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B.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当地震发生时,慌张地向户外跑
D.当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带上贵重物品尽快逃生
2.“开口笑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幅对联体现的一种美德是( )。
A.尊重
B.幽默
C.诚信
D.宽容
3.以下哪个是真正宽容的人?( )
A.嘴上说着没关系但心里其实很介意
B.冲突解决了就不会再放在心上
C.别人做什么他都不在乎、不介意
4.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洪涝
C.旱涝
5.以下不能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哪个选项?( )
A.浙江乌镇“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B.北极因纽特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C.东北林海地区“消耗资源,发展经济”
D.中国哈尼族人“森林——村——梯田——水系”
6.“君子和而不同”出自( )。
A.《老子 道德经》
B.《论语 子路》
C.《弟子规》
7.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应做些( )。
A.制定垃圾分类处理的政策
B.我们年纪小,保护地球与我无关
C.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学
8.下面三幅图中,爱护了自己名誉的是( )
A. B. C.
9.下列不是新能源的一项是( )。
A.太阳能发电
B.海浪发电
C.汽油燃烧产生热量
D.地热发电
10.陈刚听不得批评,每次别人提点意见,他都要找很多理由为自己辩护。这是( )的行为表现。
A.尊重自己
B.过度维护自己
C.骄傲自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54分)
1.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 )时,就是在反思自己。
2.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 )和( )等。
3.( )、( )、( )等非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
4.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 )、( ),充满( )。
5.( )让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时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 )。
6.除了( )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 )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7.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 )、( )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使我们内心保持( )、( ),让我们生活得( )、( )。
8.除了( )的原因外,人类在( )、( )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 )自然灾害。
9.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 )的过程。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 )的认识。
10.每个人都是( )的个体,都拥有生而为人的(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现代科学证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2.当前全球的环境状况都比较良好。( )
3.地球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屋。( )
4.人们遇到纷争或冲突,感到很气愤时,应该让自己平静下来。( )
5.以豁达的胸怀原谅他人的无心之过。即使是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带来严重的伤害,对方后来又真诚地表示了歉意,可以考虑宽恕对方。( )
6.面对冒犯和侮辱,我们要宽容对待。( )
7.反思是大人的事情,小学生不需要反思。( )
8.黄河和长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9.大自然不会处罚人类。( )
10.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
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
1.将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包括的内容连起来。
产品的清洁生产
生物能 循环经济
太阳能
废物的高效回收
风能
水能 清洁能源
资源的循环利用
五.简答题(共5题,共43分)
1.你知道哪些新能源?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点?人类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2.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行动保护地球?
3.掌握反思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进行更好的反思,请你说一说反思的方法是什么?
4.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都有哪些?
(2)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人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语言可以体现尊重。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在你的记忆中,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请写出两句。
六.辨析题(共1题,共10分)
1.小丽到文具店买钢笔,他对店主说:喂,喂,把那个粉红色的钢笔拿过来看看。店主没有理她,她生气的嚷道:说你呢,把那个粉红的笔拿过来,售货员也没给她好气,最后钢笔没买到,还惹了一肚子气。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小丽的做法对吗?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七.材料题(共2题,共21分)
1.材料: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而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
镜头一: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一名受灾者从废墟中爬出来。他强忍着在地震中失去15个亲人的悲痛,到处救人,用双手从废墟中刨出10名幸存者。
镜头二:一天中午,一名头发花白的拾荒老人,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了募捐箱。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又捐出了100元。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了整钱。“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
问:①请列举你身边类似的示例,这些事例体现了怎样的抗灾精神?
②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情景再现
一次,理发师为周总理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不用着急,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1)通过这件小事,我们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了一种什么美德?
(2)请写出一句有关这一美德的俗语或名言警句。
(3)说一说这一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八.综合题(共1题,共8分)
1.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1)可能由地震引起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2)请你列举: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工作?(至少两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C
5.C
6.B
7.C
8.C
9.C
10.B
二.填空题
1.经验或教训
2.环境;资源
3.煤;石油;天然气
4.愉快;满足;价值感
5.宽容;重要基础
6.自然;不合理
7.和谐;友善;平和;安定;幸福;愉快
8.自然;生产;生活;加重
9.漫长;自身
10.独一无二;尊严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简答题
1.新能源有: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电热发电、风能发电等
主要特点:(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意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形成困难,燃烧也会污染环境,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可以环保节能。
2.(1)植树造林,为地球增添绿意。
(2)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3)垃圾分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1)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回忆事情的经过。
(2)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对?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3)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对?有哪些失败的教训?
(4)如果能够重来一遍,或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4.(1)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2)人类要杜绝乱砍滥伐森林的行为,应该制定相关法律保护森林和植被,这样就能有效减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其次,农药的滥用也会改变生态环境,需要科学、规范地使用。
5.只要学生所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写出两句即可。
例答:①谢谢你,我暂时不需要;②小朋友,耽误你一分钟,我想问一下幸福小区怎么走?
六.辨析题
1.小丽的做法不对,小丽没有尊重文具店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礼貌地称呼工作人员,反而是指手画脚的。
七.材料题
1.①我身边的事例:三年级时我用积攒的零花钱为灾区捐款10元。以上事例体现的精神是对灾害,我们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强面对灾害,不能被灾害打倒;面对灾难,我们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尊重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
②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首先应该学会自救、自护,降低灾害的危害。在灾害面前,我们要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2.(1)宽容。
(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
(3)宽容待人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使人相互信任、亲近;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八.综合题
1.(1)滑坡、泥石流;(2)加固建筑、修建物资储备中心、展开防震教育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