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分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129768 上传时间:2025-07-0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88.50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分析 44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目的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全面实施精细管理,确保结构物内外在质量,提高试验人员的质量意识,推进项目混凝土质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目标化和制度化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路基、龙劲寨大桥、段家屋隧道、天池岭隧道等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管理。 3 职责 3.1 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混凝土的技术质量工作,对混凝土控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指导。 3.2 试验室主任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责任人,负责从配合比设计到竣工验收,贯穿混凝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对混凝土相关试验人员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 3.3 混凝土组组长负责协助试验室主任完成混凝土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监督检查并帮助指导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完成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带领混凝土组试验员完成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和结构物回弹等工作。 3.4 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是混凝土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全过程控制混凝土质量,监督拌和站执行经理部下发的各施工部位的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各桥涵分部所需混凝土的供应顺序,处理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信息反馈等相关工作。 3.5 现场质检工程师负责现场施工条件准备及现场混凝土的浇筑,制止不合格混凝土的浇筑。 4 工作流程 5 规范与标准 5.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批 混凝土施工前,试验室负责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报批并依据批复结果以黑头文件形式发至主管领导、各部门及各桥涵分部,要求质检部复印给各现场质检人员,做到人手一份。 5.2 混凝土拌和前的准备工作 5.2.1 准备工作包括混凝土用原材料自检、报验,拌和楼计量系统的标定、检校,拌和站试验人员及试验设备配置,砂石含水量的测定及理论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换算、现场施工条件准备等。 5.2.2 项目经理部应派试验员入住拌和站,主要责任负责监督拌和站严格按照经理部下发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拌制混凝土,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各桥涵分部所需混凝土的供应顺序,控制混凝土质量,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测,处理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信息反馈。 5.2.3 原材料进场时,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通知经理部试验室材料试验员对所进材料进行自检和报验,自检和报验均合格后备用,检测结果由试验室材料试验员通知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如有检测不合格则由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通知并督促拌和站清退出场,不容许不合格材料用于混凝土拌和。 5.2.4 拌和站对拌和楼应根据要求进行定期标定,否则不允许使用。混凝土组长还应按每月一次的频率对其进行检校,检校结果由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在拌和楼计量系统检校记录表(表式EAC MS ZL-ZJ3:3-11-8)记录,可供查用,如检校结果超出规范要求,应查明原因或由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通知拌和站对计量系统重新标定,防止因此造成损失。 5.2.5  拌和站试验室和试验员配置要求 5.2.5.1 试验室要加强对拌和站试验人员和设备的管理,要对拌和站试验设备的购置、标定、校准、使用与报废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指导,不容许在不确定状态下使用试验设备,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拌和站应当配备的试验人员和配套的试验设施主要有: ⑴人员:混凝土拌和站临时工地试验室配置试验员一名和试验工两名,试验员能熟练掌握混凝土拌和物试验检测技术,熟悉相应的试验检测规范,并能完成相应的试验资料;试验工协助试验员完成现场试验检测工作。 ⑵试验设备:混凝土拌和站临时工地试验室在经理部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的指导和监督下主要对进场砂、石料各简单技术指标进行初检,并负责混凝土施工配比计算和混凝土试件的制取。临时工地试验室必须配置以下试验设备,并完成相关设备的标定。试验设备清单如下: ①粗、细集料标准方孔筛(0.075~53mm) 各一套 ②针片状规准仪 一套 ③集料压碎指标值测定仪(水泥混凝土用) 一套 ④混凝土程控磁盘震动台 一台 ⑤升容积筒 一只 ⑥微波炉(另配专用小碗) 一台 ⑦15千克电子天平(精度1g) 两台 ⑧混凝土坍落度测定仪及捣棒 两套 ⑨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试模,砂浆抗压强度试模 满足需要 ⑩游标卡尺 300mm精度0.02mm 一把 ⑶组建标养室,标养室面积根据经理部要求确定。标养室设铁架子(具体尺寸同经理部试验室标养室),要结实可靠,配置标养室温湿度自控仪、加湿器、空调及温湿度表一只,保证满足规范要求,并建立好标养室温湿度台帐按时登记。 ⑷混凝土拌和站临时工地试验室必须建立完整的试验资料台帐,含砂石含水量记录台帐(表式EAC MS ZL-ZJ3:3-11-8)、结构物混凝土施工台帐(表式EAC MS ZL-ZJ3:3-11-2)等。 5.2.6 混凝土拌和前,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应取代表性的砂石材料样品对含水量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一天上、下午各测一次即可,但遇天气变化大时应加大检测次数,进行理论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始终保持施工配合比和理论配合比的一致性,同时对罐车内壁和拌和机用水润湿但不容许有积水。 5.3   搅拌站拌和混凝土 5.3.1 混凝土拌和前,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填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表式EAC MS ZL-ZJ3:3-11-1)。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和拌和站试验员签字确认,其中第一联由拌和站试验员转交搅拌手,第二联由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留底,定期转交经理部试验室混凝土组组长存档备查。 5.3.2 现场质检工程师必须核对现场施工条件是否准备好,如果因为现场施工条件不具备而通知混凝土拌和,经理部将追究施工分部和现场质检工程师的责任。 5.3.3 准备工作就绪后,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安排拌和站站长搅拌混凝土。 5.4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测及制件 5.4.1 混凝土拌和时,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必须上拌和楼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查看。 5.4.2 在保证其它材料与理论配合比一致的情况下,根据天气温度、施工工艺、运距及结构部位等调整用水量,使拌和物性能达到最佳,同时对前三车混凝土每车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棍度、和易性及泌水情况,正常后可减少检测频率,至少每五车检测一次;对性能检测不合格的混凝土应及时调整其性能,经调整后检测合格的可继续使用,如再次检测不合格应当废弃,同时找明原因并处理,汇报领导处理。同时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要不定时对拌和楼数显配比数据进行检查。 5.4.3 混凝土拌和过程中,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监督拌和站试验人员分前、中、后三阶段制件,并在混凝土终凝前用铁丝在试件表面做上标记,防止试件作假,不容许不制件、少制件、做假试件。对于预应力结构混凝土和现浇梁除正常制件外,还应制作与现场结构物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试件数量一般为两组,其相应龄期的强度是梁板预应力放张、张拉和支架拆除的依据。 5.4.4 混凝土试件自成型起就必须按规范要求保证温湿度进行标准养护。试件拆模前一般放于标养室地面养护,拆模后,由拌和站试验员用油漆在试件表面进行标记,标记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部位和浇筑日期。而后搬进标准养护室架子上养护,试件前后左右均保证10-20mm的间距进行标准养护。 5.5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由现场质检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以及浇筑质量。大方量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浇筑现场必须派试验员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稳定后,由现场质检工程师目测控制。拌和物性能差的混凝土必须及时检测并拒绝使用,混凝土由罐车拉回拌和站处理,同时现场质检工程师通知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因现场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所导致的后果,除追究相关分部的责任外,还将追究现场质检工程师和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的责任。 