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同学之间应该( )。
A.相互关心
B.互不往来
C.相互攀比
2.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请唱歌最棒的你上台表演,你应该( )。
A.很不高兴,不愿意表演
B.很害羞,让同学表演陪你才表演
C.很高兴,大方上台表演
3.自己动手( )多。
A.失败
B.损失
C.收获
4.我们见到老师的时候要( )。
A.当作没见到
B.有礼貌
C.爱搭不理
5.我们和老师、同学不可以一起( )。
A.学习
B.劳动
C.打架
6.对于自己的抽屉,我们要做到( )。
A.及时清理
B.让老师来帮忙清理
C.不用清理,原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7.老师要给我们发作业本了,你认为下面哪种领取的方式最好?( )
A.有序排队
B.谁跑的快谁先领
C.谁离的近谁先领
8.下面不属于重阳节活动的是( )。
A.登高
B.赏菊
C.吃月饼
9.同学们去秋游活动时,我们会( )。
A.自由活动,想去哪就去哪
B.听从老师的指挥,遵守活动纪律
C.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活动
10.下面班委会组成绝对不正确的是( )。
A.班长 学习委员 文体委员 生活委员 劳动委员
B.班长 课代表 小组长 生活委员 学习委员
C.班长 学习委员 文艺委员 体育委员 纪律委员
D.班长 副班长 学习委员 文体委员 生活委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1.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的九月初九是( ),有( )、( )的风俗。
2.重阳节有( )、( )的风俗。
3.( )月( )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我们向为新中国献身的( )表达崇敬与怀念之情。
4.排队有间距,不要靠得( )。
5.( )生活结束了,我们又开学了。
6.节假日外出时,可通过( )、( )、( )、( )了解天气情况。
7.在1949年( )月( )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8.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 )、( )和玩耍……
9.周末了,我可以去书店( )。
10.标志贴在( )地方比较合适。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每一个值日生都应该认真做好值日工作。 ( )
2.小林周末的时候早早起床,准备好和爸爸妈妈去登山。 ( )
3.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汤圆,象征团圆。( )
4.我们小组正在积极值日呢。 ( )
5.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汤圆,象征团圆。( )
6.下课后我们要主动整理课桌。 ( )
7.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并摆放整齐。 ( )
8.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公历八月十五日。 ( )
9.暑假,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定了学习、娱乐计划。 ( )
10.国歌响起要肃立。 ( )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
1.值日生要做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合适的任务连线。
值日生应该做的事?(写出至少4点)
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
1.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与“秋天”有关的节日。(如下列表格所示)请你将下列节日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六.简答题(共5题,共31分)
1.简单地说一下每当值日的时候,你都是怎么做的。
2.在你值日的时候,都碰到过什么难题?写一写吧!
3.升国旗时,听到国歌响起,我们应该怎么做?
4.简单地说一下你身边的人是怎样建设我们的国家的。
5.说说你假期里每天的计划?
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
1.今天轮到聪聪和鹏鹏值日了,聪聪早早地来到教室,鹏鹏快打上课铃的时候才不慌不忙地来到教室,你觉得聪聪和鹏鹏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八.综合题(共1题,共4分)
1.找一找,在我们校园的这些地方,有规则要求么?有的请打“√”。
在我们班级、校园的哪些地方,也张贴了规则要求呢?(比一比,谁的眼睛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C
6.A
7.A
8.C
9.B
10.B
二.填空题
1.重阳节;登高;赏菊
2.登高;赏菊
3.9;30;英雄们
4.太近
5.暑假
6.查手机;看天气预报;收听广播;打12121天气预报专线
7.10;1
8.大家庭;学习;劳动
9.看书
10.学校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略
五.填表题
1.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菊
六.简答题
1.先扫地,后拖地,再擦黑板。
2.我值日时,遇到过同学未值完日就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班里打扫卫生。
3.①行注目礼 ②唱国歌 ③少先队员行队礼
4.环卫工人帮助社区清理垃圾。
5.每天早晨7:30分起床;每天8:30分书写暑假作业;每天11:00外下散步;下午3:00开始写作业;晚上8:00开始看电视。
七.材料题
1.鹏鹏做得不对。因为值日生需要提前到教室开门,在上课前把地扫干净,鹏鹏这样会耽误大家上课时间。
八.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