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谋篇布局
九峰实验学校 徐董梅
教学目标:
掌握并运用记叙文写作的几种谋篇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范文示例
阅读理解
1、出示中考样卷上的作文:
心里美滋滋的①
思考并回答:这篇作文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2、阅读《羚羊木雕》,分析其结构特点。
1、阅读,思考,交流后明确:这是一种线性结构模式。
2、分析线性结构模式的几种情况。
思考分析
小结特点
1、概括线形结构模式的特点:
所谓“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2、就全文结构而言
可以顺叙,如《羚羊木雕》;
可以倒叙,如《心里美滋滋的①》;
可以插叙。有时为丰富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也可以在顺叙过程中采用插叙,如《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从“查问木雕”写起,而把“赠送木雕”“裤子风波”用插叙来表现,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全篇叙事有波澜,引人入胜。
3、就表达方式而言,可以采用一些表现手法,如
借物抒情 《心里美滋滋的》2
托物言志 《心里美滋滋的》4
其他
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本加以理解。
概括特点
掌握方法
呈示例文
分析特点
1、出示《心里美滋滋的》3、4,分析其结构特点。(近年不被看好,略讲)
2、明确块状结构模式的记叙文的特点
所谓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就是指一篇记叙文可以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是学生在特定场合——中考考场——易于结构的作文形式,也是易于被特殊读者——阅卷老师——在极短的阅卷时间里理解并产生好感的记叙文作文形式,但近年不被看好。
分析特点
概括小结
布置作业
习作巩固
作文: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要求:选择其中一种模式写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羚羊木雕 (作者:张之路)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
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对送给我。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摸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心里美滋滋的①
眼前又浮现出那年夏天在北京颐和园的故事,每当我想起它,心里美滋滋的。
犹记得初二暑假,我与父母去北京游玩。千篇一律的亭台楼阁,熙熙攘攘嘈杂的人群,炎热的天气,都使我心里非常烦躁。进入北京颐和园游玩时,我索性就坐在那大片荷花池边休息。
时值夏末,荷花已寥寥无几,但池中荷叶绿波荡漾,极为养眼。突然,一只银色的铝制小桶映入眼帘。它由一根细绳拴着,悠悠入水,待水满后又被稳稳地拉上了岸。我循着那个方向走去,只见桶的主人是一位老者。他将桶置于石板路上,从一只狭长的木匣子中取出一只巨型毛笔,于桶中蘸湿,又在桶沿理顺笔毛,双手持笔杆,以石板路为纸,以荷花池水为墨,在地上写起了字。我觉得十分新奇,饶有兴致地看了下去。
老者面带笑意,在地上落下两行隽美的诗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名句。老者满意地欣赏自己的作品,他心里一定美滋滋的。我置身于这片远离繁华喧嚣、宁静美丽的一隅风景中,心里也滋生出美好平静之感。老者面向荷花池,似乎一如诗中所写,追忆着自己的往昔,心里美滋滋的情感溢于脸上。他将这种情感传递给我,我欣赏他深厚的文学底蕴与他书写生命的张力,心里也美滋滋的。
我望着地面的字迹一点一滴地被骄阳侵蚀,不由感叹:“多可惜啊!”可老者依旧面带笑意,对我摆摆手,收拾起行装往那嘈杂的入口走去,独留我一人回味。
字迹分明已干透,我却看出了它的印记。老者分明已离开了荷花池,我却感觉到他的存在。我明白了,他心里美滋滋的感受是源于他超脱物外,独自享受宁静、享受生活的心。在这个纷扰的世界,我们格外需要这渴求宁静的心境。而做人,也莫过于要像老者这样:把自己镌刻在某个地方,然后再大方地把名字抹掉。我读懂了老者,读懂了为人处事,读懂了生活,心里美滋滋的!
