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升本药学复习题
1、已知某一弱酸的2.0×10-4
(1)试计算c ()=0.20 ·1溶液的。
(2)向上述溶液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3·H2O溶液等于多少?已知
(3·H2O)= 1.79×10-5
析(1)由和c ()的条件可知,可用一元酸的近似公式来计算[],求值。(2)在溶液中加入3·H2O,两者会发生反应,其溶液的值的大小取决于反应后溶液中的物质。
解 (1) > 500
∴ [] = = 6.32×10-3 ·1
2.20
(2) + 3·H2O = 4A+ H2O
反应后,溶液只有4A ,是两性物质,则
6.5
2、在含有0.01·1[]和0.01·1[]的溶液中,滴加3溶液时,哪种离子最先沉淀?当第二种离子刚开始沉淀时,溶液中的第一种离子浓度为多少?(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析 (1)由()和 ()计算出、开始沉淀时所需的最低浓度,其值较少的为先沉淀,抓住这个规律就可解些题了。(2) 当第二种离子刚开始沉淀时,即表示最先沉淀的离子,[]达到第二种离子沉淀时的浓度(这是本题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计算出溶液中的第一种离子浓度。
解 ()=1.77×10-10、 ()=8.51×10-17,
开始沉淀时所需的最低浓度:
[]= ()/[]=(1.77×10-10/0.01) ·1=1.77×10-8·1
开始沉淀时所需的最低浓度:
[]= ()/[]=(8.51×10-17/0.01) ·1=8.51×10-15·1
计算表明,沉淀所需的[]远比沉淀所需的[]少,所以的离子积最先达到溶度积常数而先生成淡黄色沉淀。当加入的[]=1.77×10-8·1时,开始沉淀,此时溶液中剩余的-浓度为:
[]= ()/[]=(8.51×10-17/1.77×10-8) ·1=4.81×10-9·1
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
1. 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其溶液的 ( )
A. []及[ -]乘积变大 B. []及[ -]乘积变小
C. []及[ -]乘积不变 D. []等于[ -]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在3的水解平衡3 + H2O 4+ + - 中,为使[ -] 增大,可行的方法是 ( )
A. 加 H2O B. 加4
C. 加 D. 加 E. 加
3. 已知H2A的1为10-7 ,2为10-3 ,那么0.1·1 [H2A]水溶液的为 ( )
A. 13 B. 2 C. 3 D. 4 E. 7
5. 下列溶液的浓度均为0.1·1 ,其小于7的是 ( )
A. B. 23 C. 34 D. 4 E. 2S
6. 0.1·L-1溶液( 1.0×10-5)的为 ( )
A. 2.0 B. 2.5 C. 3.0 D. 4.0 E. 5.0
8. 已知()2的 5.61×10-12 , ()2的溶解度为 ( )
A. 1.12×10-4 ·1 B. 1.50×10-4 ·L-1 C. 1.20×10-6 ·1
D. 2.05×10-4 ·1 E. 3.46×10-4 ·1
9. 在0.1·1的3·H2O溶液中,加入一些4固体,则 ( )
A. 3的增大 B. 3的减少 C. 溶液增大
D. 溶液减少 E. 不变
10. 常温下0.1·L-1溶液的为3,则0.1·1溶液的为 ( )
A. 3.00 B. 8.00 C. 9.00 D. 10.00 E. 11.00
11. ()3的溶解度(S)及溶度积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 )
A. ()1/ 2 B. S =()1/ 2 C. S =()1/ 3
D. ()1/ 4 E.()1/ 4
12. 下列物质哪一种物质的溶液的及浓度基本无关? ( )
A. B. 34 C.
D. 4 E. H34
14. 某温度时,纯水的为6.5,则其应为 ( )
A. 7.5 B. 6.5 C. 7
D. 小于6.5 E. 大于7.5
15. 已知的 5.0×10-10 ,则 - 的等于 ( )
A. 2.0×10-5 B. 5.0×10-10 C. 5.0×10-24
D. 2.2×10-6 E. 5.0×10-4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填空题
1. H2O、3、42-、在水溶液中的碱性,由弱到强排列的顺序是。
2. 根据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的解离度不是100%的原因是溶液中。
3. 3为酸,4+ 为碱,它们的组成仅相差,因此称为。
5.某难溶电解质M3X2 ,其溶解度S及溶度积常数的关系为。
7.0.1·1 H2A溶液中,[A2-] 近似2。
8.相同浓度相同体积及H2A(已知其1、2)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为。
填空题
1. H2O、3、42-、
2.形成离子氛
3.一个质子;共轭酸碱对
5.
