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贾家沟煤业安全专篇相关责任划分
一、 矿井开拓方式
1、 主斜井设架空乘人器安全距离不足。
存在问题:
责任人:高寿祥
措施及完成时间:
2、 副斜井管路铺设及改造
存在问题:
责任人:高寿祥
措施及完成时间:
3、消防材料库和无极绳绞车硐室
存在问题:
责任人:王志明
措施及完成时间:
4、井下急救站
在等候室通路一侧设医疗急救硐室,为矿井及时救护提供方便。配备有急救药品、止血设备、骨折固定用具及担架等。
存在问题:
责任人:贺双平
措施及完成时间:
5、矿山压力及地质测量类仪表、设备配置
主要的矿山压力观测设备有:顶板下沉速度报警仪、超声波围岩裂隙探测仪、光学经纬仪、测枪等。详见表2-9-1。
表2-9-1
矿山压力观测设备表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顶板动态检测系统
KJ216
套
1
3
单体液压支柱测力计
DZ-CL-1
台
10
4
顶板动态仪
KY-82
台
4
5
顶板下沉速度报警仪
DSB-1
台
4
6
测枪
BHS-10
支
4
7
液压枕
YZ系列
个
30
8
钻孔油枕应力计
HCZ
个
10
9
超声波围岩裂隙探测仪
CT-2
台
3
10
顶板离层仪
LBY
台
20
11
锚杆拉力计
YML—20型
台
10
12
组合式防爆速测仪
REDmini2+DJ2
台
1
13
光学经纬仪
DJK-6
台
8
14
水准仪
DS1
台
1
15
水准仪
DS3-2
台
3
16
激光指向仪
JTY-3
台
4
17
平板仪
PG3-X2
台
3
18
矿山挂罗盘
KL-100
个
4
19
地质罗盘
CKX-1
个
3
存在问题:
责任人:扬国栋
措施及完成时间:
二、瓦斯灾害防治 2
1、选用微机在线监测装置,风机运行中能准确地反应和记录风机运行曲线、风量、风速、轴承和定子温度、风压、电流、电压等参数,并能记录存档和故障报警,确保风机安全可靠运行。KJ78N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对电动机的电流、电压、温度和通风机轴承温度进行集中监测,保证通风机安全可靠的运行。
存在问题:
责任人:王志明
措施及完成时间:
2、 通风机的值班控制室与配电室联建,在值班控制室设风机监测装置一套,保护与监测采用微机型综合保护装置。
存在问题:
责任人:王志明
措施及完成时间:
3、 设立全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对全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量、瓦斯浓度、风门开启状态、主通风机工作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自动报警。
存在问题:风门开启状态监控
责任人:贺永旺
措施及完成时间:
4、 采煤机附近积聚的瓦斯处理方法是在采煤机上安装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一旦瓦斯超限就切断电源,停止割煤
存在问题:6号采煤机没有。
责任人:贺永旺
措施及完成时间:
5、 电气防爆措施(本章由机电科自己检查进行完善)
1)井下电力网的短路电流小于其井下使用的控制用断路器的开断能力。
2)井下电气设备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并选用带“MA”标志的产品。
3) 井下主变电所10kV高压配电设备选用GCKY-1矿用一般型手车式高压真空开关柜采用KU-100/200系列微机综合保护装置;主变电所变压器选用KBSG矿用隔爆型变压器;主变电所660V选用矿用一般型低压开关柜.(带选择性漏电保护);其它配电点馈电开关采用KBZ矿用隔型真空馈电开关;采煤机采用的KJZ型智能化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开关可与甲烷传感器相连,用于检测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当其超限时起动器跳闸;其它配电点及控制设备均为QBZ矿用隔爆型磁力起动器;照明灯具选用EXJ-18/27、127V 18W矿用隔爆型节能荧光灯;通讯设备选用矿用防爆兼本安型设备。
4)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采用“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连续供电方式,采用专用变压器2台作为掘进局部通风机的专用电源,选取矿用隔爆型风机双电源组合式开关,实现局部通风机主、备互投、自动切换,并结合瓦斯监控系统,完成“风电、瓦斯电”闭锁功能。
5)KBZ矿用隔型真空馈电开关采用数字化单片机技术,具有过载、短路、欠压、失压保护;选择性漏电保护;分支开关漏电保护的后备保护及漏电闭锁保护功能。可做为供电系统的总开关和配电支路首末端的分支开关使用。
6)井下40kW及以上的电动机控制设备,采用真空磁力起动器。具有失压、过压、过载、短路、断相、及漏电闭锁保护功能,可以实现设备的软起动和软停车。
7)井下固定敷设的高压电缆选用MYJV22-8.7/10kV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电力电缆;去采煤、掘进工作面移动变电站的电缆选用MYPTJ-6/10kV煤矿用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采煤机、掘进机电缆选用MCP-0.66/1.14kV采掘机屏蔽橡套软电缆;其余动力设备电缆选用MYP-0.66/1.14kV、MYP-038/0.66kV煤矿用阻燃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
