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行道及附属工程监理细则
11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及其特点:
主要针对本工程本专业本细则涉及的范围进行概述。
二、监理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 ;
2、《厦门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厦门市政府令105号;
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279号令;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 ;
5、工程监理规划;
6、工程监理合同,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
7、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
三、质量检查验收内容与要求:
缘石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直顺度
10
100m
1
拉20m小线取最大值
2
相邻块高差
3
20m
1
用尺量
3
缝宽
±3
20m
1
用尺量
4
侧石顶面高程
±10
20m
1
用水准仪
预制人行道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压实度
路床
≥90%
100m
2
用环刀法或灌沙法检验
基层
≥95%
2
平整度
5
20m
1
用3m直尺量取最大值
3
相邻块高差
3
20m
1
用尺量取最大值
4
横坡
±0.3%
20m
1
用水准仪具测
6
纵缝直顺
10
40m
1
拉20m小线量取最大值
7
横缝直顺
10
20m
1
沿路宽拉小线量取最大值
8
井框与路面高差
5
每座
1
用尺量
预制侧石、缘石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混凝土抗压强度
平均值不低于设计规定
2
外型尺寸
±5
3
外露面缺边掉角长度
<20且不多于一处
4
外露面平整度
3
预制道板(大方砖、小方砖)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混凝土抗压强度
平均值不小于设计规定
2
两对角线长度差
大方砖5,小方砖3
3
厚度
大方砖±5,小方砖±3
4
外露面缺边掉角
大方砖小于20,小方砖小于10
且不多于一处
5
边长
大方砖±5,小方砖±3
6
外露面平整度
2
现浇水泥混凝土人行道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压实度(%)及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压实度
路床
≥80
100m
2
用环刀法或灌沙法
基层
≥95
2
抗压强度
不低于设计规定
每台班
1组
3
厚度
±5
20m
1
用尺量
4
平整度
5
20m
1
用3m直尺量取最大值
5
宽度
-20
40m
1
用尺量
6
横坡
±0.3%
40m
1
用水准仪测量
7
井框与路面高差
5
每座
1
用尺量
沥青类人行道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压实度(%)及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压实度
路床
≥90
1000m
2
用环刀法或灌沙法
基层
≥95
2
厚度
±5
20m
1
用尺量
3
平整度
沥青
5
20m
1
用3m直尺量取最大值
其它
7
4
宽度
-20m
40m
1
用尺量
5
横坡
±0.3%
20m
1
用水准仪测量
6
井面与路面高差
5
每座
1
用尺量
四、需要预防的主要质量通病:
1、 预制人行道板铺面局部沉陷。
2、 铺面板松动冒浆。
3、 铺面与构筑物衔接不顺。
4、 铺面积水。
5、 侧缘石坡度、线形不顺。
6、 人行铺面板的平面尺寸和厚度的偏差超过标准,使铺面板纵、横向不齐,纵、横缝宽度不一,呈无规则的错位状态。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一)、质量预控要点及其措施
1、 熟悉图纸、合同、标准规范,对设计要点、关键部位以及要注意的技术问题作到心中有数,便于对监理工作和工程质量进预控。
2、 审核施工单位资质,核实项目班组成员到位情况。
3、 参加图纸设计交底和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并提出意见。
4、 督促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检查并完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技术措施可靠。并严格督促承包商按照审核后的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5、 帮助加强施工单位人员的质量意识,检查其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运行情况。保证组织措施是否可靠。
6、 严格按照规范,审查施工单位的材料计划,严格控制主要材料、制品、设备质量,使用的材料、制品、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检查并审阅材质证明和报告。
严格控制进场的侧平石的色差及外型尺寸,对不合格的或已损坏的产品一律禁止使用。