7.等于
8. (12)
1.现有1.0L缓冲溶液,内含0.01 H24-、0.030 42-。
(1) 计算该缓冲溶液的;
(2) 往该缓冲溶液中加入0.005 0 后,等于多少?
析 题设缓冲系:H2442 ,用公式 =计算。若加入,及42- 反应生成H24-。
解 (1)根据H34: 1=2.16; 2=7.21; 3=12.32
=7.217.68
(2)加入0.005 0 后:
=7.21 7.42
2. 0.10·124及0.05·1各50混合成缓冲溶液,假定混合溶液的体积为100,求此缓冲溶液近似值。(H34: 1=2.16; 2=7.21; 3=12.32)
解反应前:n(H24-)= 0.10×50 = 5
n()= 0.05×50 = 2.5 (1分)
反应后:n(H24-)= 5-2.5 = 2.5
n()=0
n(42-)= 2.5 (1分)
1. 0.1 ·13·H2O (1.8×10-5)40.00及0.10 ·120.0混合,所得溶液的值为 ( )
A. 1.79 B. 2.25 C. 4.75 D. 6.75 E. 9.25
2. 下列公式中有错误的是 ( )
A. []/[] B. -[]/[]
C. [n(B)]/[n()] D. -[n(B)]/[n()]
E. -()[]/[]
3. 用H34(1=2.12,2=7.21,3=12.67)和所配成的7.0的缓冲溶液中,抗酸成分是 ( )
A. H24- B. 42- C. H34
D. H3 E. H2O
4. 及缓冲容量有关的因素是 ( )
A. 外加酸量 B. 总浓度 C. 或
D. 外加碱量 E. 温度
5. 0.100 ·1加入等体积溶液配成的缓冲溶液,其最大的缓冲容量[单位是(L·)]是 ( )
A. 0.576 B. 0.2×0.576 C. 0.1×0.576
D. 0.05×0.576 E. 0.576/2
6. 欲配制=9.0的缓冲溶液,最好选用下列缓冲系中的 ( )
A. 邻苯二甲酸(1=2.89;2=5.51)
B. 甲胺盐酸盐(=10.63) C. 甲酸(=3.75)
D. 氨水(=4.75) E. 硼酸 (=9.14)
7. 影响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 缓冲溶液的值和缓冲比 B. 弱酸的和缓冲比
C. 弱酸的和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D. 弱酸的和其共轭碱的
E.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8. 下列各组中两溶液的相等的是 ( )
A. 0.500 ·124及该溶液稀释一倍后所得溶液。
B. c()=0.100 ·1的溶液及c(1/2 H24)=0.100 ·1的溶液。
C. 0.100 ·124溶液及0.100 ·124溶液
D. =4.0的缓冲溶液及0.001·1
E. 0.2 ·13和0.15 ·1
9. 下列各组分等体积混合的溶液,无缓冲作用的是 ( )
A. 0.2 ·1邻苯二甲酸氢钾和等体积的水
B. 0.2 ·1和0.2 ·13·H2O
C. 0.2 ·124和0.2 ·124
D. 0.01 ·1和0.2 ·1
E. 0.01 ·13和0.01 ·13
10. 下列各组溶液中,能以一定体积比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 )
A. 浓度均为0.1 ·1的溶液和溶液
B. 浓度均为0.1 ·1的溶液和溶液
C. 浓度均为0.1 ·1的溶液和3溶液
D. 浓度均为0.1 ·1的溶液和溶液
E. 浓度均为0.1 ·1的溶液和H24溶液
11. 欲配制=4.50的缓冲溶液,若用及配制,则c()及c()的浓度之比为(的=4.76) ( )
A. 4.76/1 B. 1/4.76 C. 4.50/1
D. 1/1.78 E. 1.78/1
12. 1.0L溶液中含有6.0g 和4.1g ,已知[()=60g·1] 4.76 [()=82 g·1],此溶液的为 ( )
A. 2.46 B. 3.46 C. 3.76
D. 4.46 E. 4.76
13.向0.030 ·1 (4.76)溶液中加入晶体,使的浓度为0.100 ·1,则溶液的接近于 ( )
A. 5.72 B. 5.28 C. 4.75
D. 4.23 E. 2.87
14.下列各缓冲缓冲容量最大的是溶液 ( )
A. 500中含有0.15 和0.05
B. 500中含有0.05 和0.15
C. 500中含有0.1 和0.1
D. 1000中含有0.15 和0.05
E. 1000中含有0.1 和0.1