8)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高压侧为隔爆型高压负荷开关箱,设有观察孔、急停按钮和安全联锁按钮组成的联锁保护装置;低压侧为隔爆型低压馈电开关箱,设有空气、真空管式两种断路器,它们具有检漏、过载、短路、欠电压、延时等保护性能,另外还具有电压、电流、漏电指示及变压器器温度保护装置;变压器为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空气自冷,B级绝缘。
9)井下供电网络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地面35kV变电所至井下变电所的电缆线路上装设有零序电流互感器和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井下变电所的高压馈线回路上装设有选择性的动作于跳闸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均装设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由上述装置对井下电网的绝缘状况进行连续检测,当电缆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可及时切断电源,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跳闸试验。40kW及以上的电机均选用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控制,井下所有电机控制设备均设有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及远程控制功能。
10)电钻选用ZBX型矿用隔爆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或停止电钻的功能。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1次跳闸试验。
11)为保证井下照明安全,选用保护齐全的ZBX-4.0型矿用隔爆型照明变压器综合保护装置供给127V照明电源。
12)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1)工作面搬迁或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在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2)所有开关设备的闭锁装置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13)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
(1)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2)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良好绝缘。
(3)井下不准拆卸矿灯。
14)井下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必须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15)为防止静电产生的电火花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接地,将带电物体上产生的静电荷通过接地导线引入大地,避免出现高电位,减少物体对地的电压差。
(2)加静电剂或导电填料,在矿井中使用抗静电管材。
(3)增加作业空间的湿度。
16)本矿井井下供电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用保护接地的方式。为了安全,在井下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等处,均设局部接地极,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主接地极,接地极面积大于0.75mm2,厚度为5mm。并利用铠装电缆金属外皮和橡套软电缆的接地芯线,把分布在井下各处的局部接地极连接起来,并和主接地极连接构成总接地网,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当接地芯线断裂时,靠近工作面的局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在主接地芯线断后不应超过80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17)矿井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后,矿方必须制定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恢复正常通风后,所有受到停风影响的地点,都必须经过通风、瓦斯检查人员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所有安装电动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20m的巷道内,都必须检查瓦斯,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后,方可启动机电设备。
