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邵原二中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案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案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将我校建设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如下: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我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考虑到适应基础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充分发挥的需要;课程
2、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有利于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二、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从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造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主题节日课程(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端节节)和学校三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养成教育)等。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行、人格、习惯形成和发展的经历,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
3、课程和实践体验型课程体系。(二)、通过课程设置,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优秀二中人。(三)、通过课程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精湛、具有“奉献、智慧、求实、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三、我校校本课程制定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自主开发的课程。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先让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设申请,再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这样一来,课程开设与
4、学生选课成了供求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二)、多样性的原则。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我校既有自编的教材,又有各种兴趣小组,不一而足,关键的是不断的积累,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提高。(三)、生成性原则。课程以计划性、兴趣性、学生个性为主,更重于过程和活动,多给学生自学、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在编写和审核校本课程中,校本课程不应过于“知识化、系统化”,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而应注重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进行实验性,探究性
5、的活动和学习,不能太强求“正规划”,四、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思路(一)、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以新课程构建为抓手,发挥学校特色和潜在优势,努力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二)、学校课程承载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为其服务。因此我校的课程建设要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的时间、空间。通过学生自主性知识构建活动,提高其创造力、潜能的多元发展。(三)、学校课程更是为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专业发展的载体,在课程的建构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个性特长和教育教案特色。(四)、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以及分
6、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学校的课程建设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特色学校文化,提高学校品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五、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实践(一)、基本形成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和目标学校以教育教案的实效性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课程教案观,努力准确把握课程要求和教改精神,加强课程建设的领导力,落实课程建设的执行力,立足学生素质发展,着眼三维目标的落实,构建学校课程框架体系和教案质量管理、检测和评价体系,培育学校特色课程,是我校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整合课程资源,从素质教育
7、和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主题节日课程(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端节节)、创造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和学校三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养成教育),安防教育,努力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以及体验性实践课程体系,是我校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二)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的年龄特点以及所处年级特点编制教材。我校七年级的教材题目是三字经和弟子规,让学生学习了解古代经典文化,并让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八年级的教材题目是朗诵古今。通过大量诗歌
8、美文的欣赏品读,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文化的美。值得说明的是不管是七年级的教材还是八年级的教材,每一章中不仅有短文的介绍,我们还设置了交流活动部分和实践调查部分。使我们的课程具有生成性,实践性。选修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依托,时间定在周二至周四的最后一节课,每周两次。课程丰富多样,配有专业教师授课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具体兴趣小组有:篮球兴趣小组、田径兴趣小组、歌唱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阅读兴趣小组、科学实验兴趣小组。给这些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以提高深造的机会。兴趣小组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又一道风景。(三)、确立学校课程发展重点
9、和特色工程以“行规、学规”为抓手,强化行规、学规的实践和管理,逐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以参与、体验、实践方式,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教育系列化、课程化,使学生在参与中感悟人生,在实践中磨炼人格,提升品行。学校德育实践体验性课程必修课程限定、自主选修行规学规课程主题文化节课程安全健康课程自主管理课程学生社团课程1、行规学规课程学校利用每日班级师生点评、学生每日反思日记、每周主题班会、学校升旗仪式、暑期入学集训和每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法,从学生在校内外各方面、各环节、各个细节入手,坚持不懈进行行规学规教育。注重行规学规教育系列化、层次化,努力实现学生良好品行习惯的内化,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2、注重
10、打造和创新学校“教师节” 、“国庆节”“清明节”、“端午节”四大校园主题节课程。“教师节”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劳动的艰辛,知道学生尊重教师,崇尚知识,热爱学习。“国庆节”,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成就,体会祖国的强大,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观念。“清明节”让学生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端午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牢记我国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传统。3、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丰富安全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 安全法制教育:学校利用与派出所建立共建单位契机,成立了学校“安全防范站”,每学期规划和开展以增强学生法制观念、规范学生品行和提高社会公德为主题
