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堂PPT).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059243 上传时间:2025-06-30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1MB 下载积分:4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堂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堂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1,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2,病害流行,-,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的现象。,植物病害在短时间内突然在一个地区大面积而严重的发生,从而造成巨大损失的现象。,3,具体事例,植物病理学上的三大事件。,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1910,年,美国南部佛罗里达的柑橘溃疡病。,4,病害流行学研究的重点:,1,、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2,、病害流行的时间、空间动态,5,一、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病原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病害流行的强度和广度。,6,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量的、感病寄主,.,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7,1,、大量的感病寄主植物:,(,1,)作物品种的感病性:,(,2,)作物感病品种的栽培面积和分布:,(,3,)野生寄主和转主寄主的数量及品种。,8,(,1,)作物品种的感病性:,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先决条件,,在感病品种上病害,潜育期短,、病原形成,繁殖体量大,、,病害循环周转率快,(对于多循环病害),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病害容易流行。,反之,,种植抗病品种,可有效地防治病害,,但如果是,垂抗品种,,病原物群体中一旦出现对它能致病的新小种,抗病品种就会变为严重感病品种。,9,(,2,)作物感病品种的栽培面积和分布:,病害流行范围的大小和为害程度,与感病品种栽培面积的大小和分布有关,,感病寄主面积越大,分布越广,病害流行的范围越大,为害越广。,尤其大面积单一地种植遗传性同质的感病品种,是人为地为病害流行创造有利条件。(例见,P243,下),10,(,3,)野生寄主和转主寄主的数量及品种。,11,2,、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1,)病原物的致病力,(,2,)病原物的数量,(,3,)病原物的传播,12,(,1,)病原物的致病力,有两种情况:,病原物致病力强时,可以造成病害流行,当致病力发生变异时,产生新的致病小种,使寄主品种的原有抗性丧失,成为感病品种,而使得病害流行。,13,(,2,)病原物的数量:,对于单循环病害、流行程度取决于初侵染菌量(越冬菌量)、病原积累的数量。,对于多循环病害,流行程度取决于病原的繁殖量、病原的繁殖代数、病原繁殖一代所需时间。,14,(,3,)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产生了大量的繁殖体,需要有有效的介体和动力才能在短期内把它们传播扩散,引起病害流行。,15,3,、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1,)温湿度:,(,2,)栽培条件:,16,(,1,)温湿度:,与病害流行关系较大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湿度,二者即可影响病原物,又可影响寄主。,对病原物:,湿度影响孢子萌发、细菌繁殖、传毒昆虫的活动。温度影响萌发速度。,对于寄主:,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不同,如果气候不适宜,生长发育差,抗性减弱从而诱发了病害。,17,(,2,)栽培条件:,主要是土壤条件和耕作制度。,栽培条件中,,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有,播种期,的早晚和,水肥管理,。在不同的情况下对病害的发生有不同的作用,需要具体分析。,土壤条件,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等,往往只影响病害在局部地区的流行。,耕作制度,的改变,改变了农业,生态系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往往导致病害的流行。,18,在以上诸多的因素中,往往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作用,被称为流行的,主导因素,。,确定了主导因素,才能正确地分析病害流行,进行病害预测和设计防治方案。,19,二、,植物病害的计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20,.,发病率,-,发病植物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21,发病(株、叶、果)数,发病率,(,%,),=,100,调查总(株、叶、果)数,22,.,严重度,-,植物或植物器官的发病面积的大小。可用分级法表示,也可用图片法表示。,23,枝、叶、果分级标准,级别,代表值,分级标准,1,0,健康,2,1,以下枝、叶、果感病,3,2,2/4,枝、叶、果感病,4,3,2/43/4,枝、叶、果感病,5,4,以上枝、叶、果感病,24,干部病害分级标准,级别,代表值,分级标准,1,0,健康,2,1,病斑的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5,以下,3,2,病斑的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53/5,4,3,病斑的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3/5,以上,5,4,全部感病或死亡,25,26,.,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和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公式如下:,(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病情指数,(,%,),=,100,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27,三、病害流行的变化规律,(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28,(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季节变化:病害在一个季节的消长变化。