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随着教育观念的变革,基础教育的基本职能已经不是使学生简单地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道德,而是面向21世纪,全面开发人的脑力、智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及国情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地理教学要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育人为本,一切为了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下面结合我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说地理”。
课前“说地理”是在上课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由学生说一说近几天国内外发生的地理现象。这个环节能将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断掌握新的信息资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提高地理素养。具体做法如下:
1、全班56人分为7个小组,每组8人,且每组选出1名组长,组长负责督促组员搜集好资料,并记录该组每位组员发言的评价,以便期末评选出优秀小组及优秀组员。
2、每节课由一个小组当主角进行“说地理”,该组组员发言完毕,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3、每位学生发言要求简洁明了,切忌拖泥带水,主题不清,浪费时间。发言完毕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以资鼓励。
实践证明,课前“说地理”能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活跃了学生的课堂活动,也能促使学生勤于看书读报、搜集资料,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力指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要想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智能,着眼点必须由教师转向学生,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引导学生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学”懂,“学”会、会“学”。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很重要,它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的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我的做法如下:
1、千方百计做好新课的导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优劣,与导入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为此,教师事先要作充足的考虑,选择最优的导入方式。
2、教师利用地理挂图、地球仪以及各种现代化的地理模型、标本、教具,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可以利用上述学具,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天体的分类”时,我不是让学生对着课本背定义,而是利用幻灯片,打出各类天体的图片,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由学生看图片说出天体的名称和类型,从而轻松而快速地总结出天体的分类。再如学习“地球”时,就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我设计了一些资料及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出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1)安全的宇宙环境,(2)稳定的光照条件,(3)适宜的温度,(4)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5)液态水的产生。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智能。
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活力。地理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运用,随堂应变,为全面培养学生智能服务。新课标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要像小科学家一样,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学习“地球”一节时我采用了出示资料及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言的方法。那么,在处理“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我则采用了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支持“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另一组则支持“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各自搜罗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辩论会形式很适合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高中生。又如:问题解决式学习,合作学习也是常用的较好的方法。实践证明,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智能。
4、启发学生质疑。
会提问题的人才会思考,才会真正去思索,去探究。因此,在一堂课的尾声启发学生提问题也很重要,它为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勾上了完美的一笔。例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时,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几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地外文明存在吗?UFO是怎么回事?太阳系真有第十颗行星吗?未来人类将居何处?为什么我国发射的多是飞船而美国有航天飞机?”这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能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即使是异想天开的问题也未尝不可,古时人类飞天遁地的梦想,在今天不是一一被证实了吗!可以说,质疑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而老师的释疑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三、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完成课本中的课题实验,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改进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增长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们采用的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材,每册书共有4章,每章书都附有一个课题实验。这是个让学生动手的很好的机会。我要求每小组每学期至少要完成两个课题实验,并以书面报告或论文形式将做法和结果上交给老师。事实上,学生对这些课题实验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能自觉主动地完成,有的小组甚至每个课题实验都做了,而且效果都不错。
除了课题实验,我组织学生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地理园观测活动,天象观测活动,编辑地理板报,举行地理知识竞赛,观看地理影片,进行野外观察和地理参观,举办地理讲座等。实践证明,地理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上述是我几年来不断探索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的一些做法,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智能,提高学生地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日俱增,2005年我教的高一地理,学生统考成绩合格率96%,优秀率达71%,可以说,这是开放的地理课堂带来的好成绩,愿与广大同行共勉,不断探索,真正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业绩。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