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军任职教育大讨论论文
关于医务人员英语继续教育的探讨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中心 副主任(副教授)王晓红
论文摘要:英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沟通媒介,其强势地位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中尤为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有关医学、生命科学的文献、专著中使用英文的占86%。在各种相关的学术研讨、交流中英语更是主要的工作语言.我院医疗卫生事业要与国际水平接轨,就势必面临与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紧密的合作与激烈的竞争.我们要在吸取和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又要能以英语这个媒介将自己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推出去,扩大我院卫生工作的影响力及认知程度.因此,我们有必要推广在职医务人员的英语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医学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医生素质;临床专业英语;继续教育
1 21世纪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
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与其它多种学科的相互渗透及交叉影响,不断更新的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依靠互联网开展的远程医疗会诊等等,无不在提示沟通和交流在科学进程中的重要性。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谁拥有最多最新信息,谁就具备了抢占优势的潜力。如果仅仅依靠翻译后的二手信息,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科研和学术上的发展。掌握国际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别国医学研究的成果,更好地使用进口医疗设备和药品,都需要医务人员在拓展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的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1].
1。1 国际学术交流
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信息交流频繁的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医疗卫生事业更是不分国界与国际接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加强。在此背景下,英语能力已成为优秀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之一,成为与国际医疗卫生工作者直接交流的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英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沟通媒介,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往往首先是通过英语这个媒介来报告的,据估计,全球86%的医学文献均用英语来撰写。因此,尽快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医院培养具有英语各项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英语复合人才符合现代医院的需求[2].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我院的医疗科研水平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优秀成果,某些方面接近甚至领先国际水平,然而由于很多医务工作者语言方面的交流障碍,英语表达有困难,其科研成果和经验还鲜为国际同行们所了解和认可.我院的医疗卫生事业要与国际接轨,就得把本院先进的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和经验推到国际,用英语介绍和宣传自己的成果,让世界同行们听到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声音。我院的医疗卫生工作要与世界先进医疗技术水平全方位接轨,就要求医务工作者首先突破作为交流工具手段的外语语言关,实现在真正意义上能直接与国际医疗卫生同行交往。
1。2 熟练使用进口的医疗设备及明确进口药品的性能
随着现在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我院从国外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医疗设备和技术,使用国外药品也很普遍,然而,伴随被引进的国外医疗器械、大型医疗设备和医药产品的是专业而复杂的外文使用说明书,如何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掌握使用说明,务必需要医务工作者具有非常精通的专业英语水平,才能真正读懂弄清其器械、设备和药品的产品说明、性能,从而准确使用,掌握适用人群,不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用维护和维修等等.
1。3 能够将医疗、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实现“国际化”
国内的临床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国际医疗领域影响力低主要从两方面看出端倪;一是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的不够多,能被SCI 收录的更少,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影响了我国学术界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有学者认为,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术影响的大小。以2008 年至2011年在Springer期刊发表的59篇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文献为例:发表文章在10 篇以上的国家有2 个,其中美国就占24篇(40。7%),日本占10 篇(16。9%),而中国大陆和香港合写3 篇,排在后面。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专科医生最多,许多人在国内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有的达一、二百篇,但在国际主要刊物上却很少发表,从而自我封闭了本专业水平在国际上同行的影响力。二是国际间学术交流近年来日趋频繁,医务人员参与国外学术会议的人数不断增加,但在会议上能以流利英语做报告的人不多,与国外专家直接交流时较难表达自己的经验,国外专家报告后,我们抓重点提出问题的人也不多,其原因并非在于我们的专业水平不济,而是我们许多人的英语表达有困难。近年来,国内邀请外宾做学术报告时已不再译为中文,这也促使我们意识到要想在国际学术会议中有更多的收获,就必须努力学习英语,使我国的医疗、科研学术研讨能在国际平台上交流。因此,对英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应该引起全院足够的重视[3]。
1。4 及时获取最新医学信息动态
根据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的要求,Medline(NIH)的4700种杂志,70个国家,SCI的5600种杂志,均只收录英文文章或英文摘要.由于许多医疗创新技术和前沿科研课题、先进成果是以英文语种报导,我们要想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的医学信息动态,洞察医学科技前沿的发展,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赶超国际同行水平,就得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尤其是通过网络,迅速地获取国外最新医学进展,查阅外语专业文献,并将这些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付之实践,以促进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无可争议的是,目前走在生物医学领域和医学教育的前沿大多是英语国家,如果我们仍然依赖于阅读翻译成中文的文献,就会远远落后于本专业学科的发展速度,因为翻译文献尤其是医学翻译成中文的文献往往滞后于知识更新的周期.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英语这门工具及时获取国外最新的医学信息动态。
2 唐都医院生殖中心医务人员的英语水平现状描述与分析