,.,年份变化:病害在不同年份间的变化。,29,1,、季节流行动态:,多循环病害在一年中,病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三个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病害的,普遍率,和,严重度,都随之变化。,为了表示病害在一个季节中的消长变化,将,定期调查的病害数量(包括发病率或病情指数)作为,纵座标,,调查日期为,横座标,,即可得到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30,病害流行的季节变化曲线,(,1,),S,型曲线(如,potato,晚疫病),(,2,)多峰曲线,(如稻瘟病:苗瘟、叶瘟、穗瘟三次高峰),(,3,)单峰曲线,(马鞍形曲线,如白菜白斑病、甜菜褐斑病),(,4,)饱和曲线(单循环病害),31,32,S,型曲线和流行过程分期,始发期:,指数增长期,盛发期:,逻辑斯蒂增长期,衰退期:,33,34,上述三个时期中,指数增长期是菌量积累和流行的关键时期,为病害的流行奠定了菌量基础。,35,饱和曲线,36,2.,病害流行的年份变化,(,1,)积年流行病害,(,2,)单年流行病害,37,(,1,),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和少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菌量增长幅度不大,需要连续几年才能完成菌量积累过程,最后导致病害的流行。,38,(,2,),单年流行病,:,多循环病害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多代,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过程,造成病害的流行,称单年流行病害。,39,这两类病害的特点如下:,积年流行病害,:,多为种传、土传病害,多为系统性病害,病原越冬率较高,较稳定,流行程度取决于初始菌量,寄主感病期较短,潜育期长,受环境因子影响小,相邻年份间波动小,在田间发病时间集中,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菌量增长幅度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导致较大流行,因此称为:积年流行病害,防治措施:(,1,)消灭越冬菌源: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2,)选用抗病品种。,40,这两类病害的特点如下:,单年流行病,:,多为气流、雨水传播的病害,多数是局部侵染的病害,病原越冬率低而不稳定,流行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寄主的感病期长,潜育期短,受环境因子影响大,相邻年份间波动大,在田间有由少,多、点,面的过程,病原菌繁殖率高,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当年就可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此亦称为:单年流行病害,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2,)药剂防治(,3,)农业防治措施,41,四、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植物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即病害的传播过程,,反映了病害数量在空间中的发展规律。,42,1,、病害的传播特点因病原物种类及其传播方式而异。,(,1,)气流传播:,包括三个过程,产孢器官向大气中释放孢子,孢子随气流飞散,着落在植物体表。,气流传播的自然传播距离相对较大,其变化受气流和风的影响,。,43,1,、病害的传播特点因病原物种类及其传播方式而异。,(,2,)土传病害:,受田间,耕作、灌溉、线虫活动,影响,自然传播距离较小。,44,1,、病害的传播特点因病原物种类及其传播方式而异。,(,3,)虫传病害:,传播距离和效能取决于,传病昆虫介体的种群数量、,活动能力、,病原物与介体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45,2,、不同病害的传播距离有很大的差异,可区分为:,(,1,)近程传播:,(,2,)中程传播:,(,3,)远程传播:,46,(,1,)近程传播:,传播动力主要是植物冠层中或贴近冠层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一次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所造成的病害在空间上是连续的或基本连续的,有明显的梯度现象。,47,(,2,)中程传播:,被湍流或上升气流从植物冠层,抬升,到冠层以上数米高度,再由近地面的风力,运送,到一定距离后再,落,到植物冠层中。,一次传播距离几百米至几公里。,发病具有空间不连续的特点,通常菌源附近有一定量的发病,而距菌源稍远处又有一定量的发病,两者之间病害中断或无明显的梯度。,48,(,3,)远程传播:,大量孢子被上升气流、旋风等,抬升,到离开地面近千米以上高度,形成孢子云,继而又被高空气流,水平,运送到上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之外,最后靠锋面雨、湍流或重力作用而,降落,地面。,传播距离近十几公里、上千公里,如小麦锈病。,49,3,、多循环气传病害流行的田间格局,:,中心式,弥散式,50,(,1,)中心式:,初侵染菌源,是,本田的越冬菌源,,初始菌量小,,发病初期在田间,常有明显的(传)发病中心,,,空间流行过程是一个由点片发生到全田普发的传播过程,称为,中心式传播或中心式流行。,51,(,1,)中心式:,初侵染,发病中心,再侵染,由发病中心向外扩展,,,扩展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风向和风速。,下风方向发病迅速而且严重,扩散距离也较远。,52,(,1,)中心式:,通常发病中心病害密度大,距离越远,密度越小,这称为,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侵染梯度(,infetion gradient,),,梯度越缓,传播距离越远;梯度越陡,传播距离越近。