5.6 结构物养护与强度检测 5.6.1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覆盖材料一般用彩条布、土工布、大帆篷布等;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收光或拉毛后洒水养生,洒水遍数视天气情况而定,以始终保持结构物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准,养护天数不少于7天。 5.6.2 结构物浇筑28天后,混凝土组要对其回弹强度进行检测,并上报质检部。回弹强度记录表详见表式EAC MS ZL-ZJ3:3-11-14。 5.7 混凝土试件养护与强度检测 5.7.1 试验室要加强对拌和站标准养护室的管理,监督拌和站试验员建立温湿度台帐并按时登记;混凝土试件在拌和站标养室养护7天后送至项目部试验室标养室继续养护,同时在混凝土试块送样台帐(表式EAC MS ZL-ZJ3:3-11-7)上登记。 5.7.2 试验室要保证混凝土试件的后期标准养护条件,安排专人每天三次对标养室温湿度进行记录,如温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5.7.3  试验室应建立混凝土试块送样台帐,对拌和站每次所送试件进行登记。每天混凝土组试验员应根据台账记录,对28天强度到期试块强度进行强度试验,并及时整理资料,登记台账。如28天混凝土试件强度检测不合格,必须逐级上报。 5.8 其它 5.8.1 混凝土冬季施工 5.8.1.1 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即进入冬季施工。 5.8.1.2 进入冬季施工前,对于野外养生条件比较差的结构物混凝土,试验室应在原有配合比的基础上掺加有防冻作用的外加剂重新试配、报批并下发。 5.8.1.3 混凝土冬季施工主要采用混凝土拌和站后场对混凝土拌和用水予以加热的方法进行,水温控制在40-60℃之间,最高不超过80℃,特别注意水泥不能与80℃以上的水接触,避免假凝现象的发生。 5.8.1.4 混凝土用砂、石料堆里不容许含有冰雪等结块料,避免降低拌和料的温度,并在混凝土拌和前测定砂石含水量,保证理论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正确换算。 5.8.1.5 混凝土拌和前及拌和过程中应定时由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测定拌和用水、混凝土出机及入模温度并记录,确保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5.8.1.6 混凝土拌和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和罐车内壁,混凝土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的1.5倍,使水泥颗粒充分分散和骨料充分包裹。 5.8.1.7 混凝土在运输时尽可能缩短时间,在混凝土罐车上增加保温垫,减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5.8.1.7 混凝土拌和过程中,除正常制件外,还应制作与现场结构物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其相应龄期的强度是拆模的依据。 5.8.1.8 对掺有防冻作用外加剂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选择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 ⑴施工现场应准备煤炉、煤球、土工布、草帘、彩条布等,混凝土浇筑之前用草帘和土工布等把模板全部包裹起来,篷内采用火炉配合蒸锅或碘钨灯加热,保证混凝土浇筑前模内温度在正温范围内。 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原则上不得洒水养生,仅用覆盖蓄热法保温养生,把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来的热量蓄积起来,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散失,使之在适宜的温度下形成强度。 ⑶蓄热覆盖养生温度不得低于10℃,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当结构物养护温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火炉配合蒸锅或碘钨灯加热,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养生过程早、晚、夜间施工分部安排人员测定养生温度并做好记录,项目部安排人员24h不定时进行监督检查。 5.8.2 预制箱梁混凝土冬季施工 5.8.2.1 混凝土浇筑前先用大篷布覆盖整个预制梁模板,通入蒸汽,使箱内温度达到5℃以上。 5.8.2.2 混凝土浇筑时,从梁的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浇筑到哪一段时掀起该段大篷布,顶板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避免混凝土受冻。 5.8.2.3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先覆盖一层彩条布,外面再覆盖一层大帆篷布,彩条布和大帆篷布应下垂到地面形成一个闭合空间以利于暖气流通。 5.8.2.4 混凝土采用蒸汽养生,加热过程中,应保持升温速度大于10℃的温度梯度,安排专人观测棚内温度;养生时在箱室的两端各悬挂一支温度计,升温过程中每小时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当升温至40℃左右时应暂停通入蒸汽。 5.8.2.5 养生过程中,使箱内温度保持在40℃左右,6小时后可拆除内模,12-18小时后可拆除边模,具体以现场同条件养生的混凝土试块强度作为拆模和预应力张拉的依据。 