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10Kv某输电电线路工程环境、文明施工措施.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1123528 上传时间:2025-07-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4M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Kv某输电电线路工程环境、文明施工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10Kv某输电电线路工程环境、文明施工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Kv xx输电电线路工程环境、文明施工措施 目 录 1. 工程概况 1 2. 环境因素的识别、运行控制及环保目标 1 3. 适用范围 3 4. 环保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4 4.1 环保组织机构网络图 4 4.2 环保执行及监督机构与职责 5 4.2.1 监督机构 5 4.2.2 项目经理职责 5 4.2.3 环保员职责 5 4.2.4 兼职环保员职责 6 5. 环保措施 6 5.1 工程施工对施工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分析 6 5.2 环保管理措施 8 5.3 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9 5.4 拟采取的防治、恢复措施 13 6. 环保的监测、检查、验收 14 7. 文明施工 14 输电电线路工程环境、文明施工措施 1. 工程概况 110kV XXXX输电线路工程起至220kV洱源变电所110kV出线构架,止于110kV北衙变电所110kV进线构架。线路全长18.8km,其中I级气象区:(即C=5mm,V=27m/S,N1-N23, N39-N57)长度为12.54km,Ⅱ级气象区:(即C=10mm,V=27m/S,N23-N39 )长度为5.46 km,塔位多位于丘陵和高山大岭地区,地形比较恶劣,基础施工多需放炮施工,施工及运输条件一般,小运距离远,多需人工进行搬运。本工程基础型式采用现场浇灌立柱式基础,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植被,避免水土流失,山区线路基础设计对开方量大的边坡,采用高低立柱基础及全方位不等高接腿。转角、终端塔分拔(L)和压(Y)两类基础。混凝土方量为519.86立方米。塔型:采用自立式铁塔,共用铁塔52基,其中,耐张塔18基,占34.6%,直线塔34基,占65.4%。导地线型号: 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铰线,地线型号前段5.6km采用JLB30A-95铝包钢绞线,后段12.4km采用JG1A-80-19稀土锌铝合金镀锌钢绞线 新建线路经过地区主要为丘陵、高山大岭地貌,沟谷发育,地形陡峭,山高谷深。地基岩土主要为灰岩、泥岩及夹砂岩,地基承载力较高,均可采用天然地基。塔基地面覆盖土层较少,多为岩石结构。沿线整体植被普遍为杂树、杂草、荒地、灌木丛。 在施工中严格遵行设计文件的环保要求,避免盲目施工或施工不当造成的环境破坏。 2. 环境因素的识别、运行控制及环保目标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影响环境的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对大气、水、土壤、生态等造成一定污染和影响。对本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对减小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破坏,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2.1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对线路调查分析,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了环境因素识别,具体看《110kV洱源-北衙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清单》,其中以下几个施工过程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影响。 Ø 线路复测需要砍伐树木。 Ø 基坑开挖对植被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 Ø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树木进行砍伐。 Ø 原材料的运输、工器具的搬运对植被的破坏、生态的影响。 Ø 基础浇制、杆塔组立、架线施工中张、牵场地的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生态的影响、土壤的影响。 Ø 施工过程及作业活动中产生的施工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2 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 有作业活动就伴随着对环境产生影响,根据对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要保证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需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控制措施。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环保要求,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止因施工不当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2.3 环保工作的目的和目标 1.