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在升国旗时,下面那个做法是错误的( )。
A.行注目礼
B.和同学说笑
C.唱国歌
2.上课时我们应该( )。
A.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B.想回答问题就直接站起来
C.不回答问题,又没啥奖励
3.课间活动时,我们( )。
A.要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
B.只要高兴,玩什么都可以
4.下面的做法错误的是( )。
A.上课铃响,不回教室
B.国歌响起要肃立
C.下课铃响去厕所
5.图书角是( )的地方。
A.吃饭
B.读书
C.做游戏
6.学习体操动作的时候,我们应该( )。
A.记住大概的动作要领就行
B.听好节奏,慢慢学
C.老师在场时就认真学,不在时就跟挨着的同学逗着玩
7.上体育课,当听到老师喊“集合”时,我们应该( )。
A.继续玩耍
B.迅速列队集合
8.他们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课睡觉
B.不愿一起学
C.认真阅读课外书
9.作业本发下来了,我会( )。
A.往书包里一塞,就去玩了
B.打开看看分数,就装进了书包
C.仔仔细细地看,有错马上改正
10.升旗时,错误的做法是( )。
A.面向国旗站好
B.向国旗敬礼
C.和同学讨论问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24分)
1.升国旗时, 我们要立正,行( )礼。
2.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 )。
3.校园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 )。
4.我们是( )接班人。
5.少先队队歌是《( )》。
6.上课铃声响,赶快( ),( )摆整齐,专心把课上。
7.一起做,要遵守大家约定的( )。
8.上课前要通过看( )了解下节上什么课。
9.课间,我们要( )言( )行。
10.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寻求( )的帮助。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学校走廊里大声说话! ( )
2.上课时,我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做小动作。 ( )
3.丽丽在教室里到处乱扔垃圾。 ( )
4.国旗、国徽是我们祖国的标志。 ( )
5.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书,爱惜它们。( )
6.上课铃响,我们仍然不回教室。 ( )
7.小明最喜欢玩手机了,只要放学回家,便拿起手机津津有味地刷抖音。( )
8.小丽听到上课铃声以后,就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 )
9.写字时,应做到“一尺、一寸、一拳”,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课桌约一拳,手指离笔尖约一寸。( )
10.攀爬窗台。 (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我能连。
我们的学校 树落叶了
秋天到了 爱吃田鼠
可爱的猫头鹰 勇敢的孙悟空
我们的老师 耿老师
《西游记》 虎林五小
五.简答题(共6题,共35分)
1.上课时,当别的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2.为确保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安全,我们需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3.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图中的同学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4.在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5.听到上课铃声,我们应该怎么做?
6.国歌是祖国的象征,你会唱国歌吗?课下让爸爸妈妈教教你。
六.综合题(共2题,共16分)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与人交往的重要。你想知道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如何?自己是否善于和他人交往?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是否喜欢经常和别人一起活动?
2.你是否喜欢参加集体游戏?
3.在班级中,你有5个以上的朋友吗?
4.课间你经常一人坐在座位上,不愿和大家一起玩吗?
5.你遇到烦恼或不高兴的事时,会说给别人听吗?
6.活动课上,同学请你表演节目,你会接受吗?
7.上课时,你是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8.同学们都乐于和你一起玩吗?
9.你自己身上至少有三处优点,是吗?
10.和陌生人讲话时,你能看着他的眼睛吗?
2.你知道以下分别在上什么课吗?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A
5.B
6.B
7.B
8.C
9.C
10.C
二.填空题
1.队
2.队礼
3.教室
4.共产主义
5.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
6.进课堂;书本
7.规矩
8.课程表
9.轻;慢
10.老师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简答题
1.认真听,不吵不闹。
2.红灯停、绿灯行;靠右行、不追跑等等。
3.对。因为上下楼梯应该靠右行,这样才能避免拥挤和发生意外。
4.我们应该要认真听,眼睛要看着那位同学,用脑子思考他的回答与自己的答案有哪些不同之处……
5.马上到教室,准备上课。
6.我会唱国歌,在幼儿园里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会我们唱国歌了。或我不会唱国歌,回到家里我会让爸爸和妈妈教我唱国歌。
六.综合题
1.1.是 2.是 3.有 4.不是 5.会 6.会 7.会 8.是 9.是 10.能
2.英语;数学;美术;音乐;语文;体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