总之,矿井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要对瓦斯引起高度的重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
6、 原煤在转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为了防止粉尘污染工作环境,发生粉尘爆炸,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矿井已在系统转载点、给煤机等皮带运输机受煤点设置局部密闭罩排风,减少粉尘的散逸,除尘设备采用单机除尘设备;原煤在转运作业时,单机除尘系统启动,净化作业环境。矿井所有单机除尘设备及风机电机均采用防爆电机。
存在问题:除尘设施不完善其他的设备防爆性由机电科自己检查。
责任人:吴儿则
措施及完成时间:
7、 瓦斯抽采
11
矿用隔爆型电缆硫化热补器
BAR2-127/1.4
台
2
12
采煤机瓦斯断电控制仪
AQD-1
台
2
责任人:蔡兴权
措施及完成时间:
三、矿井通风P101
1、矿井主通风机性能测试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1次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以后每3a至少进行1次性能测定;至少每月检查1次主要通风机。
存在问题:自己查
责任人:吴儿则
措施及完成时间:
2、风机房管理
通风机房专用,不得兼用。通风机房挂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通风机运转应由专职司机负责,司机应每小时将通风机运转情况记入运转记录薄内,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存在问题:自己查
责任人:蔡兴权
措施及完成时间:
3、矿井通风设施的保证措施
P104C.所有风门均设有调节风窗,可以保证巷道风速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存在问题:自己查
责任人:蔡兴权
措施及完成时间:
4. 矿井通风检测类设备配置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参照《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综合考虑井下6、10号煤同时开采,矿井配备了通风检测类设备。详见表4—4—1。
表4-4-1 矿井通风检测类设备配置表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高速风表
EY11B便携数字式
个
3
2
高中速风表
AFC-121
个
5
3
微速风表
DFA-3
个
3
4
秒表
块
12
5
通风干湿表
DWHJ2
个
2
自动记录
6
干湿温度计
DHM1
个
8
手摇、风扇式
7
空盒气压计
DYM3
个
7
8
双管水银压力表
DYB3
支
3
9
U型倾斜压差计
AFJ-150
台
7
10
皮托管
AEP系列
台
14
11
补偿式微压计
BEY-250
台
4
12
矿井通风多参数检测仪
JFY
台
5
责任人:蔡兴权针对表中的情况自行请示购置
四、粉尘灾害防治
(一)、防尘
5.1.2 防尘措施
井下主要产生粉尘的地点有:采掘工作面、煤炭运输转载系统等。煤矿防尘技术措施分为通风除尘、湿式除尘、密闭抽尘、净化风流、个体防护以及其他各种抑尘措施。为了保证矿工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给井下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针对本矿主要产生粉尘的地点采取如下措施:
1.采掘工作面防尘
(1)煤层预注水:6、10号煤层采煤工作面分别配备煤层注水设备,对煤层进行采前预注水。
(2)湿式作业:在建井和矿井生产过程中,掘进时应采用湿式钻眼、水炮泥,放炮前后喷雾洒水等措施。
(3)矿井投产后装备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6号煤层采煤机型号为MG100/245-BW、10号煤层采煤机型号为MWG160/375,其安装有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设计在6号煤工作面配备了一套BPW250/6.3型喷雾泵站、10号煤工作面利用已有BPW315/6.3型喷雾泵站。在采煤机割煤时进行喷雾,且喷雾压力不小于2.0MPa,外喷雾压力不小于4.0MPa,当内喷雾不能正常喷雾时,外喷雾压力不小于8.0Mpa。
(4)6号煤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为ZY3000/08/18型、10号煤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为ZF4800/17/28型,支架设有自动喷雾降尘系统,并安设向落煤口方向喷雾的喷嘴,喷雾压力均不小于1.5MPa。