11、的法制系列教育;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突发事件(事故)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的安全系列教育;通过定期的“法制进课堂”讲座、“紧急疏散演习”、“识毒、拒毒”宣传活动”、“普及消防知识,珍爱生命安”和“交通小卫士”等实践活动,让现实磨炼学生,感悟人生,探索、体验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生活,掌握今后走向社会必须的品行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以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和完善;以“温馨教室”建设、“吹开幸福花儿”学困生艺术转化为基础,积极开展学困生或特殊家庭学生结对活动、完善和拓宽家校沟通机制,注重学校各层次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指导,努力使学
12、校、家庭和社区教育成为学生健康、快乐和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4、以“自立、自觉、自强、自立”为指导,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建设学校注重推动学生参与学生民主管理,加强年级、班级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重视学生会、团支部自主管理的功能,学校每学期开设 “二中干部培训班”、“二中团课”等课程,增强学生干部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充分发挥团队、行规检查员、学规检查员、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社团参与学校、班级管理的作用;这些教育活动与载体,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立能力、自育精神和自强品格,推进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课程建设。5、以培育学生特长为目标,推进学生社团课程。学校社团课程建设不仅是拓展了校
13、本课程,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更是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顽强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与处人做事能力。学校积极借助济水一中和郑州九十六中名校联盟各方面教育资源,精心规划学生社团课程,探索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特长培育的篮球课程、摄影艺术课程,又有满足不同兴趣特长学生的学生社团,一年来,邵原二中重点建设了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特长的“二中星际俱乐部”、“合唱社团” 和“舞蹈队社团”;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合作进取精神为目的的“田径队”和“篮球队”; 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色的“摄影俱乐部”。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学校生活丰富而充满生机,学生不仅在特长上
14、得到培养,在品格、意志等综合素养上都得到全面提升,一个充满自信、拼搏和快乐的学生团队正在形成。六、确立了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四项有效措施(一)、加强领导,规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学校设立以校长李卫国为组长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立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执行实施小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案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
15、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案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二)、以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案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
16、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案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三)、科学安排,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流程1开发流程即:
17、调查申报审核培训实施督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教研组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而后提交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学校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引导他们逐渐胜任课程的开发工作,最后,经学校校本课程
18、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导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教导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2实施流程即:选课排课上课考核教导处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教导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案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教导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
19、班级。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周三安排(两)课时,一学期按17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案活动。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案方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每次授课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四)、安排教师,精心组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我校实际,结合学生发
20、展需求的调查,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优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校本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向每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所需,征求家长意见,经过商讨与反复研究,我校决定设置邵州历史文化集、中学生安全教育、邵原二中学生三大教育、书法与写字等几类校本地方课程。七、落实管理,加强监控,健全地方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一)评价原则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案
21、,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案过程,是有效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来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阶段
22、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都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3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研究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教育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4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力求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手段,认真分析全面、准确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数据,并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努力以一种公正、公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排除任何可能干扰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偏见和歪曲的数据统计,以准确得出反映
23、学生学习成绩的可靠结论。5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6评价工作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我校教师和学生人人都可以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发展性教育评价全过程。积极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真正让评价的过程成为民主性最大的认同过程。学校和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报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认真接受公众的监督。(二)评价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