环保工作的目的 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将施工可能造成的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污染程度减至最小,杜绝乱砍乱伐等环境破坏行为。 2.环保工作的目标: 1、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环保要求,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止因施工不当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2、充分考虑环保要求,选择对环境影响破坏尽可能小的施工方案; 3、及时清除并合理处置作业场地上的施工废弃物,不发生二次污染; 4、及时清理材料设备的包装物,交相关部门回收利用。 5、因施工产生对环境无法避免的影响时,采取防护和补救措施。 3.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110kV洱源-北衙输电线路工程项目部施工全过程。施工作业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确实因施工需要影响的环境,采取恢复、治理措施,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减至最小,尽量使地方政府、环保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满意。 4. 环保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4.1 环保组织机构网络图 项目监理部 建设单位安全委员会 110kV北衙输电线路工程项目部 项目经理:龙飞 110kV北衙输电线路工程项目部 环保员:刘永忠 材料站 环保员:段杰 运输队 环保员:宁功友 基础铁塔一队 环保员:雷胜才 基础铁塔二队 环保员:谭勇 基础铁塔三队 环保员:余朝勇 劳务供方施工人员 放线组 环保员:李厚顶 紧线、附件组 环保员:曹文学 综合架线一队队 现场监理工程师 图例: 命令关系 业务指导关系 放线组 环保员:余永新 紧线、附件组 环保员:陈钢 综合架线二队 4.2 环保执行及监督机构与职责 4.2.1 监督机构 阶段 组织机构 监督机构 工作职责 土石方及防护工程 项目部、施工队 地方政府部门、环保局 根据设计环保要求制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防护措施,并提前施工。 各项环境因素的防护措施 项目部、施工队 公司安全管理处、地方政府部门、 地方环保局 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及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制定、落实、检查环保施工措施,保证环境各项指标的实现。 环保人员的培训 项目部 公司安全管理处 聘请有关人员对线路施工环保人员进行环保法规、职责和任务培训,提高环保人员的环境及环保管理意识。 环保监控、检查 项目部 公司安全管理处、地方政府部门、 地方环保局 对各队的环保措施及防护工程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监控,向公司及地方部门报告各类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对施工队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环保验收的准备 项目部 公司安全管理处、地方政府部门、 地方环保局 保证施工现场环保工作满足验收要求。 4.2.2 项目经理职责 项目部经理对本工程的环保工作全权负责;组织领导环保措施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并进行检查、监督及考核;在施工成本中安排环保措施费用并监督其用于环保措施;并在项目部任命刘永忠为环保员。 4.2.3 环保员职责 项目部环保员具体负责与地方环保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参与环保措施的编制,负责监督环保措施的落实;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及协调工作。并随时向项目经理报告环保措施落实的具体情况。 4.2.4 兼职环保员职责 对本队施工管辖地段的环保工作负直接责任;具体组织执行各施工作业点的环保措施;对施工现场实际的环保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具体实施;负责对各作业点施工完后进行检查、清理或采取恢复治理措施。 5. 环保措施 5.1 工程施工对施工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分析 5.1.1 对植被的影响 (1) 永久破坏 完全清除植被,造成植被永久失去、不能恢复。其主要表现为: A) 开挖基坑,完全清除植被; B) 开挖排水沟、砌筑护坡等完全清除植被; C) 开挖后、回填基坑剩余的土石方堆放,掩埋少量植被; D) 为了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线路在经过林区或导线下有树木,则按设计要求需要砍伐树木。 E)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需要在塔基范围内砍伐的树木、灌木等。 (2) 短期破坏 在施工中损伤、踩踏灌木或草本植物,造成对植被群落结构的破坏,施工活动结束后这是可以恢复的。其主要表现为: A) 没有道路通行或通行困难的情况下,修路或者扩路,在车辆、人力搬运物资、材料时,损伤、踩踏灌木或草本植物; B) 施工人员操作、行走,损伤、踩踏灌木或草本植物; C) 堆放工具、材料等损伤、掩埋灌木或草本植物; D) 开挖接地沟时,损坏、铲除少量灌木或草本植物; E) 废弃的砂、石、混凝土、包装物等,损伤、掩埋灌木或草本植物; 5.1.2 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对植物种类的影响,主要有:一是砍伐或清除;二是改变植物的生态环境。主要影响表现如下: A) 塔基位、砌筑护坡处、开挖排水沟处需清除、砍伐树木、灌木和植被; B) 开挖回填后的余土,堆放不当,改变塔基旁的生态环境; C) 废弃的碎石、混凝土、包装物等,未进行清除,破坏了塔基旁的土壤结构,影响或改变了塔位旁的生态环境,造成原来的植物不易生长; D) 施工人员、生活用品、原材料等进入施工区,可能携带来外来植物种类。 