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 )。
①每个人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
②每个人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③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④国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爸爸下班回家后,一脸的不高兴,我会( )。
A.赶紧到屋里躲起来,免得爸爸对我发火
B.主动跟爸爸谈心
C.看爸爸笑话
D.在家里大声唱歌
3.下列规定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的是( )。
①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②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③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④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惩治违法犯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课余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课余生活太浪费时间,不如多花些时间学习课本知识。
B.在选择课余生活时,可以听取父母或老师的建议。
C.选择课余生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意义和价值。
5.妈妈是一名护士,经常上夜班,工作很辛苦,妈妈下班回到家,我会( )。
A.抱怨妈妈陪我的时间少
B.没什么反应
C.给妈妈端一杯水,让妈妈休息一会儿
D.缠着妈妈买东西
6.( )是一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先驱,他高举反对封建专制的旗帜,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这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成立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
A.陈独秀
B.孙中山
C.李大钊
7.( )是颂扬十月革命胜利和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
8.奶奶老了,总爱重复唠叨一件事,你会( )。
A.耐心地听她说
B.对奶奶发脾气
C.装作没听见
D.自己跑出去玩儿
9.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10.下列属于参与公共生活的是( )。
①到医院就诊;②与家人逛集市;③利用社区体育设施;④自己在家读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1.《( )》签订后,( )空前严重。清政府的( )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中华民国( )》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节选):盗窃、损毁( )、( )等公共设施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4.( )年9月至( )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
5.新中国成立时,( )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洋油”。
6.1978年12月,( )召开,开启了(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 )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7.公共生活需要( ),公共利益需要( )。
8.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得更( )、更( )、更( )。
9.公共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 )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 )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
10.优良( )是传家宝,要代代相传。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西安事变发生在1940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
2.我们每个人都是社区的一份子,都应该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3.为纪念8位女烈士,在牡丹江畔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 )
4.家风家训需要等我们长大后再学习和传承。( )
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
6.我国国防科技人员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精神,让中国人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 )
7.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是革命者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
8.我们目前最紧要的是发展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可以等以后再搞。( )
9.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
10.抗日战争历时8年。(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1.将公共标志和它设置的目的、出现的场所连起来。
保证安全 保持安静 指示方向 提示排队 保护文物
加油站 图书馆 影剧院 公交站台 博物馆
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
1.填一填。
想一想,这个表格的内容说明了什么?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六.简答题(共5题,共42分)
1.有人认为“中国梦很遥远,与我们普通人的关系不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
2.中国重返联合国大舞台的意义是什么?
3.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谈谈自已怎样才能成为有梦想的好少年?(不少于2条)
4.你经常在家和父母聊那些话题?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5.在公益事业中,我们要“勿以善小而不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做的?
七.辨析题(共1题,共10分)
1.结合图片信息,你认为这些活动合理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八.材料题(共2题,共12分)
1.下午3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30万军民欢声雷动。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国歌的乐曲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宣读完毕……阅兵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游行,群情沸腾。
(1)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天?
(2)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2.不论严寒酷暑,环卫工人大多凌晨四点出门,早餐就吃带的干粮。一位餐馆老板看到环卫工人很辛苦,就每天清晨为所在地区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许多到餐馆用过早餐的环卫工人说:“进了店,暖烘烘的,主人也很热情,吃了之后浑身都很温暖。”餐馆老板表示:“看到这些城市美容师常年风餐露宿,很艰辛,一直想着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个人所表达的仅仅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心意。”
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仅是免费的早餐,更是浓浓的爱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爱心。
九.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请完善公共生活秩序单。
A.当我们在图书馆时,( )。
B.当我们在学校时,( )。
C.当我们过马路时,( )。
D.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A
5.C
6.B
7.A
8.A
9.C
10.A
二.填空题
1.辛丑条约;民族危机;腐败无能
2.临时约法
3.路面井盖;照明
4.1931;1935
5.中国石油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改革创新
7.共建;共享
8.有道德;有文化;有价值
9.公开;言谈
10.家风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
五.填表题
1.
说明李晓欣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她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不一致,就会造成原本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有点紧张。
六.简答题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①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②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最终受益的“圆梦人”。
2.中国重返联合国大舞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后来的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3.(1)牢记历史的教训,从小树立爱国意识,树立报国的理想;
(2)努力学习,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在行动中,从小事做起。
4.我们可以主动与家人聊一聊自己的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班级,谈一谈自己的烦恼和愿望等。
5.示例: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爱的公益活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积累变得强大,生活中的小善举最终可以汇成浓浓的大爱,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生活中,我会帮助孤寡老人,会爱心捐款、捐物,还会把垃圾分类,用废弃的衣物包住玻璃渣再扔。
七.辨析题
1.不合理,随意占用或浪费公用资源,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
八.材料题
1.(1)1949年10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受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挺直腰杆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2.同意。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义演,节假日送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贺卡等。
九.综合题
1.保持安静,爱护书籍;不争不吵,文明友好;不争抢,遵守红绿灯;当我们在公交车上时,不与司机交谈,文明礼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