骄阳似火,荷花池上金光潋滟。我享受着这宁静的一隅,心上似有缱倦的微风拂过,不再烦躁。最终如含甘草,甜到心里,心里美滋滋的„„
心里美滋滋的②
闲暇中我总是要想到外婆,想到她抱着満篮的枸杞挺立在家乡的黄河岸口向我微笑,心里便美滋滋的。
外婆见到枸杞,心里也是美滋滋的,那是她的骄傲,也是全宁夏人的骄傲。
外婆侍奉枸杞树,就像在被面上绣花,一针扎下去,红的是果,再一针下去,美的是心。 我是在仲夏摘果忙碌后出身的,外婆说我很识“时务”,应为俊杰,然而她哪能体会到我仅听出她对枸杞的喜爱的委屈。
没有多少名人赞扬过枸杞,杜甫甚至作诗贬过枸杞,只是刘禹锡那一句“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终使外婆高兴了起来。
而外婆最能体会的是下一句“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在那些缺衣少食的日子里,那传说能延年益寿的红果子最终一粒也没有留给外婆自己,而是全进了我的肚中。那未晒干的枸杞味道有酸有甜,却是爱的味道占了心头,心里美滋滋的人,有我也有外婆。
最美的是那仲夏时节,枸杞全红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红色映着夕阳,似乎连夕阳也要黯淡下去了。而鲜人知道,枸杞开花时是最不路惹眼的。渐渐地,我明白了,这就像外婆的一生,先抑后扬。直到有了我,外婆的心才真正美滋滋起来。
外婆不愿去破坏这火红的世界,却不得不伸出手去,轻轻地抖了抖手腕,手中的篮子也渐渐地染满了红色。我也尝试过去摘枸杞,却因技术问题败下阵来。外婆是不乐意让我摘的,
她嫌我笨手笨脚。然而长大了,我也就释然了。心里还美滋滋的,因为我理解那里面包含的不是嫌弃哪„„
如今,外婆老了,老得连枸杞田都走不到了,却还念叨着让我陪她去,一到那时,我心里美滋滋的。她抚着我的头,又摸摸枸杞树,叹息着:“俊杰啊,快长大吧„„”
那一刻,我的心里不仅美滋滋的,还乐开了花。
心里美滋滋的③
青豆花儿,豌豆花儿,嫩嫩的芽尖儿迎着老屋顺流而下的阳光依次绽放。对于老屋,多的,都是无尽的快乐。每每想起这些,心里就像是吃了蜜一般,美滋滋的。
美滋滋的是那老屋韵味悠长的自然风光。
老屋前是一条小溪,他紧紧地包围着老屋,溪上坐落着青石板桥,桥上的四周种满了嫩绿的杨柳,一阵微风吹拂而过,轻轻地,吹起杨柳妙曼的身姿。吹起河面层层涟漪,吹起老屋无尽的美丽。老屋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刻在心里,回想起,便是美滋滋的。
美滋滋的是那童年时光的稚嫩的快乐回忆。
老屋是从外婆那一代就已经建成了,或许还要更久,我的童年大多数都是在老屋的陪伴下长大的。最爱的就是与大一岁的表姐与年幼的表妹一起在老屋玩耍。我们时常会挎着小竹篮,跑到老屋院子里的田埂上,不用弯下腰,便能采摘到乡间常见的狗尾巴草,偶尔也会碰上几株蒲公英,表妹这时是最兴奋的,赶忙采上一株,呼一口气,轻轻地吹动,洁白的蒲公英苗儿便会随着和煦的风,飞舞在广阔的天空,有时叶柄上还会残留一些,不服气的表妹深深吸进一口气,拼命地吹动“钉子户们”,小脸也涨得通红,这时的老屋像慈祥的老人一般“望”着我们,那无尽的、快乐的回忆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美滋滋的,还有那全家团聚幸福美满的时光。
父亲和姑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三家人都能聚在一起。然而每当逢年过节,老屋总是最热闹的,每一个人的身影清晰可见,虽无觥筹交错,虽无山肴野蔌,可此时的起坐而喧哗者,举家欢也,这使得老屋充满了亲情的付出与给予所带来的无限光芒。这时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不尽如人意的,是老屋因动迁就要被拆了,舍不得的思绪却始终拴不住时光的过往。可是,时光荏苒,纵使生命千回百转,纵使老屋容颜及时消失殆尽,纵使老屋对于这个世界或许只是一处模糊的浮萍,但是那风光、那快乐、那亲情、那事实不可磨灭的回忆,在我心里深深刻下。
每每想起,心里便美滋滋的。
心里美滋滋的④
翰墨凝香,胡琴悠扬,馨兰环绕。处在如此诗意的气氛中,我闭上眼,张开双臂,不觉感到心里美滋滋的。
不错,这便是我闲暇时生活的真实写照。闻,浓浓的墨香;听,酽酽的琴声;品,淡淡的花香。我爱诗意地生活,在这三者静默的熏陶中,乐乐在心里渐渐萌芽„„