,如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都是中心式流行的病害。,53,(,1,)中心式:,有些情况下,,初侵染菌源虽来自田外,但菌量很少且菌源传来时间短,这些早期到来的少量菌源也会形成一些传病中心,,再经两三代高速繁殖引致全田发病,如北方,小麦杆锈病的流行,。,54,(,2,)弥散式:,气传病害的,初侵染菌源来自外地,,田间,不出现明显的传病中心,,病株随机分布或接近均为分布,,若,外来菌源量较大且充分分散,发病初期就可以全田普发,,称为,弥散式传播或弥散式流行。,55,昆虫传播的多循环病害,田间分布型决定于媒介昆虫的活动习性,,一般也是,距初侵染源越远,发病数量越少。,田间发病数量随再侵染而逐渐增多。,56,土传的有再侵染的病害,常围绕初侵染菌源形成集中的传病中心或发病带,然后向外蔓延,但一个生长季节中的传播距离有限。,57,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预测,58,基本概念,病害预测,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况,称为预测。,病害预报,由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为预报,二者两统称为病害预测预报,简称病害测报。,预报(测)量,代表一定时限后病害流行状况的指标,如发生期、发病数量、流行程度的级别。,预报(测)因子,据以估计测报量的流行因素。,59,病害预测的主要目的:,用作防治决策参考和确定药剂防治的,时机,、,次数,和,范围,。,60,预测的种类:,(一)按照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可分为,流行程度预测,、,病害发生期预测,、,损失预测。,(二)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61,1,、流行程度预测:,是最常见的预测种类,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和,流行级别,(,大流行、中度流行、轻流行、不流行,)作定量的和定性的表达。,62,2,、病害发生时期预测:,即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也称为,侵染预测,,如果树、蔬菜等病害多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的时期,临界期,,,以确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63,3,、损失预测:,也称为,损失估计,,是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测减产量,损失预测结果可用以确定发病数量是否已接近或达到,经济阈值,。,64,1,、长期预测:,亦称病害,趋势预测,,习惯上,预测期是一个季度、一年或多年以上,,预测根据病害流行的周期性和长期天气预报。预测结果需用以后的中、短期预测加以订正。,65,2,、中期预测:,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根据:,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菌量,数据,作物,生育期的变化,预测的,天气要素,。,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66,3,、短期预测:,时限在,一周之内或几天,,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情况。预测结果主要用以确定防治适期。,67,二、预测的依据:,植物病害的预测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根据菌量预测:,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3,、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4,、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预测(见,p245,)。,5,、根据介体昆虫数量和带菌率预测,主要针对昆虫介体传播的病毒病。,68,1,、根据菌量预测:,(,1,)单循环病害可根据越冬菌量预测发病数量,越冬菌量的检查有:,检查种子表面带菌量,(如小麦腥黑穗病),检查种胚内带菌情况,(如小麦散黑穗病),检查土壤中菌核量,(菌核病、黄萎病),检查病残体上菌量,(小麦赤赤霉病),空中孢子捕捉。,69,1,、根据菌量预测:,(,2,)多循环病害有时也利用菌量作为预测因子:,如:,空中孢子捕捉,水田中噬菌体数量测定,(从而得出水稻叶枯病菌量),70,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1,)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受气象因子影响大,通常根据气象因子进行预测。,如利用,“,标蒙法,”,预测马铃薯晚疫的侵染时期。,若连续,48hr.RH,高于,75%,气温不低于,16,,则,14,24d,后田间将出现中心病株,(但因地而宜)。,71,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2,)单循环病害:如初侵时期取决于气象条件,也可利用气象因子预测,,如苹果锈病。,72,3,、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综合菌量和气象因素的流行学效应,作为预测的依据,已用于许多病害。,73,4,、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预测(见,p245,)。,5,、根据介体昆虫数量和带菌率预测,主要针对昆虫介体传播的病毒病。,74,学习要求:,1.,什么是病害流行,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是什么?,2.,植物病害计量的各项指标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75,3.,什么是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两类植物病害的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的预测预报?预测预报的类型和主要依据是什么?,7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园林绿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