(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降水集中于夏

30、季,且多暴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地形起伏大人为: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开矿(3)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沟壑发展,破坏工矿交通设施;气候更加恶劣;泥沙淤积严重,旱涝灾害不断。(4)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地措施相结合,建立有机、高效的农业体系。工程措施:修水库,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生物措施: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耕作措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二、山西能源基地二、山西能源基地6、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有限的

31、;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7、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全省 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河东煤田是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2)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8、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

32、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9、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形成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向外输出焦炭。10、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输电利:经济效益高;运输成本低。弊:加剧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1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10(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

33、用 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12、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煤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依赖煤炭和铁矿13、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

34、的治理 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废水,沉淀净化。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营造防风林带,复垦绿化造林。14、京津唐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条件: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产品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不足:水资源不足措施: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技术改造15、黄河(1)母亲河塑造华北平原;水能丰富;引黄灌溉(2)各河段的问题以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旧孟津为界上游凌汛;中游:水土流失、干旱断流;下游:凌汛、地上河水患、断流、次生盐渍化。16、黄河的忧患地上河

35、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关键是治沙。(1)成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含沙量大;下游河道变宽,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2)治理:上游梯级开发;中游水土保持;下游堤坝建设。17、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主要功能: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四、南方地区四、南方地区一、长江一、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我国第一大河1、长江各河段综合开发的重点(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分上中下游)区位优势主要问题原因措施上游水能丰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封山育林育草中游金属矿产丰富,制造业基地,棉粮油和水产基地旱涝灾害见下题见下题下游鱼米之乡,丝绸之乡,综

36、合性工业基地大气污染,水污染人类不合理行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2、长江洪涝灾害(1)原因:自然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中游没有足够的滞洪和蓄洪场所;中下游泄洪能力弱。人为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减弱。(2)措施: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中游修水库,建分洪蓄洪工程;中下游退田还湖;下游加固堤坝。3、治理“九曲回肠”的荆江裁弯取直,建荆江大堤,建分洪工程。4、三峡的坝址:湖北宜昌三斗坪。(1)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径流量大;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11(2)三峡的首要目标是防洪。综合效益有:防洪、发电、灌溉

37、、航运、水产养殖、旅游、南水北调。(3)三峡的不利影响: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库区泥沙淤积严重,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5、长江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相似之处:都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开发水能资源;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大力发展内河航运。6、对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的合理化建议:加大管理力度,进行全流域统一开发与管理;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疏浚河道提高通航能力;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二、南水北调二、南水北调7、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是什么?为什

38、么要从南方调水?缺水形式:“水量性”缺水。自然: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且降水集中在 7、8 月份;河流湖泊少,积蓄水量少,许多雨水都以洪水形式流入海洋;特别是春季干旱严重。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人均径流量少;;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8、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合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北方冬春季节缺水,尤其是春季春旱严重。长江夏秋季(610 月)水量丰富,最适宜调水。修建水库。9、要保证工程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采取什么措施?修建水库、大坝储水;建立有关法律法规,沿途水资源的利用统一管理;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严格治污,保证水质。10、调

39、水线路及评价: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段,利用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至华北平原东部及天津。优点现成河道,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缺点:需逐级提水。注意点:防治污染。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北上至北京。优点:水质较好,部分可自流。缺点:无现成河道,线路长。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至黄河上游。优点:水质最好,线路短。缺点:可调水量少,地形复杂,工程艰巨。11、南水北调对受水区的意义: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有利于社会安定;逐步消除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沿线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12、南水北调对长江的影响(以东线为例):长江入海水

40、量减少,海水上溯,影响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使输水沿线的低洼地引发盐碱化。13、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1)原因自然:降水丰,地形起伏大。人为:乱砍滥伐(2)措施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三、珠三角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三、珠三角的城市化与工业化14、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15、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1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

41、原因:(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先机。关键性因素关键性因素(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17、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 年年1990 年以后年以后问题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

42、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12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影响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生活消费品类产品的主要生产

43、厂家。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乡村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18、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境贸易19、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比,珠三角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三角由于南岭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1产业

44、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

45、,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 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20、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模式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21、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南京自身腹地很大。首要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带动郊区县的发展。其次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一、产业转移一、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

46、现象。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13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3市场因素 当

47、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三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48、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图 515)。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几个问题几个问题:1、为什么日本、韩国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之前,要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

49、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2、目前,有人提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浙江省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对此,提出你的看法。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1.2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有:GPS 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和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一、遥

50、感、遥感(RS)1、RS 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关键的装置:传感器3、原理:地面物体因种类、性质和环境不同,其发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一样4、主要环节:目标物 传感器 处理装置 遥感图像5、工作过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收集、传输 信息处理、分析 专业图件统计数字6、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病虫害、农作物估产等。7、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8、航空遥感(飞机、高空气球)分辨率高、范围小、速度慢、周期长 航天遥感(人造卫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