24、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八、校本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1、各类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校课程教育,仅2014学年,在校700多学生中共有121人次获得区、市竞赛等第奖、优秀奖,教师获市区级奖项获荣誉五十多人次。2、结合学生道德规范,分年级、分层次学校初步形成系列化的德育课程目标。七年级目标:“自律孕育文明一日常规”,包括入学素质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内容;八年级目标:“自觉成就高雅-自律自觉”, 包括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志愿者服
25、务队自律;自强绽放精彩-“自信自强”, 包括十四岁生日活动、为社区服务活动等内容;九年级目标:自立呼唤成功-自主自立,包括理想、感恩、责任等教育活动内容。3、基于新课程改革创新理念下,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探索,初步营造成造就一支名师和骨干教师所具有的“师德优、能力强、乐学习、重研究”的教风,学校在各学科中,都涌现出能在课堂教案改革和新课程教材改革和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智慧型教师。在这批优秀教师的带领下,教师们对课程校本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九、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在学校中存在的问题(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得个人实
26、际利益的敲门砖,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学习、考大学,除了读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学书本知识,其它一切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这种教育价值观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因此分数也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或唯一)指标。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带来的恰恰是与这种传统教育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由“科举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但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推行校本课程,其阻力之大、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
27、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案经验、完善教案艺术、揣摩考试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案行为、教师角色都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与飞跃。但从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却不容乐观。我所在的白庙学区,虽然近几年分配到此任教的年轻教师很多,且这部分年轻教师的学历全部是大专以上,但每所学校都有一部分民转公教师,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偏高,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他们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案资源,只是对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对可能要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熟悉,不用
28、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三)、缺乏全社会支持的氛围和条件。在一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学校,经常发生学生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甚至冷嘲热讽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一些成人认为学生去调查访问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或认为学生的举措是不务正业, 或者对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充满怀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走向社会,这是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但是社会如果不以满腔热情来接待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场所来服务于学生,那么这种课程设计的再好,也总是空中楼阁。(四)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开展校本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受条件制约,我校大多数校本课程还是在班级内进行教案,
29、教室内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学生的选择得不到满足;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部分学生没有兴趣,他们有兴趣的课程,学校没有开发。(五)现有校本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师培训有待加强,人员压力比较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特别是艺术类课程。校本教材和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六)我们在师资配备上还存在着缺陷,有两门课程只配备了一位指导教师,如果该教师临时有事请假,就出现了空堂现象,而校本选修课程授课时间一致,调课很困难,所以补充新的师资力量,加入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团队之中,是我们必须着手去做的工作。十、学校课程建设实施设想及思路(一)、坚定信念,敢于探索。正如教育局于局长在推进会所说
30、,我们要确定一个信念,就是要必须以此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坚定信念不动摇。虽然面对很多的困难,我们要勇于探索和研究。(二)、加强政策和理论学习开发校本课程,离不开政策和理论指导,因此,学校有必要组织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材料,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在理论方面,主要学习校本课程及其研制的基本理论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以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为主体,认真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程序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三)、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校长角色和教师角色要有所转变。校长的角色是多元的,他不仅应扮演传统的校长角色(如行政管理者、教案管理者等),而
31、且还应该扮演和课程开发与管理相关的角色。具体地说,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扮演好以下角色:学校环境的分析者、外部世界的联络者、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指导者、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学校及其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他们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念和技术上都要完成相应的角色转换。具体地说教师必须完成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实施者”到“指导者”、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等方面角色的转换。(四)、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校本课程建设不能“断电”。现在随着
32、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全部转移至城市,随之他们的子女也来到城市念书,这样一来,农村学校的学生在逐年减少,那么学校的经费也就在逐年减少,除了保证学校基本运行外,留给校本课程建设的经费就很少了,很难保证校本课程建设能够坚持运行。所以,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校本课程建设不能“断电”。(五)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刚起步,还需要发展课程的设置要扩展、要更切近学生的个性、潜能与特长发展的需要;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型课程与主题活动的设计,将提升学生实践、感悟和反思能力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具体的课程要加快从教案向教材建设发展、向课程体系建设发展;(六)要加快教师全面素养和能力的提高,特色教师的培养,提高各课程教案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在实践中要加大力度培育与办学目标相应的特色课程,可推广的课程。虽然,我们的校本课程还不成熟,我们所走的路还不长,但是,我们始终坚信,风雨过后定能见彩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的课程将会因不断调整而日趋完善,我们的学校将会因特色突显而日臻完美,我们的师生将会因不懈追求而日益飞扬。18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