(5)矿井投产后井下装备三个综掘工作面和一个普掘工作面,6号煤掘进机为EBH-132型、10号煤掘进机为EBZ-150A型,其安装有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掘进机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小于3.0MPa,外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小于1.5MPa,并在掘进头设鸭嘴型喷雾器。
(6)10号煤层回采工作面选用PCM110型破碎机,其带有防尘罩,并设有喷雾装置。
(7)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20m处安设一组净化风流水幕,在装煤点下风侧20m内设置一组风流水幕,并安设有声控装置。运输巷内设置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
(8)10号煤放顶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须安装喷雾装置,降柱、移架或放煤时同步喷雾。
2.转载运输系统防尘
(1)井下煤仓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
(2)井下设有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具体设置方式见井下消防洒水)。
(3)定期清扫、冲洗井下巷道中聚集的煤尘,并在主要巷道周壁刷浆。
存在问题:由通风副总蔡兴权负责检查落实,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和完成时间。煤层注水方案由总工赵工负责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限时落实。设计参考见下述。
(二)、5.2 煤层注水
5.2.1 煤层注水设计依据
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井田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颜色为黑色,条痕为棕黑色、褐黑色,玻璃和强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参差状、阶梯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
各层煤的宏观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次为暗煤、镜煤,少量丝炭。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光亮型和半亮型,半暗型次之,少量暗淡型。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次为均一状结构,块状构造。
各层煤的显微煤岩组分以有机物为主,无机组分次之。其中有机组分中又以镜质组和半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无机组分主要为粘土类,少量硫化铁类、碳酸盐类和氧化硅类。
2.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6号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砂岩,老顶为石灰岩;底板粉砂岩。
10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灰岩;底板为泥岩及砂质泥岩。
3.煤的水分
6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16%-0.72%,平均为0.36%;
10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19%-1.41%,平均为0.43%;
4.煤层注水的必要性
煤层注水是回采工作面最重要的防尘措施之一,在回采之前预先在煤层中打若干钻孔,通过钻孔注入压力水,使其渗入煤体内部,增加煤的水分,从而减少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尘的产尘量,本矿开采6、10号煤层需要注水。
5.2.2 注水工艺、参数及设备
1. 注水方式的选择及钻孔布置
设计采用长孔注水方式。采用单向钻孔布置,即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平行工作面向煤体打长钻孔注水,钻孔均沿煤层均匀布置。
(1)开孔位置6号煤距煤层顶板高度为0.4m左右处、10号煤距巷道顶板高度为1.6m左右处。
(2)采用钻机打孔,选用水泥砂浆封孔,钻孔直径取65mm。
(3)钻孔长度:L=Lg-S
式中:L——钻孔长度,m;
Lg——工作面长度,150m;
S——与煤层透水性和钻孔方向有关的系数,根据该矿煤层透水性,
采用向下打孔,S取20m。
则孔长L=130m。
(4)钻孔间距
根据本地区煤层特点和钻孔注水实践经验,设计钻孔间距为20m。
(5)钻孔角度
钻孔角度原则上与煤层倾角保持一致,使钻孔始终保持在煤层内,以免穿透顶底板。
2.注水参数的确定
注水参数指注水压力、注水流量(注水速度)、注水量及注水时间。
(1)注水压力