15.人体血浆中最重要的抗酸成分是 ( )
A. H24- B. 42- C. 3-
D. H23E. Hn-1P-
16.人体血液的值总是维持在7.35〜7.45这一狭小的范围内。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 血液中的3-和H23只允许维持在一定的比率范围内
B. 人体内有大量的水分(约占体重的70%)
C. 排出的2气体一部分溶在血液中
D. 排出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溶在血液中
E. 新陈代谢产生的酸碱等量溶在血液中
17.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为1时,β值最大
B. 缓冲对的总浓度越大,β越大
C. 缓冲范围大体上为±1
D. 缓冲容量β越大,溶液的缓冲能力越强
E. 缓冲溶液稀释后,缓冲比不变,所以不变, β也不变
18.某缓冲溶液的共轭碱的1.0×10-6,从理论上推算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是 ( )
A. 6~8 B. 7~9 C. 5~7 D. 5~6 E. 5~8
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中和同体积同浓度的和,所需碱量是相同的
B. 由H23的解离平衡,可知溶液中[]和[32-]的比值=2∶1
C. 血液中[3-]和[32-]的比值大于10/1,但由呼吸作用和肾的生理功能的补充或调节,使3-和2(溶解)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而使血浆中的碳酸缓冲系具有缓冲能力
D. 某弱酸溶液越稀, 其电离度越大
E. 强电解质溶液无离解常数,但可以有溶度积常数
20.人体血浆存在的缓冲对中的共轭碱是 ( )
A. 3- B. H23 C. 32-
D. H24-E. 43-
21.下列各对溶液中,等体积混合后为缓冲溶液的是 ( )
A. 0.1 ·1 和0.05·1 H24
B. 0.1 ·1 和0.05 ·1 K24
C. 0.1 ·1和0.05 ·1
D. 0.1 ·1和0.1 ·1
E. 0.1 ·1和0.05 ·1
22. 将下列各对溶液等体积混和后,不是缓冲溶液的是 ( )
A. 0.1 ·1及0.1 ·1
B. 0.2 ·13和0.1 ·1
C. 0.2 ·1H34和0.1 ·1
D. 0.2 ·123和0.2 ·13
E. 0.1 ·1H34和0.3 ·1
填空题
1. 血液中的共轭酸碱对主要是,两成分之间的反应式为。
2. 能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而保持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通常的缓冲溶液是由浓度不太小的组成的。
3. 已知、H24-和4+的分别为4.76、7.21和9.25。若欲配制及正常人血浆相同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缓冲系为,其中抗酸成分是。
4. 用公式{[B]/[]}来计算缓冲溶液的,结果准确,主要原因是。
5. 一般1为缓冲作用的有效区间称为溶液的。
6. 可及H24-组成缓冲对的物质是或。
7. 在100 0.100 ·124和50.0 0.100 ·1 的混合液中,抗酸成分是,抗碱成分是,该溶液最大缓冲溶量β为·1·1。
8. 已知3的4.75,若在100 0.100 ·13·H2O中加入等体积的的 配成缓冲溶液,其理论缓冲范围是,若此溶液的缓冲容量最大,所加 的浓度是。
9. 正常人血液的为7.40。考虑到血浆中离子强度及体温的影响,经校正后H24-的=6.89,血浆中的缓冲比[42-]/[H24-]为。如果尿的为6.25,并且尿中亦存在上述缓冲对,则[42-]/[H24-]缓冲比变成。
10. 配制的缓冲溶液要有适当的总浓度,总浓度太低,缓冲容量,一般适宜的总浓度为·1。
11. 血液的正常值范围是,若超出这个范围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或。
12. 25℃时H23的1=4.3×10-7,其1= ;在正常人血浆(37℃7.40)中[3-] /[2]溶解=20/1, 其1’。
问答题
1.影响缓冲溶液的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共轭酸的是主要因素?