2.1 现状描述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现以列入国际医疗研究机构。医院设有图书馆,馆藏书刊5万余册,订阅中外文期刊300多种,有5台计算机连接校园网,具有网上文献检索和电子书刊的阅读功能,为广大科技人员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提供了便利.各科室设有简单的医学英语学习资料、医学英语会话书、医学英语词典,方便医务人员自学.图书馆网站专门设有多媒体英语学习平台,可供全院职工随时就地选择各种类型的英语学习我院。一些科室还自觉组织英语角,英语水平较好的医生主动担当老师角色。秉承“尚德、精术"之院训,我院妇产科生殖中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已经形成了唐都医院的知名品牌和明显特色。不可否认,我院生殖中心在专业特色上可谓人才济济,但这些医务人员的年龄结构跨度较大、组成成分复杂,其中有从事医学临床工作的医生护士,也有从事非医疗的工作人员,因此总的说来,生殖中心医务工作者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来说,我院的英语学习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2.2 原因分析
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规的高等医学教育中,英语为必修课,学生毕业必须通过四级考试,并且还须接受1—2年的临床医学英语教育.但由于大学英语教学过多强调考级,却淡化了语言应用的培养,而且从公共英语上升到流利的专业英语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是一朝半夕的功夫就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英语教育并不尽人意;另一方面,一旦毕业,疲于应对繁忙的临床工作,这使原有的英语水平呈下降状态,英语学习更多时候是为了应付职称晋升或考学深造.我院由于没有强制性的外语学习制度,医务人员整体英语素质还不高。不少医务人员由于平时工作忙,对外语学习缺乏兴趣,加之没有语言环境,从而造成医务人员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存在明显的问题。
3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素质的对策
3.1 临床医学英语培训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医学英语培训,比方说,每周一次。培训应以实用为准则,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的英语培训,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基于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的英语实际应用主要表现为读和写,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培训重点,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对于护理人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说强化训练.置于培训教材,目前市面上医学英语教材很多,可选择其中一种作为基础教材,再根据实际情况,自编实用的讲义。以我院妇产科生殖中心为例,负责医学英语培训的人员应尽量搜集有关试管婴儿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不孕不育、体外受精等方面的医学资料,使所学与所用有最大程度的吻合。这些讲义力求精简、便于携带,这样有便于创造一种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的条件.考虑到医务人员繁重的临床工作,可借助网络或多媒体开展英语培训,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学矛盾。总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英语水平的人群学习需要,组织各种不同类型英语学习初级班、提高班、深造班,口语班,侧重于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外语综合能力的训练。
推进临床医学英语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要有长期的规划和短期的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稳妥有计划地进行,又要以改革创新的意识积极推进这项工作,更要加强培训各环节的监控,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持续提高,防止将英语培训流于形式。相信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会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
3.2 组织医学专题的英语讨论会
迫于繁重的临床工作,医务人员接受的英语培训时间毕竟有限。笔者认为建立医学英语应用环境的最好方法是组织小范围内的医学专题英语讨论会。讨论会一般由科室主任监督,英语培训负责人员组织,每次设定不同的专题,定期举行,形成制度。所有医务人员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均应参与,分组先进行数天的英语文献阅读后,大家再用英语进行汇报讨论。英语负责任人引导大家用英语进行医学专业领域的讨论,主任或资深医师保证讨论会的效果.坚持讨论会,一方面能促进医学英语的学习应用能力,加强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浓厚的英语环境。
3.3 强化英语考核制度
单靠举办个别医务人员英语学习班和自学英语,对提升整体医务人员的英语水平非常有限。由于语言本身的特殊性,英语学习可以说是一个贯穿一生的学习过程,而英语的应用则与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因此,除开展一定形式的英语继续教育或英语活动外,还应做出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行政措施来确保英语继续教育的落实,这对巩固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医院有必要建立强制性的年度考核外语制度,考核形式可采取专业英语笔译或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年度英语考核成绩应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医务人员整体英语素质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医学研究、医疗服务都已超越了传统的国界,可以说医学是国际化的学科,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和合作势在必行。重视医务人员的英语培训,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当前形势下,已刻不容缓了.21世纪,我院妇产科生殖中心,作为西北地区最大规模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为瞄准世界医疗学科的前沿,应进一步抓好在职医务人员的外语水平,打造一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强能力、高素质的团队。希望以此为契机,全院能够培养一批具有流利英语及坚实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使我院医疗卫生事业更上一层楼.
注释:
【1】 洪江、 卢君明. 二十一世纪医生的素质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 载《医 学教育》2005年第三期.
【2】 段国升.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外语水平.载《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第四期。
【3】 周翔、金春华,浅淡基础医学的“全英语”教学,载《西北医学教育》2002年第10期。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文秋、乔杰、耿力、杨孜、赵扬玉、马彩虹、张璐芳、王颖,妇产科学临床双语教学实践的探讨,载《医学教育》2005年第三期。
2、 王庆红,中青年医师在双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载《医学教育》2003年第三期。
3、 秦映芬、刘红、郑向红,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双师型"人才,载高教论坛2003年第一期.
4、 道瑾、周剑宇,关于医学生临床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体会,载中华医学丛刊2004年第6期。
5、 陈鹏、张丹,从语言教学规律谈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载《医学教育探索》2006 年第6 期。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