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理综生物大题之遗传病真题.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05240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综生物大题之遗传病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理综生物大题之遗传病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理综生物大题之遗传病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理综生物大题之遗传病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理综生物大题之遗传病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自11套理综卷生物遗传大题01.(12分) 继孟德尔之后,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遗传研究。一次他在野生型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雄果蝇。就此他做了下列实验:实验一:将该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其无论雌、雄都是红眼。F1的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中,红眼:白眼=3:1;雌性:雄性=1:1。但是,白眼性状只限于雄蝇。实验二:用最初那只白眼雄蝇与实验一中的F1雌蝇交配,结果得到了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雌):白眼(雄)。实验三:摩尔根将实验二得到的白眼雌蝇与纯合的红眼雄蝇交配,其后代中雌蝇都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红

2、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出现白眼雄蝇的根本原因是 ;(2)果蝇的眼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依据是 。(3)在完成实验一后为什么又设计完成了实验二? 。(4)根据摩尔根的系列试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验三的结果(显性性状基因用表示,其相对的隐性性状用表示):01.(12分)(1)基因突变(2分)(2)红色(2分) 在实验一产生的个体全都表现红眼亲本的红眼性状(2分)(3)为了探究实验一中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个体表现的问题。(2分)(4)根据实验一可以确认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1分)根据实验二和实验三进一步可以确认果蝇的眼色为伴X遗传。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和其正常的等位基因都由染色体携带而染色体上

3、没有。雌性果蝇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果蝇只有一条染色体和一条染色体。(1分)实验三的结果可用遗传图解解释为(相应正确的文字表述也给分):(2分)02.(20分) 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根据右表回答:PF1黑色 蓝色黑色:蓝色1:1白点 蓝色蓝色:白点1:1来源:学科网黑色 白点全为蓝色(1)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 。(2)现有一个全为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在该鸡群产生的F1中,选取毛色为 的个体,让不同毛色的雌鸡、雄鸡进行杂交,则杂交后代(F2)全为蓝色小鸡。(3)现有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如不考虑交叉互换,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

4、色基因组成为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由于环境的影响该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则它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它与正常的黑色母鸡正常交配,后代中的蓝色小鸡中的性别比例为 。 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有芒(D)对无芒(d)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1)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矮秆感病有芒,高秆感病有芒,高秆抗病无芒。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请写出育种过程。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2)为获得矮秆无芒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育种方案,如右图。根据预期,F1植株所结种子分株保存、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应既有高秆,又有矮秆。但研究人员

5、发现有一植株所结的种子后全部表现为矮秆,并据此推断F1植株中有纯合矮秆。通过分析,认为F1纯合矮秆植株的可能有二种原因:一是由于母本去雄不彻底,母本自交;二是由于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通过分析F2矮秆植株上所结种子有芒和无芒的表现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则原因是母本去雄不彻底,发生了自交。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则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02(20分)(10分)(1)Bb (2)黑色和白点 (3)BB或bb ZW 雄性:雌性1:2(漏写“雄性:雌性”不给分(10分) (1)第一步:选择和

6、杂交得到F1 第二步: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 第三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 (2)全为有芒 有芒和无芒03(12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果蝇中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b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雌雄果蝇使其杂交后代只有雌性?请做出判断,并根据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2)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的变异叫缺失,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若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BY与一白眼雌果蝇X

7、bXb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缺失造成的,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03.不能。因为果蝇的雄性中只有XBY个体,雌性有XBXb和XBXB的个体,雌雄果蝇的两种杂交组合中均会出现XBY的雄性个体。(4分)方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其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结构正常,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使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由缺失引起的。(4分)04.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显

8、性基因B可抑制显性基因A的表达,其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回答:(16分)(1)通过图解可知:基因通过_从而控制性状。(2)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有可能是_。开白花的纯种植株基因型可能是_。(3)某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因一个基因的突变,导致开出一朵黄色报春花,取黄花细胞 组织培养成植株甲,试设计一实验方案证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杂合: 实验方案为_; 结果分析(用遗传图解来表示):(4)有2株白花植株杂交子代F1均开黄花,让F1自交获得F2。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_种,开黄花与白花的植株之比为_。04. (16分)(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AAbb或Aabb AAB

