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升本英语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册的第五章“Language and Culture”。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和描述不同文化现象,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
2. 学会用英语表达和描述不同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掌握本章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和描述文化现象,以及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词典。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片中所体现的中外文化差异。
2. 例题讲解(15分钟)
教师针对本章的重点内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3. 课堂互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现象,用英语进行描述和表达。之后,各小组进行分享,全班同学共同讨论。
4. 随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Language and Culture
2. 主要内容:
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文化现象的英语表达
本章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用英语描述你熟悉的一个文化现象,不少于100词。
(3)根据本章内容,编写一段对话,讨论中外文化差异。
2. 答案:
(1)答案不唯一,要求描述准确、语言流畅。
(2)我们所说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3)答案不唯一,要求符合本章内容,讨论深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并掌握了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英语影视作品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
3. 课堂互动
4. 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
一、实践情景引入
1. 选择图片或实例时,要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避免过于枯燥或难以理解的内容。
2.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二、例题讲解
1. 例题选择: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涵盖本章的重点内容,如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
2. 讲解方法:采用stepstep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解答问题。
3. 互动环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课堂互动
1. 分组讨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兴趣,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话题选择:讨论话题应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趣味性。
3. 分享与讨论:教师鼓励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随堂练习
1. 练习题目设计:练习题目应涵盖本章的重点内容,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 答案解析:教师对答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错题原因,提高解题能力。
3.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五、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2. 答案要求:教师对作业答案进行详细要求,包括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作业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具体、针对性的评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清晰发音,确保学生能听懂。
2. 在关键点和难点处适当提高语调,引起学生注意。
3. 运用不同的语调表达疑问、惊讶等情感,增强课堂氛围。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课堂互动、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
2. 注意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避免拖延或过于仓促。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2. 提问方式多样,如开放式、封闭式、递进式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生动有趣的实例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3.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深入分析教材,确保所选实例和练习题与教学目标相符。
2. 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
2. 结合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课堂互动
1.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提问方式和互动环节。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四、教学评价
1. 作业和练习批改要及时,给出具体、针对性的评语。
2.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