该矿煤层注水采用动压注水。注水参数应考虑煤层裂隙、层理、节理及透水性等因素,由注水泵站调整煤层注水压力。注水压力一般5~9MPa。
(2)单孔注水量
钻孔注水量按下式计算:
Q=BLMγ(W1-W2)K
式中:
Q——单孔注水量,m3;
B——孔间距,取20m;
L——工作面长度,150m;
M——注水煤层厚度,6号煤1.22m、10号煤6.42m;
γ——煤容重,6号煤1.38t/m3、10号煤1.40 t/m3;
Wl——注水后要求达到的水分取4%;
W2——煤层原有水分,6号煤层为0.36%,10号煤层为0.43%;
K——考虑围岩吸收水分,水的漏失和注水不均匀系数,取l.5。
经计算,6号煤的注水量为20×150×1.22×1.38×(4%-0.36%)×1.5= 275.8m3
10号煤的注水量为20×150×6.42×1.40×(4%-0.43%)×1.5= 1443.9m3
(3)矿井日注水量
矿井日注水量按下式计算:
Q日=Kl·G·(W1-W2)
式中:
Q日——矿井日注水量m3;
K1——注水系数,取1.5;
G ——矿井计划注水回采工作面日产量6号煤909t/d,10号煤2727t/d。
Q6日=1.5×909×(4%-0.36%)=49.6(m3)
Q10日=1.5×2727×(4%-0.43%)=146(m3)
(4)注水量(或注水速度)与注水时间
注水流量与注水压力直接相关,注水压力考虑现场实测,由注水泵站对煤层注水压力调整,注水流量将根据注水泵站对注水压力的调整情况而进行相应调整。
注水时间为钻孔开始注水至煤体全面湿润为止,注水煤体全面湿润的标志为湿润范围内煤壁出现均匀的“出汗”渗水。注水时间通常为6~9天。
3.注水系统的选择
注水系统分静压注水系统和动压注水系统两类,根据本矿井煤层情况,选用动压注水系统。
钻孔注水的水必须是无杂质的清水,对于动压注水,特别是动压多孔注水,更应保证水的质量,不得有木屑和泥沙。水源取自消防管路的水。
4.注水设备和仪表的选择
注水设备及仪表的选择见表5-2-1。
表5-2-1 注水设备及仪表
序号
设 备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1
煤层注水钻机
MYZ-200
台
2
2
煤层注水泵
5D-2/150
台
2
3
夹布压力胶管
与泵配套
m
80
4
冷拔无缝钢管
与泵配套
m
480
5
高压钢丝编织胶管
与泵配套
m
400
6
快速接头
K 型
个
80
7
安全阀
单项阀
个
4
8
内螺纹升降止回阀
H41H-160
个
4
9
弹簧式压力表
个
20
11
叶轮湿式水表
个
4
12
高压注水水表
DC-4.5/200
个
8
13
等量分流器
DF-3
个
10×2
14
高压闸阀
J13H-160Ⅲ
个
10×2
15
水泥砂浆封孔泵
SLB-Ⅱ
个
2
16
钢制三通
K 型
个
20
17
便携式快速水分测定仪
WM-A
个
2×2
责任人:总工程师赵继学全面负责。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及完成时间。
(三)、粉尘监测及个体防护设备
5.4.1 粉尘检测
煤矿粉尘测定的项目很多,但主要包括从卫生学角度规定的粉尘浓度、粉尘粒径分布及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测定。
1.粉尘浓度的测定
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以质量浓度法为基础,主要有光电直读测尘法等,测定全尘的有ACG-1型光电煤尘测定仪和ACH系列呼吸性粉尘测定仪。
2.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
质量粒径分布多用沉降法,数量粒径分布常用显微镜观测法。将含尘空气采集到金属圆筒中,使矿尘自然沉降于放在底部的盖玻璃片上,然后用显微镜观测。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测定
使用较普遍的是焦磷酸法,焦磷酸法是利用在245~250℃的温度下,硅酸盐溶于焦磷酸,而石英(游离SiO2含量通常在97%以上)几乎完全不溶的特性,用焦磷酸处理硅酸盐与游离SiO2的混合粉尘,然后用计重法进行测定。
4.粉尘监测
矿井配备专职防尘人员和粉尘采样器(AQF-1,AFQ-20A)、呼吸性粉尘采样器(AQH-1),呼吸性粉尘测定仪(ACH-1)等设备及化验室,在建井和矿井生产期间及时对井下粉尘进行监测和化验。井下粉尘测定内容和制度如下:
(1) 对井下每个测尘点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1次。
(2) 采掘工作面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工作班连续粉尘测定。
(3) 每半年测定一次粉尘粒度分布,采掘工作面有变动时,应及时进行游离SiO2的测定。
(4)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
(5) 煤矿粉尘浓度测定结果按季度综合上报主管部门。
(6) 粉尘散度每季度测定一次。
(7) 采掘工作面安设粉尘浓度传感器进行粉尘浓度连续测定。
存在问题;
责任人:蔡兴权。严格按照上述标准针和相关行业规范对我矿目前存在的问题配齐相关工器具和采取措施完善相关工作。
时间:
(四)、5.4.2 个体防护设备
我国煤矿使用的个体防尘用具主要有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和隔绝式压风呼吸器,其目的是使佩戴者既能呼吸到净化后的清洁空气,又不影响正常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配置见表5-4-1。