5.8.2.6 蒸汽养生的时间不少于3天,拆模前停止通入蒸汽,降低箱梁温度,使箱内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大于15℃。 6 表式 6.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表式s30-hnt-1) 6.2 结构物混凝土施工台帐(表式s30-hnt--2) 6.3 水泥混凝土拌和用水加热温度记录(表式s30-hnt--3) 6.4 混凝土拌和物出机温度记录(表式s30-hnt--4) 6.5 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记录(表式s30-hnt--5) 6.6 水泥混凝土养生温度记录(表式s30-hnt--6) 6.7 混凝土试块送样台帐(表式s30-hnt--7) 6.8 砂石含水量记录台帐(表式s30-hnt--8) 6.9 拌和楼计量系统检校记录表(表式s30-hnt--9) 6.10 混凝土制件台帐(表式s30-hnt--10) 6.11 混凝土强度试压台帐(表式s30-hnt--11) 6.12 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台帐(表式s30-hnt--12) 6.13 砂浆/孔道压浆强度试压台帐(表式s30-hnt--13) 6.14 结构物强度检测汇总表(表式s30-hnt--14) 表式s30-hnt-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编 号: 结构部位 浇筑具体时间 混凝土强度等级 工程量 第一联:拌和站留存 理论配比(kg/m3) 砂 石 含水量 (%) 施 工 配 比 (kg/m3) 每盘料 用 料 (kg) 设 计 坍落度 (mm) 备 注 名称 厂家规格 用 量 水泥 砂 石 水 外加剂 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 拌和站试验员: 日 期: 日 期: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编 号: 结构部位 浇筑具体时间 混凝土强度等级 工程量 理论配比(kg/m3) 砂 石 含水量 (%) 施 工 配 比 (kg/m3) 每盘料 用 料 (kg) 设 计 坍落度 (mm) 第二联:试验室留存 备 注 名称 厂家规格 用 量 水泥 砂 石 水 外加剂 试验室驻拌和站试验员: 拌和站试验员: 日 期: 日 期: 表式s30-hnt-2 结构物混凝土施工台帐 第 页 序 号 结 构 部 位 设计 强度(MPa) 砂石含水量(%) 实测坍 落度 (cm) 浇筑方量(m3) 浇筑日期 浇筑具体时间 记录人 备注 表式s30-hnt-3 水泥混凝土拌和用水加热温度记录 记录日期 温度(℃) 记录人 记录时间 1 2 3 4 1 2 3 4 表式s30-hnt-4 混凝土拌和物出机温度记录 结构部位 记录日期 温度(℃) 记录人 记录时间 表式s30-hnt-5 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记录 结构部位 记录日期 温度(℃) 记录人 记录时间 表式s30-hnt-6 水泥混凝土养生温度记录 结构部位: 浇筑日期: 记录日期 检查次数 记录时间 养生温度(℃) 环境温度(℃) 记录人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表式s30-hnt-7 混凝土试块送样台帐 结构物名称: 序号 结 构 部 位 混凝土 标 号 制 作 日 期 送 样 日 期 送样人 收样人 备 注                                                                                                                                                                                                                                                                                                                                                                                                 表式s30-hnt-8 砂石含水量记录台帐 拌和站名称: 序号 材料名称及规格 试验日期 试验时间 盒 号 盒质量(g) 盒+湿料质量(g) 盒+干料质量(g) 水质量(g) 干料质量(g) 含水量(%) 平均值(%) 备 注 表式s30-hnt-9 拌和楼计量系统检校记录表 第 页 序号 检校日期 所属分部 计量装置名称 质量标准值(kg) 质量称量值(kg)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平均值(%) 备 注 表式s30-hnt-10 混 凝 土 制 件 台 帐 第 页 序 号 结 构 部 位 设计 强度 (MPa) 成型 日期 试压 日期 施工配合比(kg/cm3) 实 测 坍落度 (cm) 试件 编号 制件人 备注 水泥 砂 碎石 水 外加剂 表式s30-hnt-11 混 凝 土 强 度 试 压 台 帐 第 页 序 号 构造物名称 结 构 部 位 设 计 强 度 (MPa) 试 件 编 号 龄 期(天) 试 验 结 果 试 验 日 期 试验者 试 验 报 告 编 号 备 注 试 件 质 量 (kg) 抗 压 强 度 (MPa) 表式s30-hnt-12 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台帐 第 页 序 号 使用部位或地点 设 计 强 度(MPa) 浇筑日期 坍落度 (cm) 试 验 结 果 试验报告单 编号/试验者 备注 龄期(d) 弹性模量(MPa) 龄期(d) 弹性模量(MPa) 表式s30-hnt-13 砂浆/孔道压浆强度试压台帐 第 页 序 号 构造物名称 部 位 设计强度(MPa) 试 件 编 号 龄 期(天) 试验结果 (MPa) 试 验 日 期 试验者 试 验 报 告 编 号 备 注 表式s30-hnt-14 结构物回弹强度检测汇总表 第 页 施 工 分 部 结 构 物名称 部 位 设 计 强 度 浇 筑 日 期 回 弹 日 期 回 弹 结 果 检测人 备 注 平均值 标准差 评定结果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 二、项目标准试验管理规范 1 目的 经过规范项目各项标准试验的工作程序,使各项标准试验成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有利于低成本战略的有效实施,推进项目精细管理,特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路基、龙劲寨大桥、段家屋隧道、天池岭隧道等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管理。 