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我们有了疑问,下列哪种做法不能解决是( )。
A.查阅相关资料
B.向别人请教
C.害怕提问,不懂装懂
D.实地调查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主动打扫家里的卫生
B.为下班回家的妈妈倒水
C.拉着刚下班的爸爸出去玩
3.放假了,我想学游泳,但是听到了有人溺水的消息,又想( )。
A.到游泳馆或安全的水域,在大人的监护下学习
B.没关系,好朋友也是在河里自己学会的
C.安全最重要,还是不学了
4.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会( )。
A.看看周围人的答案
B.先做后面的题,全部做完再思考
C.举手问老师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6.春节大家都要回家的理由是( )。
A.家里有好吃的
B.好玩儿
C.为了全家团聚
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
1.做学习的主人,不同人有不同的( ),( )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2.我们学校有很多部门,如:教导处、( )( )……
3.养成良好的( ),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又能锻炼我们的自理能力。
4.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 );妈妈的妈妈, 我称呼她( )。
5.有关“家”的传统节日有( )、( )、( )、( )等。
6.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会遇到( )的事情。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醉酒驾驶机动车是违法行为。( )
2.生命是爱的结晶,生命是一个奇迹。( )
3.小红的妈妈长期卧病在床,她应该辍学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 )
4.独立思考、爱动脑筋不是好的学习经验。( )
5.妈妈下班回到家,黄海帮妈妈拿拖鞋,倒水给妈妈喝。 ( )
6.小明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玩打火机。(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把交通标志和相对的作用连起来。
事故发生地段 步行 禁止行人 通过注意 儿童人行通道
五.填表题(共1题,共9分)
1.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们知道吗?请填写下列表格。
六.简答题(共5题,共32分)
1.学校培育我们茁壮成长,你打算怎样回报你的学校呢?
2.你心中有哪些小问号呢?
3.聪聪想在教师节时给班主任老师送上一张自己制作的贺卡,你能帮聪聪出出主意吗?
4.诵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歌颂了母亲的什么精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早上下雨了,小冬到校后鞋子都湿了,于是他就在教室的墙上把鞋底蹭干净,在教室墙上留下了好多鞋印。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
1.壮壮有烦恼了,你能帮他解决吗?
壮壮:我很想有个玩伴。有时候,同学来找我玩,爸爸就是反对,还总说我贪玩、不顾学习。我没有兄弟姐妹,又失去了很多朋友,我很伤心!
八.综合题(共2题,共12分)
1.根据情景,回答问题。
星期六的晚上,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一位爷爷的生日聚会。席间,爸爸和朋友喝了好几杯酒。酒席散后,朋友问爸爸怎么回家,爸爸说:“就喝了几杯酒,没什么事、我自己开车回去。”
请你判断,爸爸的做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不正确
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一读上面这首诗,上网查资料,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A
6.C
二.填空题
1.方法;适合
2.总务处;图书馆
3.生活习惯
4.爷爷;外婆(姥姥)
5.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
6.各种各样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连线题
1.
五.填表题
1.清明节;4月4日或5日;扫墓、祭祀祖先、踏青。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全家团圆。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菊、敬老;孝敬老人
六.简答题
1.想要回报自己的学校,可以从很多方面做起,例如:努力学习,考出优异成绩;参加比赛,为校争光;多学本领,回馈社会等等。
2.①夜空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星星。②城市里为什么经常堵车。③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3.可以写上对老师祝福的话语,也可以画画等。
4.这首诗歌颂了母亲担心儿子、爱儿子的关切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5.不对。他这样做毁环了学校的公物,不爱护学习环境,是错误的表现。
七.材料题
1.(1)认真完成作业。(2)主动向家长介绍小伙伴的优点。(3) 告诉小伙伴要讲文明、有礼貌。(4) 对小伙伴要热情接待,伙伴离开后,要把东西整理好,把房间打扫干净。
八.综合题
1.B
酒驾是违法的;
2.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一种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