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碘伏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十二章“神奇的碘伏”。本章详细介绍了碘伏的成分、性质、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碘伏的基本成分、性质和用途,知道碘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安全使用碘伏的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碘伏的成分、性质、用途。
难点:碘伏在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碘伏、棉签、白纸、试管、滴管、砂纸、放大镜等。
学具:白纸、棉签、碘伏、滴管。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一张白纸,上面用碘伏写上“神奇”两个字,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张纸上的字是怎么出现的吗?”
2. 例题讲解
(1)教师向幼儿介绍碘伏的成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碘伏与棉签、白纸的反应。
(3)讲解碘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消毒、杀菌等。
3. 随堂练习
(1)让幼儿用棉签蘸取碘伏,在白纸上写字或画画,观察碘伏与白纸的反应。
(2)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碘伏?使用碘伏时需要注意什么?
(2)让幼儿举例说明碘伏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1. 神奇的碘伏
(1)成分:碘、聚维酮
(2)性质:紫黑色液体,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3)用途:消毒、杀菌
2. 正确使用碘伏
(1)使用方法:棉签蘸取,轻轻涂抹
(2)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勿食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用碘伏在白纸上写一篇关于碘伏的小短文。
2. 答案:
碘伏是一种神奇的消毒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碘和聚维酮。碘伏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用于伤口处理、皮肤消毒等。在使用碘伏时,我们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也不要食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碘伏的奥秘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碘伏的成分、性质、用途及正确使用方法。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碘伏,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碘伏的特性。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操作与观察
4. 正确使用碘伏的教学与注意事项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幼儿来说,理解碘伏的成分、性质和用途是基础知识的重点,而掌握正确使用碘伏的方法则是技能上的难点。
1. 成分、性质、用途的教学:
教师在讲解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实物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碘伏是由碘和聚维酮组成的,它是一种紫黑色的液体,具有消毒和杀菌的功能。可以通过图片或小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记住碘伏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步骤。
1. 情景设计:
教师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元素,如用碘伏在白纸上写上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名字,让幼儿在好奇中发现碘伏的特性。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操作与观察
实验操作与观察是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1. 实验操作:
教师应详细指导实验步骤,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纠正错误。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幼儿观察碘伏与白纸、棉签的反应,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现象。教师可以准备观察记录表,帮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四、正确使用碘伏的教学与注意事项
1. 使用方法:
教师应通过示范和分组练习,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碘伏使用方法,如棉签蘸取、轻轻涂抹等。
2. 注意事项:
强调避免接触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不要食用碘伏。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剧或小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深刻记住这些注意事项。
五、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幼儿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1. 作业题目:
设计与幼儿生活相关的题目,如写一篇关于碘伏的小短文,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2. 拓展延伸: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强亲子互动。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语速适中,确保幼儿能够听懂。
2. 在重点和难点部分,适当提高语调,强调重要信息。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阶段:约5分钟,用以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与实验操作阶段:约15分钟,确保幼儿充分理解并掌握操作方法。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让幼儿能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
2.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情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情景导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幼儿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且具有针对性,是否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需求。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 实验操作环节,是否确保了每个幼儿都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操作,教师指导是否及时、到位。
4. 课堂提问和互动环节,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空间,评价和反馈是否具有激励性。
5.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否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