新材料、新制品的使用,需经监理、业主审查审查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所有设备安装前,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核查相关技术参数,确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安装。
8、对各类市政、公用事业管线及其地面设施、盖框等,应事先协调,落实专业对口部门,严格遵循先管线,后土基、基础,再作铺面的施工顺序。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及其措施
1、 侧平石:
① 要保证侧平石的线形顺滑美观,必须对道路中线进行精密放样,使闭合差平差分配在各个桩上,然后依次丈量路面边界定出边桩。
② 相邻侧石接缝在平、立面上都必须平齐,缝宽1cm。
③ 侧平石在施工时,平面上布置平石和侧石应错缝对中相接,平石间的缝宽也为1cm,而平石与侧石间缝应≤1cm,并用抗压强度>10MP的水泥沙浆填实。
④ 对排砌的侧平石、机非分割带,路缘石均应抽检其线形及高程,目测发现的突折点,必须整改。
2、 人行道:
① 铺筑人行道板,一般采用“放线定位法”顺序铺筑,所铺垫层厚度要均匀,道板底面应紧贴垫层,不得有“虚空”现象。
② 铺筑过程中,用3m直尺沿纵横和斜角方向靠量面层平整度,用胶锤敲实后,发现不符合要求,及时返工或休整。
③ 采用大块道板铺筑时,与侧石垂直的拼缝为通缝(横逢)与侧石平行的为错缝(纵缝),缝宽≤1cm。与侧石接边线缝宽1cm。缝隙应均匀,灌缝须饱满。
3、 彩色人行道板:
① 将彩板浇水湿润按所放定位线逐块铺于黏结层上时,要用胶锤作适当敲振,使其密贴完全坐实,上下层结成整体。相邻板块要紧贴,表面平整,线条顺直。
② 彩色人行道板与基础之间的黏结层宜采用水泥沙浆。
4、现浇水泥混凝土人行道:
① 水泥混凝土人行道面层收水抹面后,要及时分块滚花压线。花眼边缘与压线平行,一般间距为5cm,滚花应清晰,花眼深度应一致(一般2~3cm),滚花时防止将沙浆带起。
② 铺筑、振实、收水抹面、分块压线、滚花等工序应连续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不得中断施工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
③ 面层边角应整齐、不得有>0.3mm的裂缝,不得有石子外露、浮浆、脱皮、印痕等现象。
5、沥青类人行道:
① 沥青人行道表面经碾压后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集料离析集中等现象。
② 接茬应紧密、平顺,烫边不应枯焦。
③ 面层与其它构筑物表面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6、进出口斜坡:
斜坡与车行道、人行道、街坊里弄道路连接应平顺,特别是斜坡与人行道连接的过渡段的坡度,不宜大于20%,超过次限应经设计采取相应措施。
(三)、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要点及措施
1、严格工序交接检查:各工序完工后,施工单位按质量检验程序进行自检和评定,填表送监理工程师核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隐蔽工程检查:隐蔽工程完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将隐蔽工程记录提交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组织质监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联合检查验收,当验收合格监理签字认可,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严格质量报告制度:及时向总工室报告工程质量控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采取的处理措施,严格质量报告制度。
4、发生事故,施工单位要立即按规定填写质安问题报告单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待监理会同业主、设计单位对事故进行分析审核批准施工单位处理意见后,通知施工单位执行。
5、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业主、市档案管理部门的资料整理归档要求,及时对工程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6、监理人员严格按监理工作要求进行监理工作,对工程资料要及时签认、归档整理。
六、本工程应形成的资料
1、 施工方案及其报批资料。
2、 原材料检验资料。
3、 配合比设计报告;
4、 材料进场、使用报审资料;(出厂证、合格证、检验单)
5、 机械设备进/出场报审资料;
6、 基层验收资料;
7、 开工报批资料;
8、 混凝土浇灌记录;
9、 中间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资料;
10、交工验收资料;
11、有关监理管理资料:
设计变更、技术洽商、会议纪要、旁站记录、业主指令、监理通知、技术签证、监理日记、监理月报等。
八、附: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监理流程图(框图)
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监理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