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乌鸦喝水》幼儿园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乌鸦喝水》。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能够复述故事并说出故事中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乌鸦喝水的寓意,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正确地复述故事。
3. 掌握故事中生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正确地复述故事,掌握故事中生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乌鸦喝水的故事挂图、生字词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彩笔、画纸、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实践情景,引发幼儿对乌鸦喝水故事的好奇心。
2. 讲解故事:播放录音,让幼儿跟随故事的发展,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 生字词学习:展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幼儿正确发音,学习生字词。
4. 例题讲解:讲解故事中的重点句子,让幼儿理解乌鸦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复述故事,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延伸:让幼儿动手绘制乌鸦喝水的场景,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 故事乌鸦喝水
2. 生字词:聪明、办法、困难、石头、瓶子、水
3. 重点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复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的道理。
答案示例: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问题。
2. 画一幅乌鸦喝水的场景,标注出生字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到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我会想办法”,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道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1. 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让幼儿关注乌鸦遇到困难时是如何思考的,从而引导他们学习遇到问题时动脑筋、想办法的能力。
2. 教师在讲解故事时,应注重情感投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乌鸦的聪明才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2. 学具:彩笔、画纸、字词卡片。学具的准备应考虑幼儿的操作性和创造力发展,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类似的实际情景,如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
2. 例题讲解:针对故事中的重点句子,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随堂练习:通过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复述故事等形式的练习,让幼儿在互动中巩固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
1. 故事乌鸦喝水
2. 生字词:用不同颜色标注生字词,便于幼儿识别和学习。
3. 重点句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作业答案:教师应提供示例答案,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表达。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活动:开展与故事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我会想办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道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故事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表情丰富,使用肢体语言增强讲述效果。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故事:约10分钟,注重讲述重点句子和道理。
3. 生字词学习:约5分钟,引导幼儿正确发音,学习生字词。
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约10分钟,让幼儿在互动中巩固所学内容。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重点内容。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情景,让幼儿迅速融入课堂氛围。
2. 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故事内容。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2.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3. 教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吸引幼儿,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幼儿的回答是否得到及时反馈和鼓励。
5.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6.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能否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