一支狼毫,一块砚台,一方宣纸,一片闲适从心里泛起,我喜欢把生活用墨香渲染,在风朗气清的日子里,暂且拿下学业的重担,换上一份美滋滋的心情,在书桌前摆好石砚,倒好墨汁,铺好宣纸,执起一支毛笔,尽情地挥毫泼墨。我屏气凝神,娴熟的操控手中的狼毫,同时也包括我的心境。它们在“永字八法”的点撇竖捺中沉浸;在大气洒脱的行书中酣畅淋漓;在端庄沉稳的赵体中细细沉淀。我置身其中,慢慢品味这份安宁中的愉悦。
我笑了,看着笔下流淌出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感悟到了生活的张与弛,心里不觉美滋滋的。这里我收获了平静。
调紧琴弦,拿下琴弓,慢慢把二胡放在左腿上,稍稍向前倾,在家中不大的客厅中,琐碎的不快,小事的羁绊,全让我奏响的音符带向远方。伴着一份美滋滋的心情,随着胡琴灵动的曲调,畅然抒情。我喜不自禁地叫来了父母,他们坐在我两旁的沙发上,与我一起聆听。琴弓在一收一回中谱写了《二泉映月》,仿佛看见阿炳蹒跚的身影;它让我在一曲《喜洋洋》中倍感振奋,高频率的回弓,欢快热烈的音调让我精神抖擞;还有那一调优美的《紫竹调》,悠扬动听,心旷神怡。“好!真不错!”看着父母陶醉认可的目光,喜从心里来。
我笑了,听着自己或激昂或悠扬、或凄美或灵动的胡琴声,感受到了人情百味,有酸甜也有苦辣。这里我获得了窥探世界百态的窗户。
清风拂面,在落日的黄昏,我信步走向阳台,淡雅的花香将我面前的一小方天地装点得芬芳美丽。深呼吸,茉莉的清香沁人心脾,好舒畅;抬眼望去,吊兰亭亭玉立,淡紫的花朵可爱怡人,好雅致。
我笑了,闻着馨香,我神清气爽,心里不觉美滋滋的,花朵们正告诉我生活也需如此:淡然,闲适,如花一般动人。
舒爽之余,回望一眼桌上的书法,聆听一遍绕梁的余音,闻一闻花朵的清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眺望远方,生活本应如此,不是吗?
心里美滋滋的⑤
再次驻足,遥望那幽深的弄堂,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蹲在墙角数蚂蚁的年代,回到了儿时的家园。那时的美好与纯真,如今皆萦绕在我的心头。
天微微发亮,妈妈的呦喝声就回荡在弄堂之中。我踩着咯吱咯吱响的阁楼,匆忙地洗漱。电视里的早新闻同弄堂里别家的一起响起。忽然,阁楼里又响起一阵“乒乒乓乓”找书的声音,又是“要迟到啦”的叫喊。我叼着油条,行色匆匆,消失在晨雾之中,留下门后妈妈关切的目光。
妇女们的寒暄声,夹杂在洗漱的水流声中,仿佛奏出了交响曲中那最有节奏感、最富有生活韵味的篇章。想到这里,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那些蛐蛐鸣叫的夜晚,弥漫的静延伸在弄堂人家的门口。大人们将凉水泼洒在门前的水泥地上,好让一天的暑气随着水气快点消散。随即,他们又陆续搬出各式藤椅,挥着手中的蒲扇,开始夏日里最惬意的时光。
老人们拿出象棋准备盘杀;妇女们边刷碗边拉家常;中年男子则议论起国家时事,偶尔争论起来,不久后却又放出爽朗的笑声。而此时,孩子们则在一起欢快地玩起游戏。
我将手腕轻轻一抖,石子便乖乖落在了一号房,我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顺利通过了一号房。小伙伴们也为我的“开门红”加油鼓劲。可不料,石子这回却闹起了孩子性,顽皮地滑进了五号房,我不服气地退出了游戏。
轮到小A了,她可是玩“跳房子”数一数二的呢!只见她巧妙地将石子掷出,石子便进入了一号房,我不禁两手紧握。正当我担心的时候,她竟然一不小心踩线了!哈哈,我松了一口气„„
身后传来了大人们此起彼伏的鼾声,我们捂着嘴偷笑。皎洁的月光似一泓积水清澈透明,映着大人与小孩的声影,构成一副宁静和谐的弄堂夜景图。回想到如此美景,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眼前的弄堂,血红的“拆”字在墙间肆意穿梭,而是的弄堂已不复存在。但是儿时的记忆依旧铭记于每个弄堂人的心中。
弄堂里真实的生活气息,弄堂里和睦的邻里关系,依旧在这座悠久的城市中珍存。每每想起这点,我的心中便泛起涟漪,美滋滋的。愿这些美好纯真能长久地留在这座城市中。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