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07551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2017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3 题。1图 3 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故B正确、D错误。故选B。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

2、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 D.指

3、火山喷发作用答案:AD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A对;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B错;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外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错;箭头显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D对。3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答案:AC 由图可知,生物圈从大气圈中吸收CO2,释放的有机物(含碳)进入土壤/沉积物中,进入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中,A正确;全球气

4、候变暖是近现代的事件,而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从地球诞生后就一直出现,B错;火山活动往往释放大量气体,是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中的重要途径之一,C对;大气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其吸收太阳能对地球内部温度影响很小,D错。(2015上海卷)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4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 C. B. D.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岩浆岩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

5、壳内部逐渐冷却凝固形成的,矿物结晶程度较好,岩石坚硬,没有气孔,而喷出岩是岩浆在地表迅速冷却 凝固形成的,有较多的气孔构造。5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岩石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应该是在地壳内部,受到强力挤压后形成的。(2014年高考上海卷)图示的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6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

6、,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答案: C【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过程(大理岩的形成过程)。【解析】大理岩是属于变质岩,是由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变质形成的,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7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B.C.D.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过程(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解析】大洋中脊由一系列断裂构造组成,岩浆沿着大洋中脊断裂带不断上升形成,冷却凝固,形成新的洋壳(岩浆岩)。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全国卷)读图1,完成12题。8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

7、地幔【答案】D【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桨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9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答案】C【解析】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在地球表层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解析】地壳元素成分识记考查。【答案】A 10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A氧、硅 B硅、铝 C铝、钠 D铁、镁 11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A表面有大量气孔

8、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解析】考查变质岩特征。【答案】D12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解析】考查喀什特地貌岩石组成。【答案】D13(上海市普通高校2010届高三春季招生综合能力测试,12)我国首次在陆地发现的“可燃冰”赋存于细砂岩、泥岩中,这表明陆地“可燃冰”的形成环境最可能是()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答案】B(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2题。14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A和 B和 C和 D和【

9、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地形的认识与判读。难度中等。15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与循环过程,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意,题干上讲: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

10、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16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C. D.【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运动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图及图例,该地为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一般地,地下岩浆上升涌出,冷却凝固形成岩石。而在石灰岩分布广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垂直向下溶蚀,并有塌陷发生,成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称之

11、为落水洞。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同时,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按照上述形成过程的分析,很容易判断:在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

12、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地下 洞穴和暗河,再然后,就是岩溶水滴滴落沉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下地貌景观,选项D正确。17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流水侵蚀、水土流失等知识点。难度低。【解题思路】由题图,因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流水溶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土层瘠薄,土壤贫瘠,选项C正确。显然,选项A、D错误。而该地区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说明该地区的岩石为变质岩,选项B错误。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

13、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18(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答案】D【解析】沉积岩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风化作用即成化石。19(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 石林 B. 沙丘 C. 海蚀柱 D. V型谷【答案】B【解析】石林位于云贵高原,属喀斯特地貌,由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沙丘是风的堆积地貌;海蚀柱是海蚀地貌;V型谷是流水的侵蚀下切形成的。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

14、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20(2009年高考江苏卷)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 B C D【答案】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3中箭头表示固结成岩,箭头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表示熔岩冷却,箭头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作答第5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21(2009年高考江苏卷)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 B C

15、 DI【答案】A【解析】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第6题选A。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7-8题。(2007年高考上海卷地理)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22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答案】C【解析】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属于外生矿。其所在岩石为沉积岩。23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16、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答案】D【解析】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浆岩的一种)、砂岩为沉积岩,而石英岩则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24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答案】C【解析】本题的解答要抓住三大类岩石转化的关键点,即:岩浆形成的只能是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而形成。(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112题25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

17、、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内力作用与岩石的形成,岩层的分布,沉积岩的分布规律,火山岩的形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沉积岩地层由下至上分布,由老到新,故沉积岩顺序为,沉积岩3、沉积岩2、沉积岩1;火成岩1侵入到沉积岩3、沉积岩2中,说明火成岩1形成晚;火成岩2形成了火山,属喷出岩,说明沉积岩1还未形成,因此答案为D。26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3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 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答案】B【解析】火成岩1为侵入岩,火

18、成岩2为喷出岩(形成了火山)。2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岩石的分类的理解能力。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属于岩浆岩,石灰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2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A.砂岩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答案】D【解析】根据三大岩石的转化规律,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可形成变质岩,其中,石灰岩形成大理岩。29(1993年高考地理试题)地壳化学元

19、素含量第46位的顺序是 A.Ca、Fe、NaB.Fe、Na、KC.Fe、Ca、KD.Fe、Ca、Na答 案: D30(1990年高考地理试题)岩石是A.矿产组成的集合体B.矿床组成的集合体C.矿物组成的集合体D.矿藏组成的集合体 答案:C31(1990年高考地理试题)下列概念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曲 B.断层 C.地震 D.地壳运动 答案:AB32 (1988年高考地理试题)金刚石和石墨比较:A物理性质不同,但是同一种矿物。B化学成分相同,但内部原子排列不同。C化学成分不同,内部原子排列也不同。D化 学成分不同,但内部原子排列相同。 答案:B;33(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有关地壳和地质构造的叙述: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和铝。B地幔物质以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C地表形态的凹凸是识别向斜和背斜的主要依据之一。D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堑。答案:B;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