表5-4-1 个体防护设备配置表
顺序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配置数量
备 注
1
压风呼吸器
AYH—1A
台
3
2
压风呼吸器
AYH—2
台
3
3
防尘安全帽
AFM—2
个
30
4
安全送风口罩
AFK—1
台
30
5
防尘口罩
个
500
责任人:劳资科刘小君,按照标准配齐配足以上设备
完成时间:
(五)、5.5.2 井下电气设备及保护
1. 井下电气设备及保护的选择
井下电气设备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并选用带“MA”标志的产品。
井下主变电所10kV高压配电设备选用GCKY-1矿用一般型手车式高压真空开关柜采用KU-100/200系列微机综合保护、主变电所变压器选用KBSG矿用隔爆型变压器;主变电所660V选用矿用一般型低压开关柜,其它配电点馈电开关采用KBZ矿用隔型真空馈电开关;采煤机采用的KJZ3型智能化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开关可与甲烷传感器相连,用于检测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当其超限时起动器跳闸;其它配电点及控制设备均为QBZ和QBD矿用隔爆型磁力起动器;照明灯具选用EXJ-18/27、127V 18W矿用隔爆型节能荧光灯;通讯设备选用矿用防爆兼本安型设备。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采用“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连续供电方式,采用专用变压器2台作为掘进局部通风机的专用电源,选取矿用隔爆型风机双电源组合式开关,实现局部通风机主、备互投、自动切换,并结合瓦斯监控系统,完成“风电、瓦斯电”闭锁功能。
KBZ矿用隔型真空馈电开关采用数字化单片机技术,具有过载、短路、欠压、失压保护;选择性漏电保护;分支开关漏电保护的后备保护及漏电闭锁保护功能。可做为供电系统的总开关和配电支路首末端的分支开关使用。
井下40kW及以上的电动机控制设备,采用真空磁力起动器。具有失压、过压、过载、短路、断相、及漏电闭锁保护功能,可以实现设备的软起动和软停车。
井下固定敷设的高压电缆选用MYJV22-8.7/10kV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电力电缆;去采煤、掘进工作面移动变电站的电缆选用MYPTJ-8.7/10kV煤矿用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采煤机采用MCPTJ-0.66/1.14型采煤机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掘进机电缆选用MCPY-0.66/1.14kV采掘机屏蔽橡套软电缆;其余动力设备电缆选用MYP-0.66/1.14kV、MYP-038/0.66kV煤矿用阻燃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
GCKY-1矿用一般型手车式高压真空开关柜采用KU-100/200系列微机综合保护、设有急停按钮和安全联锁按钮组成的联锁保护装置;660V选用矿用一般型低压开关柜,设有空气、真空管式两种断路器,它们具有检漏、过载、短路、欠电压、延时等保护性能,另外还具有电压、电流、漏电指示及变压器器温度保护装置;变压器为隔爆型干式变压器,空气自冷,B级绝缘。
井下供电网络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地面35kV变电所至井下变电所的电缆线路上装设有零序电流互感器和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井下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的高压馈线回路上装设有选择性的动作于跳闸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均装设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由上述装置对井下电网的绝缘状况进行连续检测,当电缆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可及时切断电源,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跳闸试验。40kW及以上的电机均选用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控制,井下所有电机控制设备均设有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及远程控制功能。
电钻选用ZBX型矿用隔爆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或停止电钻的功能。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1次跳闸试验。
为保证井下照明安全,选用保护齐全的ZBX-4.0型矿用隔爆型照明变压器综合保护装置供给127V照明电源。