2. 举例说明为什么正常人体血液能保持在7.40±0.05范围内。
选择题
1. E 2. D 3. B 4. B 5. D 6. D 7. E 8. C 9. B 10. A 11. E 12 13. B 14. C 15. C 16. A 17. E 18. B 19. B 20. A 21. E 22. A
三、填空题
1. H23和3- ;H233- +
2. 值基本不变; 共轭酸碱对
3. H24-− 42- ; 42-
4. 不;公式中的溶液用的是浓度,没有用活度,即没有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5. 缓冲;缓冲范围
6. H34; 42-
7. 42-;H24-;0.0384
8. 8.25〜10.25;0.05 ·1
9. 3.24;0.23
10. 过小;0.05〜0.2
11. 7.35〜7.45;酸中毒;碱中毒
12. 6.30;6.10
简答题
1. 影响缓冲溶液的的因素有共轭酸的和缓冲比,由于缓冲比处在对数项中,对值的影响较小,故不是主要因素,所以,共轭酸的是决定缓冲溶液的主要因素。
2. 正常人体血液中碳酸缓冲系最重要,正常比值=20:1,故:
=,=6.10 + =7.40
人体依靠322O平衡的移动及肾和肺的生理功能,可抵抗血液中外来的少量酸碱,而使能保持在7.35〜7.45范围内。
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
1. 某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是[]4f145d106s2,该元素属于 ( )
A. 第六周期,族,s区 B. 第六周期,族,p区
C. 第六周期,族,f区 D. 第六周期,族,d区
E. 第六周期,族,区
2. 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s),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 3,2,2,1/2 B. 3,1,-1,1/2
C. 1,0,0,-1/2 D. 2,-1,0,1/2
E. 1,0,0,1/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B. 主量子数为3时,3s、3p、3d共三个轨道。
C. 在除氢以外的原子中,2 p能级总是比2s能级高。
D. 电子云是电子出现的概率随r变化的图像。
E. 电子云图形中的小黑点代表电子。
4. 基态24的电子组态是 ( )
A. []4s23d4 B. [] 3d44s2 C. [] 3d54s1
D. []4s13d5 E. [] 3d44s2
5.下图中表示基态原子的3d和4s轨道中8个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 )
A. B.
C. D.
E.