9、B、aaBB、aabb或P 黄花 Aabb Aabb黄花配子 Ab ab Ab abF1 AAbb Aabb Aabb aabb 黄花 黄花 黄花 白花 黄花:白花= 3:1 (3)该植株甲与白花植株aabb测交(或植株甲自交) P 黄花 Aabb aabb白花(4分)配子 Ab ab abF1 Aabb aabb 黄花 白花 1 : 1 (4)7 3:13 05.(18分)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下面是有关羊遗传的现象请回答有关问题(1)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是显性。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生了多胎小羊中,性成熟

10、以后,凡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都表现为无角。试根据以上事实回答:绵羊的有角性状是否可能为伴x染色体遗传_根据以上事实推测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有2种可能:一种是_ _;另一种是_。下列是为进一步验证绵羊的有角性状遗传方式的方案,请补充完善:步骤:选择_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子代性成熟后表现出来的性状。结果预期及分析:若_,则是_。若_,则是_。(2)羊尾异常短小和羊尾正常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的。根据题意,羊群中100只羊中只有一只羊的尾异常短小, (能、不能)确定羊尾短小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因是 一只尾正常的雄羊和一只尾正常的雌羊杂交后,生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雌羊,这只

11、子代雌羊与羊群中一只尾正常的雄羊杂交,生育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羊的概率为_05. (1) 不能(2分)解析:有角无角有角和无角,可见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有可能为:伴x染色体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性遗传3种情况。由于有角是显性,若为伴X遗传,则有角(XHY)无角(XhXh)的后代中,雄性全为无角(XhY),与题意不符,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2分) 从性遗传(2分)。解析:若为伴Y染色体遗传,公羊为无角,后代公羊必为无角,母羊无此基因也为无角。如果子代性成熟后公羊出现了为有角,则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无角(2分)子代性成熟后公羊全部表现为无角,有角性状是伴Y染色体遗传(2分)子代性成熟

12、后公羊出现了有角,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2分) 不能。(2分)当羊尾异常短小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在羊的群体中,如果尾异常短小的基因频率非常低,完全可能出现尾异常短小的羊在群体中占极少数的情况,因此不能确定羊尾短小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分)1/11(2分)06(17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研究发现,其性别由受精卵中的X染色体的数目决定。下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请分析回答: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发育情况XX、 XXY雌性,可育XY、XYY雄性,可育XXX、YO(没有X染色体)、YY胚胎期致死XO(没有Y染色体)雄性,不育(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

13、色体组成为XXY的受精卵,其原因可能是 (2)在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而身体右侧有“性梳”(“性梳”雄果蝇特有性状)。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 (原始生殖、体)细胞的 分裂过程中。(3)野生型雄果蝇(XWY)经诱变处理后出现了一只突变型(XY)雄果蝇,该突变可能是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胚胎期致死)和无效突变(仍保持原有性状)。请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这只雄果蝇(XY)的突变类型,用一个遗传图解(表现型不作要求)表示杂交实验过程,并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可能结果和相应结论:

14、; ; 。06.答案羽色基因绛色ZBA灰色ZB棕色Zb07(18分)雄鸽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鸽为ZW。Z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羽色的复等位基因。该系列基因在决定羽色时,表现型与基因的关系如表。(1)控制羽色的基因BA和b都是由B基因突变而来,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特点,雄鸽羽色的基因型共有 种。(2)BA和B对b完全显性。一只绛色的雄鸽与灰色的雌鸽杂交,子一代中雌鸽为绛色、棕色,雄鸽为绛色、灰色。BA和B的显隐性关系为 。(3)现有一只灰色雄鸽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鸽杂交,得到足量的子代。如果子代雌鸽羽色全为灰色,则该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 ;如果子代雌鸽的羽色和比例为灰色:棕色1:1,则该雄性亲本的