存在问题:责成机电副总张达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和相关行业规范自行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同时报安监科备案。
(六)、5.6.1 隔爆水棚
1.水棚的结构与选型
主要隔爆水棚选用GBSD-60型水袋,每个水袋有效容积为60L,水袋规格900×400×250mm。辅助隔爆水棚选用GBSD-40型水袋,每个水袋有效容积为40L,水袋规格600×400×250mm。
2.水棚的布置与计算
(1) 布置方式及架设要求
水棚的布置方式为:架设高度不低于1.8m,棚距1.2~3.0m。水棚首架棚距采、掘工作面上、下口,装载点的距离为60~200m。主要隔爆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30m,辅助隔爆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m。水袋用锚杆悬挂在巷道的顶部上。水棚距离巷帮不小于100mm,距巷道地面不小于1.8m;棚组内的各排水棚的安装高度一致;棚区处的巷道需要挑顶时,其断面积和形状应与前后各20m长度的巷道保持一致。水棚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内。水棚与巷道的交岔口、转弯处、变坡处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
(2) 水棚设置地点
本矿设计共设置主要隔爆水棚6号煤8组、10号煤10组,辅助隔爆水棚6号煤10组、10号煤10组。水棚设置地点、数量、位置及棚区长度详见图5—6—1、5—6—2。
(3) 每组水棚水量计算
每组水棚水量依下式计算:
G=g·S
式中:
G——总水量,L;
g——每m2巷道需水量,L/m2。主要隔爆棚不小于400L/m2,辅助隔爆棚不小于200L/m2;
S——巷道净断面积,m2。6号煤轨道大巷净断面为10m2,10号煤辅助运输大巷为16.8 m2;6号、10号煤运输大巷净断面为7.5m2、12.6 m2;6号、10号煤回风大巷净断面为14.7 m2、17.5;6号、10号煤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断面为8.4m2、13.5 m2;6号、10号煤回风顺槽净断面为8m2、13.5 m2。
辅运(轨道)大巷、胶带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每组主要隔爆水棚总水量:
G6号轨道=400×10=4000L;G10号辅运=400×16.8=6720L。
G6号运输=400×7.5=3000L;G10号运输=400×12.6=5040L。
G6号回风=400×14.7=5880L;G10号回风=400×17.5=7000L。
工作面运输顺槽及回风顺槽每组辅助隔爆水棚总水量:
G6号运顺=200×8.4=1680L;G10号运顺=200×13.5=2700L。
G6号回顺=200×8=1600L;G10号回顺=200×13.5=2700L。
(4) 单架水棚水量计算
轨道(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每架水棚设水袋4个,则单架水棚水量为60×4=240L。
6、10号煤层运输大巷每架水棚设水袋3个,则单架水棚水量为60×3=180L。
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每架水棚设水袋4个,则单架水棚水量为40×4=160L。
(5) 水棚架数
n=G/Gn
轨道大巷、胶带大巷和回风大巷主要隔爆水棚:
n6号轨道=4000/240=17架;n10号辅运=6720/240=28架。
n6号运输=3000/180=17架;n10号运输=5040/180=28架。
n6号回风=5880/240=25架;n10号回风=7000/240=30架。
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辅助隔爆水棚:
n6号运顺=1680/160=11架;n10号运顺=2700/160=17架。
n6号回顺=1600/160=10架;n10号回顺=2700/160=17架。
(6) 水棚区长度
L=(n-1)×c
式中:
L——水棚长度,m;
n——水棚架数,架;
c——水棚间距,10号煤辅运大巷、10号煤轨道大巷、6号煤运输大巷、10号煤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10号煤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6号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均取2m, 6号煤回风顺槽均取2.5m。
则:
辅运大巷、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主要隔爆水棚区长度:
L6号轨道=(17-1)×2=32m;L10号辅运=(28-1)×2=54m。
L6号运输=(17-1)×2=32m;L10号运输=(28-1)×2=54m。
L6号回风=(25-1)×2=48m;L10号回风=(30-1)×2=58m。
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辅助隔爆水棚长度:
L6号运顺=(11-1)×2=20;L10号运顺=(17-1)×2=32m。