6. 的 s及的 s相比,应有 ( )
A. s() = s() B. s()< s()
C. s()> s() D. s() << s()
E. 无法比较。
7. 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 ( )
A. n B. n和l C. n,l和m
D. l E. n,l,m,和s
8. 某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是[]4d105s25p1,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是 ( )
A. 4d105s25p1 B. 5s25p1 C. 5p1
D. 4d10 E. 4d105p1
9. 基态19K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是 ( )
A. 4,1,0,1/2 B. 4,1,1,1/2
C. 3,0,0,1/2 D. 4,0,0,1/2
E. 4,1,-1,1/2
10. 氢原子的s轨道波函数 ( )
A. 及θ,φ无关 B. 及θ有关
C. 及θ,φ有关 D. 及r无关
E. 及r,θ,φ有关
11. 关系式是 ( )
A. Δx·Δp≥ h / 4π B. hν = E2 - E1
C. λ= h/ pD. λ = c/ν
E. p= mν
12.电子排布为[]3d64s0者,可以表示 ( )
A. 252+ B. 263+ C. 273+
D. 282+ E. 243+
13. 径向分布函数图表示 ( )
A. 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及r 的关系
B. 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及r 的关系
C. 核外电子的R 及r 的关系
D. 核外电子的R 2 及r 的关系
E. 核外电子的r R 及r 的关系
14.一电子的钻穿能力及它受其他电子屏蔽作用之间的关系是 ( )
A. 能力越大,作用越小 B. 能力越大,作用越大 C. 两者无关系
D. A和B两种关系都可能 E. 只能有一项存在
15. 填电子时下列能级能量最高的是 ( )
A. n = 1,l = 0 B. n = 2,l = 0 C. n = 4,l = 0
D. n = 3,l = 2 E. n = 2,l = 1
16.下列能级属于同一个能级组的是 ( )
A. 3s3p3d B. 4s4p4d4f C. 6p7s5f6d
D. 4f5d6s6p E. 2s2p3s
17.下列哪一种电子层的结构不是卤素的电子结构 ( )
A. 7 B 2,7 C. 2,8,7
D. 2,8,18,7 E. 2,8,18,18,7
18.下列关于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的节面说法是正确的是 ( )
A. 有1个节面 B. 的节面是平面
C. 的节面是平面 D. 的节面是平面
E. YPy的节面有2个
19.下列关于电子亚层的正确说法是 ( )
A. p亚层有一个轨道 B. 同一亚层的各轨道是简并的
C. 同一亚层电子的运动状态相同 D. d亚层全充满的元素属主族
E. s亚层电子的能量低于p亚层电子
20. 下列元素中3d能量高于4s的是 ( )
A. B. C. D. E.
填空题
1.基态氢原子中,离核愈近,电子出现的愈大,但是在离核距离为52.9 的薄球壳中电子出现的愈大
2. n = 3,l = 1的原子轨道属能级,该能级有个简并轨道,半充满时,若用4个量子数的组合分别表示这些电子的状态,应该将它们写成。具有这样电子组态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其元素符号是。
3. 基态原子中3d能级半充满的元素是和。1~36号元素中,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是。
4. 最外层电子组态为5s25p4的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的区第周期族原子序数为 。
5. A原子比B原子多一个电子,已知A原子是原子量最小的活泼金属,则B元素是。
6.屏蔽作用使电子的能量,钻穿作用是电子的能量。
问答题
1.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怎样改正?
A. 若n = 2 l = 1 m = 0 B. 若n = 2 l = 2 m = -1
C. 若n = 3 l = 0 m = +1 D. 若n = 2 l = 3 m = +2
2.若将以下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下列形式,各违背了什么原理?并改正之。
A. 5B 1s22s3 B. 4 1s22p2 C. 7N 1s22s22221
选择题
1. E 2. D 3. C 4. C 5. D 6. C 7. B8. B 9. D 10. A 11. C 12. C 13. B 14. C 15. D 16. D 17. A 18. B 19. B 20. C
填空题
1.概率密度,概率
2. 3p,3,(3,1,-1,1/2;3,1,-1,1/2;3,1,-1,1/2),7,N
3. ,,
4. p,5,,52
5.
6.升高,降低
问答题
1. C错误,当l = 0时,m = 0;D错误,当n = 2时,l = 0,1,2。
2违背了不相容原理,应为5B:1s22s22p1;B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应为4:1s22s2;C违背了规则,应为7N:1s22s2212121。
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
1. 在—═—分子中,C—间键合所用的轨道是 ( )
A. s—p B. —p C. 2—s D. 2—p E. 3—p
2. 下列分子中,C原子及H原键合所用轨道为—s的是 ( )
A. C2H4 B. C2H2 C. C2H6 D. 4 E. C3H8
3.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 )
A. 42- B. 2 C. 3 D. 3 E. 2
4. 3分子中,中心原子A有3个价电子,配位原子B各提供1个价电子,其空间构型为 ( )
A. 平面正三角形 B. V形 C. T形
D. ∠ = 90O的三角锥体 E. ∠ < 90O的三角锥体
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的空间构型为 ( )
A. T形 B. V形 C. 变形四面体 D. 三角锥 E. 正四面体
6.下列几组原子轨道沿x轴靠近时,由于对称性不匹配,不能有效地形成分子轨道的是 ( )