3 职责 3.1 项目总工程师是标准试验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标准试验申报前的最终审阅工作,对标准试验过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指导。 3.2 试验室主任全面负责标准试验的准备、试验、报批、下发和施工过程的监督执行,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指导。 3.3 土工室负责人负责全线路基、路面底基层等标准试验、报批、下达及监督执行,负责原始数据及上报资料的复核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台帐。 3.4 混凝土室负责人负责全线各种混凝土、砂浆、水泥净浆等配合比试验、报批、下达及监督执行,负责原始数据及上报资料的复核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台帐。 4 工作流程 5 规范与标准 5.1 标准试验的种类包括土工标准试验,混凝土、砂浆及水泥浆配合比设计,路基配合比设计等。 5.2 熟悉设计图纸与规范 项目开工前,土工室混凝土室负责人查阅图纸、规范及规程的有关技术、质量指标,明确标准试验的设计标准与要求,试验室主任要对设计标准与要求进行复核。 5.3 标准试验准备 5.3.1 原材料准备 5.3.1.1 由物资部和试验室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规程确定原材料料源,并组织各种材料进场储存。 5.3.1.2 标准试验前,土工室、混凝土室负责人对标准试验用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取得正式试验报告备用。材料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标准试验所用的材料厂家和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必须和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一致,不容许为标准试验单独准备材料。 5.3.2 试验设备准备 标准试验前,试验室应配备该试验所需的完整的试验仪器设备,经校准合格标识后方可使用。 5.3.3 配合比设计书拟定 5.3.3.1 土工室、混凝土室根据设计标准与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材料的性能指标,结合工地实际情况拟定标准试验设计书(表式s30-bzsy-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范本>),其内容包括设计依据、设计标准、工程部位、材料的性能指标、计算过程、试配比例的选定等. 5.3.3.2 试验室主任应对土工室、混凝土室负责人拟定的标准试验设计书进行审核。 5.3.3.3 标准试验设计书拟定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施工成本等因素。 5.4 标准试验配合比设计 5.4.1 标准试验过程必须结合拟定”设计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规定进行。 5.4.2 标准试验由试验室主任和土工室、混凝土室负责人共同组织完成。 5.4.3 土工室、混凝土室组长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施工日志中详细完整的记录试验过程,对每一步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得最佳配合比。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逐级上报,以便及时处理纠正。 5.4.4 标准试验完成后,各组员应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并登记台帐(表式s30-bzsy-2~5),土工室、混凝土室负责人负责对资料进行复核,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其中特异数据进行处理,后交试验室主任阅改,确认无误后交总工程师审阅,最终确定最优配合比。 5.5 标准试验成果申报 5.5.1 标准试验成果以承包人申报表的形式上报。 5.5.2 标准试验资料上报驻地监理组后,驻地监理组将对上报资料和标准试验成果进行审查和验证,最后上报业主进行验证。如上报资料在审查时存在问题,应返回修改后重新上报,当试验结果与驻地监理组、业主的试验结果一致性差别超过容许值时,应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或重新试验。 5.5.3 根据规定,各种标准试验应先由施工单位试配,后上报驻地监理组和业主进行验证试验。为加快试验进度以不影响施工进度,标准试验尽量是施工单位、驻地监理组和业主三家共同取原材料,同时开始试验。 5.6 成果批复 5.6.1 标准试验成果上报后,试验室主任要督促业主和驻地监理组尽快试验、批复。 5.6.2 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