5.1.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工程施工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可能的情况是,开挖塔基后,塔基位上的树木被砍伐、铲除了塔基位上的植被,破坏了塔基位置附近局部的生态环境。 5.1.4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是为了保护国家资源,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我国政府对工程环保的要求,同时也是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基础工程影响环境的因素有: A) 土石方开挖,接地沟的开挖,特别是石方影响了周围的地质,地层破坏植被引起土层松动,雨水冲刷形成水土流失。 B) 对基坑开挖出的土堆放,特别是陡坡,半山腰及无堆放处的搭位将造成土石方下滑至山底,形成大面积的树木、植被被破坏,而且有可能使农田、河流等遭到破坏。 C) 接地沟的开挖与回填土处理的不好,由于长时间的流水会变成冲沟,将造成水土流失。 D) 基础的回填士处理,砂,石及砼的残渣等场地的清理,也将直接影响自然环境。 E) 为运输材料及人员行走安全而开辟运输道路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5.2 环保管理措施 5.2.1 开工前,项目部要组织召开线路经过沿线的县、乡协调会,与当地政府、林业、城建、土地、环保等部门联系协调并取得其支持与配合,邀请一名地方政府有关分管领导参加工程协调小组,以便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环保问题。 5.2.2 施工前,提前与塔位户主或拆迁房屋户主打招呼,双方协调同意后方可开工。 5.2.3 施工时需要停水、停电、封路、而影响到施工现场周围地区的单位、居民时,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事先通告受影响的单位和居民。 5.2.4 现场管理人员应把施工现场管理列入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内容,认真听取有关单位和公众意见和反映,及时抓好整改。经常检查现场布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2.5 由项目部的环保员负责环保工作的日常管理、检查工作,同时聘请一名地方政府分管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检查并协助项目部工作。 5.2.6 开工前,由项目部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法规、环保措施的学习教育,提高职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做到人人自觉遵守环保法规、执行环保措施。 5.2.7 项目部环保员应协助技术部门,在工序作业指导书中,编制一般塔位或地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特殊塔位或地段,必须分项具体编制特殊施工方案和环保防治措施,在各工序的技术交底时,应把环保措施交底作为交底的重要内容。 5.2.8 项目部应随时进行现场检查、监督,确保环保工作符合招标书和措施的要求,完工后必须邀请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 5.3 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5.3.1 项目部技术部门应认真熟悉并理解设计文件和招标书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作为制定施工技术方案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以尽可能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5.3.2 在林区内施工时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5.3.2.1 开工前,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环保及自然保护区的有关法规,进行宣传教育。 5.3.2.2 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并宣读各级人员的环保工作职责、奖惩考核办法、保护环境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项。 (1) 在施工前,各施工队必须编报书面的修筑人力运输道路明细表报项目部,由项目部会同林区管理部门审查并批准后方可修筑;基坑开挖中的弃土必须按设计要求和已报项目部审批的单基弃土施工方案进行弃土的堆放。进入林区的施工的人员,不准携带火种、在林区内严禁用火、严禁吸烟。 (2) 严禁在林区内用火做饭,进入林区施工的人员,只能自己携带干粮或安排人员送饭。 (3) 严禁施工队食堂购买野生动物食用,施工人员不准在林区内挖取、采摘花卉或植物。 (4) 严禁施工人员擅自踩踏、毁坏树木、森林或植被。 (5) 施工人员严禁偷猎、捕杀所有野生动物。 5.3.2.3 由各施工作业点工作负责人负责,每天对工作点内施工机械渗漏的油污、施工人员的废弃物品进行检查、清除。 5.3.2.4 由施工队长负责督促、教育,施工人员只能在工作点进行工作,严禁到林区内其他地方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5.3.2.5 项目部的环保监察员,要加强对各施工队、施工作业点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罚、纠正、整改。对擅自挖取、采摘野生花卉或植物以及偷猎、捕杀野生动物的施工人员,要严肃查处,加重处罚。 5.3.2.6 各施工点的分部工程施工结束后,项目部的环保监察员应进行检查,督促各施工队进行清理、恢复。 5.3.2.7 工程施工结束后,项目部应邀请林区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对现场环保工作进行验收检查。 