A. B. C. D. E.
7.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分子轨道式中,无单电子的是 ( )
A. O2¯ B. F2 C. O2 D. O2+ E. N22+
8.下列分子或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 )
A. N22+ B. N2+ C. N2 D. N22- E. N2-
9.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O2分子的最高占有轨道为 ( )
A. σ2 B. σ2* C. σ D. π2 E.π2*
10. 下列分子中,极性最小的是 ( )
A. B. C. D. E.
11. 下列分子中,既是非极性分子同时又含有π键的是 ( )
A. 4 B. 2 C. C24 D. 3E. 2Cl2
12. 下列分子中,μ= 0的是 ( )
A. 3 B. 3 C. 2 D. 2 E. H2O
13. 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 ( )
A. C6H6和4 B. N2和N2 C. 3F和 C2H6
D. O2和N2 E. H2O和C2H5
14. 下列化合物3、 b.、c. .、23
中,那些存在氢键 ( )
A. b B. C. D. E.
15. 下列化合物各自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者中,氢键最强的是 ( )
A. B. 3 C. H2S D. E. H2O
填空题
1. 氢原子的电子能级由量子数决定,而锂原子的电子能级由量子
数决定。
2. 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沿键轴(两核连线)以的方式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轨道的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分布。
3.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3的空间构型为。
4. 4- 价层电子对数为6,其中孤对电子数为2,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构型为八面体,则4-的空间构型为;其中2对孤对电子的排布位置是互为。
52(∠120°,∠120°),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的类型是,该分子中s键有个,π键有个;3(∠101°)中
心原子的轨道类型是,该分子中有个s键。
6. 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组合成分子轨道,要求成键的各原子轨道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填空题
1. n, n、l
2.“头碰头”,园柱形
3.三角锥体
4.平面正方形,180o
52, 3,1,3,3
6.对称性匹配原则、能量近似原则、最大重叠原则
、问答题
1..是否氢原子和氯原子的3s轨道都比3p轨道能量低。
.不对。氢原子是单电子原子,只存在核对电子吸引作用,氢原子轨道的能量只取决于主量子数n,所以主量子数相同的各轨道的能量相同。而氯原子是多电子原子,不仅存在核对电子的吸引,还存在着电子及电子之间的排斥,产生了屏蔽效应,所以轨道的能量不仅取决于主量子数n,而且还及角量子数l有关,其3s轨道能量低于3p轨道的能量。
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
1.在[()(C2O4)2]-中,3+的配位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E. 6
2.已知某配合物的组成为3·53·H2O,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有氨放出,同时产生2O3沉淀;加入3于另一份该配合物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过滤后再加3时无变化,但加热至沸又产生沉淀,沉淀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1/2,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
A. [2(3)5]·H2O B.[(3)5H2O]3
C. [(3)5]2·H2O D. [2(3)4]·3·H2O
E. [3(3)3]·(3)2·H2O
3.已知[()4]中以2杂化轨道及C成键,[()4]的空间构型应为 ( )
A. 三角锥形 B. 正四面体 C. 直线型
D. 八面体 E. 平面正方形
4.下列分子或离子能做螯合剂的是 ( )
A. H22 B. 2 C. 3
D. E. H2NCH2-22
填空题
1.配合物〔(H2O)()(C2O4)()〕的名称为 ,配位数为,中心原子氧化数为,配合物的内层是。
2.配合物“硝酸氯·硝基·二(乙二胺)合钴(Ⅲ)”的化学式是,它的外层是。
选择题
1 2 3. E 4
三、填空题
1.羟·草酸根·水·乙二胺合铬(Ⅲ); 6;+3;[(H2O)()(C2O4)()]
2.[(2)()]3, (6)
26 / 2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