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优秀作文大全:《我眼中的求是精神》.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127329 上传时间:2025-07-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6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作文大全:《我眼中的求是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优秀作文大全:《我眼中的求是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作文大全:《我眼中的求是精神》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我眼中的求是精神》这篇优秀作文,大家可以一起看一下这篇作文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http:///的后续更新吧!   优秀征文《我眼中的求是精神》   山川兴不孤,翰墨以自娱。文物湄潭盛,归心无日无。   ——钱宝琮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历史是不断旋转的齿轮,时间则是连接齿轮的轴承,历史因时间得以延续,时间因历史而变得完美。   1939年6月,湄潭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竺可桢校长是浙江大学的顶梁柱,自然而然担任起为学校负责、为师生负责的重担。1939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践踏华夏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续华夏文脉,育民族英才,在校领导多方面的讨论下,竺可桢校长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迁校。于是,浙江大学在1939年9月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开始了流亡办学的历程。一迁浙江西部天目山、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四迁遵义湄潭。从此,浙江大学与山城湄潭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浙江大学在湄潭办学七年,对湄潭的文化教育、农业生产、治学育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浙大师生与湄潭人民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共度艰难困苦,并且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情谊。   "犹得羁栖读故书,不待鸡鸣先起舞",浙大西迁到湄潭办学将近七年的时间。我国最早最年轻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曾经就在湄潭永兴镇度过了极其难忘的大学一年级的时光,更有无数著名教授来到湄潭,素有"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向浙大师生张开了有力的双臂。   "秋风飒飒天气凉,送客携手上河梁",1938年11月的秋天,在广西宜山提出"求是"作为浙大的校训,求是精神就是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这是浙大师生应有的言行标准,也是每个人应有的人生准则。   "四子有行忽万里,为歌一曲湄之阴",1944年4月10日李约瑟博士第一次来到遵义的浙大,1944年10月25日又第二次来到湄潭考察,进入湄潭文庙内听取35篇论文宣读,正因为李约瑟博士的湄潭之行,才有了他对湄潭浙大的赞誉——"东方剑桥".   "归梦几时无,醒后依然万里余",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伟大的八年抗战以胜利宣告结束,5月11日,遵义文化界举行"浙大复原欢送会",浙大师生挥手告别湄潭。   浙大西迁影响了湄潭几代人,播撒下了现代科学文化的种子。浙大西迁又为后代留下了价值不菲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座小城里,曾培养了一大批如李政道、程开甲、叶笃正等新一代蜚声中外的科学巨子,同时汇聚和保护了一大批如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卢鹤绂等一代知识分子精英。正是这样,才让历史没有把湄潭遗忘,浙大西迁让湄潭这座小县城蓬荜生辉,从此名扬四海。   求是精神永垂不朽,求是精神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