L6号回顺=(10-1)×2.5=22.5;L10号回顺=(17-1)×2=32m。
3.隔爆水棚架设要求
(1)隔爆水棚采用集中式布置方式,两排水棚之间的距离1.2-3.0m;
(2)主要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30 m,辅助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 m;
(3)棚列的水棚之间的间隙与水棚同支架或巷道壁之间的间隙之和≯1.5m,特殊情况下≯1.8m,2个水袋之间的距离≯1.2m;
(4)水棚边缘与巷壁、顶板(梁)、支架之间的距离不得≮100mm,水袋底部至顶板或顶梁的距离≯1.6m,如大于1.6m,则必须在该水袋的上方增设一个。水棚距巷道底板垂直距≮1.8m,应保持统一高度;
(5)采用吊挂水袋,并呈横向布置,挂勾位置要对正,相向布置。挂勾4—8mm的圆钢,挂勾角度为60±5度,弯勾25mm;
(6)水棚应设在巷道直线段,水棚与交岔处,转弯处、变坡处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首架水棚设置一般距可能爆炸地点距离为60-200m,当回采工作面推进至距水棚区60m时,应拆掉该隔爆水棚,并迈步式向前倒替架设。掘进头距隔爆水棚大于200m时,应随着掘进头掘进,水棚相应前移。
4.水棚的管理
(1)生产期间需根据生产情况变动及时在水棚布置图或通风系统图上表明水棚准确位置,注明水棚区长度、水棚装置形式、总水量;
(2)水棚区布置有上水管接头,备有上水软管。损坏的水棚必须及时更换,随时补充水棚内的水;
(3)水棚与工作面距离超过规定时,要及时移动,移动水棚时必须按规定进行,先将一半水棚移到指定位置安装好,盛满水后,再移动另一半水棚;
(4)水棚盖或水面有沉积的煤尘及时清理;
(5)水棚应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
5.水棚给水系统:
水棚给水水源为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在设有隔爆水棚的地点,均有井下消防洒水管路通过,管路每隔100m设有一支管和闸阀,管口配有消防接口及水龙带,水棚可由其给水或补水。
5.6.2 隔爆岩粉棚
已采取隔爆水棚防治措施,不采用隔爆岩粉棚。
责任人:请通风副总蔡兴权严格控制按照上述标准自行组织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报安监科备案。
(七)、 地面生产系统防尘
在原煤储装过程中是产生煤尘的主要尘源。
生产系统防尘采用在原煤卸载点设自动喷雾装置,地面筛分车间、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点等地点,都安设有喷雾装置,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在地面封闭式筒仓设置半环型洒水管网,安装喷雾洒水装置,水源由地面的清水池供给5.8 矿井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检查、检测类仪器仪表配置
综合考虑井下6、10号煤同时开采,井下粉尘检测仪器配备详见表5-8-1。
表5-8-1
矿井粉尘检测类仪器仪表
序号
名 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粉尘采样器
AQF-1
台
4
2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AQH-1
台
4
3
矿用粉尘采样器
AFQ-20A
台
4
4
呼吸性粉尘测定仪
ACH-1
台
4
5
矿用个体粉尘采样器
ACGT-2
台
4
6
电光分析天平
TG-328A
台
1
7
电热恒温干燥器
QZ77-104
台
1
8
掘进机除尘器
KGC
台
3
9
混凝土喷射机除尘器
MLC-IC
台
4
备用50%
10
压风呼吸器
AYH-1A、AYH-2A
台
各1
存在问题:
责任人:吴儿则
措施及完成时间:
五、防灭火
(一)煤层火灾的监测主要有矿井火灾束管采样监测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工检测三种手段。
次设计采用山西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KYSC-1型井下移动式火灾气体束管采样系统,全部安装于井下,并可移动布置在不同的监测区域,体积小,重量轻,束管管路短,操作、管理及维护方便。该套系统可用于在井下对重点危险区域进行现场连续采样,多个密闭集中采样。
设计选用了与该采样系统配套的GC950型煤矿专用火灾气体色谱分析系
统。
6.2 防灭火方法
6.2.1 灌浆防灭火本次设计在副斜井场地设简易灌浆站,为全矿灌浆服务,灌浆方法采一段距离灌一次的埋管灌浆法。为防止灌浆管道阻塞,设计在材料斜巷管段的最高处和最低处设置三通,作为放空浆液或冲洗管道之用。
灌浆站做法:副斜井场地建2个灌浆池,池深1.8m,直径2m,一侧设500mm×500mm×1800mm下液泵坑,池四周采用MU100机砖M75砂浆砌筑,墙体厚度370mm,池内壁采用3mm的钢板制作75×75角钢护角。灌浆系统连接示意图见6-2-1,矿井灌浆系统图见6-2-2,6-2-3。
2. 灌浆方法
工作面在放顶之前,沿工作面上顺槽在采空区预埋5~8m钢管,一端在采空区,一端接高压胶管,胶管长20~30m,放顶后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