15、基因型为 。 (4)选择一定羽色的亲本杂交,根据羽色即可区分子一代性别。符合要求的杂交组合有:棕色雄鸽灰色雌鸽、 、 。用遗传图解表示棕色雄鸽灰色雌鸽的杂交过程。07.(18分,每空2分)(1)多方向 6(2)BA对B(完全)显性(3)ZBZB ZBZb(位置颠倒不给分)(4)棕色雄鸽 绛色雌鸽 ; 灰色雄鸽 绛色雌鸽 (羽色、性别都要求) P: ZbZb ZBW 棕色 灰色 配子: Zb ZB W F1: ZBZb ZbW 灰色雄鸽 棕色雌鸽1 : 108.(16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开花时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间行均匀种植可以进行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玉米的宽叶(A)对窄

16、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另外,玉米的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其性状在幼苗期便能识别。请回答:(1)要保证玉米进行杂交,则必须进行人工授粉,对母本进行的处理是 。(2)将有茸毛玉米同株异花授粉,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_。(3)若将宽叶有茸毛玉米和窄叶有茸毛玉米进行异株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F1成熟的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_。若F1个体同株异花授

17、粉产生F2,则理论上F2成熟植株的表现型有_种,其中窄叶有茸毛所占的比例为 。(4)现有一批产量不高、植株表面有茸毛的玉米品种,如果希望次年得到高产、抗病玉米用于生产,则在当年应如何进行培育,获得的种子次年播种后怎样留苗可达到目的?请你用遗传图解加简要说明的形式,写出培育与选苗过程。(只要求写出基本设计思路)。说明选择什么作内为亲本,播种后怎样留苗等)(写出基本设计思路)09. (18分)草莓为ZW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是ZZ。野生型草莓叶窄。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几株雌株阔叶和雄株阔叶草莓(突变型)。 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植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是具有多倍体

18、植株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否为染色体加倍所致? 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若已经证实控制叶宽窄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还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亲本若干,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并说出作出判断的理由。09. (18分)(1)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

19、数目。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则属染色体加倍所致;否则不是。(4分) (2)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草莓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4分)(3)选用多对野生型雄性植株与突变型雌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雌株,突变型全为雄株,则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5分)(4)宽叶窄叶F1(雌、雄杂交)F2;若F2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该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说明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否则,就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5分)10. 30

20、.(16分)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左图所示的实验。右图为雄果蝇性染色体的示意图, 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I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1、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分析回答:(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_是显性性状。(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 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_,也有可能位于_。(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

21、3)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实验步骤: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获得子代;用_ 与_ 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与结论:若_,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若_,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5) 在研究翅型时发现正常翅果蝇中,会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即: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是R基因的正常表达是H基因正常表达的前提)。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

22、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表现为正常翅的果蝇中“假回复体”基因型可能为 。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为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进行杂交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10.答案: (1)圆眼 (2)常 (3)X染色体的II1区段 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4)实验步骤: 上一步所获得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圆眼雄果蝇 结果与结论: 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 X染色体的II1区段 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 X、Y染色体的I区段 (5) HHrr 、Hhrr 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h

23、hRR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子代果蝇全为正常翅,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若子代果蝇全为毛翅,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11. 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下图回答问题:(1)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染色体上,为_性遗传病。 (2)13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3)若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 (4)6的

24、基因型为_,13的基因型为_。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11和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_。 (6)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CGG重复次数(n)n50n150260500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50505050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0004001200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此项研究的结论: _。 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_的结合。11.答案: (1)乙(分) 常(分) 隐(分)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分) (3)11%(分) (4)AaXBXb(分)aaXbXb(分)(5)1/6(分)1/3(分)1/2(分) 1/6(分) (6)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并与遗传病是否发生及症状表现(发病情况)有关。 核糖体。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