5.3.3 主要施工措施 5.3.3.1 基础施工 (1) 线路复测时尽量不砍伐树木,采取修枝打顶的方法。 (2) 在通行困难或无道路运输的条件下,材料运输尽量采用人力、马班搬运至塔位,不修筑汽车运输路或拖拉机路; (3) 在基坑开挖时无论是否有施工基面,尽量不开基面或开小基面,既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又利于环境保护。 (4) 根据现场的地形条件确定开挖方式,项目经理部在线路复测时进行详细的调查,结合基础形式,确定具体的方案。 (5) 对坡陡的塔位,采用打桩挡土的办法,按现场的实际情况,开挖前对弃土堆放位置进行打桩并用彩条布或编织袋装土堆放及其它一些东西将土挡住,使弃土不产生滑坡。 (6) 基坑开挖只进行岩石坑的松动爆破,不准放大炮; (7) 在山坡陡峭、地形较差不易堆放土石方的塔位,应采取先开挖并浇制两个塔腿,再施工后两个塔腿的方式,即可将后开挖出的土石方回填到已浇制的基坑内,可避免场地限制造成的土石方下滑、滚落。 (8) 基础浇制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拆散后运抵杆位,减少运输中破坏植被和砍伐树木。 (9) 砂、碎石、水泥等材料应装袋搬运,堆放地点要用毡布铺垫; (10) 各作业点施工结束后应将废弃的砂石、水泥、混凝土等清理到基坑内掩埋,废弃的生活用品、包装物要清理带出保护区掩埋,回填后剩余的土石方,应外运至合适地方堆放,防止下滑、滚落; (11) 接地沟应沿山坡等高线方向开挖,回填要分层夯实,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5.3.3.2 铁塔组立施工 (1) 塔材、工器具的运输在通行困难或无道路运输的条件下,材料运输尽量采用人力、马班运输至塔位,不修筑汽车运输路或拖拉机路; (2) 组立杆塔使用机动绞磨、地锚、铁桩、绳索等工具; (3) 采用小抱杆组立铁塔,打外拉线时选择合适的地方,收紧拉线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被破坏,树木的砍伐。 (4)尽量减少在组塔过程中对周围植被的踩踏。 5.3.3.3 架线施工 (1) 导、地线的展放尽量采用张力放线,使展放出的导、地线处于空中,不损伤树木或植被; (2) 在选择张牵场地时考虑技术条件的同时也考虑环境的保护,不在保护区内设置张牵场,大型机械设备不进入保护区内,避免大面积损伤保护区内的灌木或植被; (3) 导、地线张展放时用经纬仪定桩,找准方向,不采用砍伐通道的方法展放导引绳,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 (4) 全部采用高空平衡挂线工艺方法,不在保护区内设置紧线操作场地,以减少施工操作对植被或环境的影响。 5.3.4 社会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5.3.4.1 废气、扬尘的控制 对于施工中产生的扬尘较大的施工工点、物料堆积场,采取定点、 第 3 页 共 17 页 施工人员着装统一,佩戴工作证上班; ² 施工驻地布局合理、整洁卫生,生活垃圾及时清除; ² 材料物资分类放置,堆放整洁、标识清晰、有合理防护 措施; ² 作业范围有明显围栏,并按要求设置安全警告标识; ² 作业场地布置恰当,工具、材料合理摆放; ² 施工人员任务明确,分工合理,持有图纸、施工手册等技术资料; ² 施工作业行为协调、有序、无盲目施工和野蛮作业行为; ² 与当地群众关系融洽,不发生打架、斗殴事件。 7.2 文明施工要求 n 施工人员进场前由项目部根据公司《双文明建设管理办法》和对当地的民俗及生活习俗进行调查后,制定文明施工条例,下发各施工队遵守、执行,条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当地民俗习惯忌用语; ②施工人员行为准则。 n 严格遵守现行文明施工的规章制度,遵守国家和当地地方法律、法规,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秩序。 n 尊重当地民俗宗教信仰,搞好与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社区文化、民俗习惯。 n 建立健全党、政、工、团组织,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团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民主法制教育。 n 职工队伍“四有建设”,做到领导、组织、管理、措施四到位,整体团结好。 n 开展劳动竞赛,争创文明单位。 n 进入施工现场,注重施工形象,以良好形象服务社会。 n 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在作业场地周围按标准化管理要求设立警示标志和围栏,做到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场地清洁有序。 n 施工人员统一着装,佩带胸牌,举止文明,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带有企业标识。 n 制定施工现场文明管理条例,规定现场施工禁止吸烟、饮酒,和其他人员擅入的行为和文明要求。 n 人员组织合理,分工明确,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n 施工机械、设备完好、清洁,安全操作手续齐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n 施工作业面材料、土方、设备等堆放合理整齐。 n 每个作业面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清理并移走剩余材料、废料垃圾等,让建设单位满意、监理满意、地方满意、自己满意。 n 物资标识清楚,摆放有序,符合安全防火标准。 n 施工图纸、措施、记录、验收材料等各类资料齐全,技术资料归类明确,目录查阅方便,保管妥善,字迹工整。 n 食堂卫生、伙食管理由专人负责。建立职工活动室,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n 严禁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 项目部、材料站、施工队及驻地库房保持清洁、整齐,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